基本功培养视角下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2021-11-12 18:57江青伟
戏剧之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基本功教学方式人才

江青伟

(四川民族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追求日益凸显,因此,音乐人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社会对音乐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我国高校目前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这一突出问题,很难达到相关要求,因此需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现代的艺术教育观念越来越重视基本功的培养,其提倡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基本功的兴趣,专心投入到基本功训练中,自由尝试和自我表达。同时,高校在培养音乐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兼顾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克服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学生实践能力差的弊端,从而符合当代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要求。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终究是要为实践服务的,而音乐实践也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基本功及基本功思维的基本概念

“基本功”具有基础性、一般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从事某一职业应该拥有的最核心的知识和技能。本专业衍生的其他知识和技能都需要靠基本功来支撑,没有掌握好足够的基本功,就无法学习本专业衍生的其他知识和技能。另外,基本功思维始终是围绕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守住这个底线,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结合培养目标和职业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

二、基本功思维在音乐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良好的基本功思维在推进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可以壮大师资力量,提高音乐教师整体音乐素养,从而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普及。

(一)为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改革方向,扭转教育改革现状

音乐教育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应该以“未来的音乐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之后,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演出比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丰富学生的比赛经验,这样一来,学生就有足够的自信站在舞台上表演,充分表现自我,也为未来进入相关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基本功思维的引导下,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定会让学生接受全面而系统的专业训练,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也意味着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他们寻得一份对口且满意的工作,以及学习其他相关技能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他们成为一个优秀且全面的人才。

(三)保障音乐教学质量

关于音乐课的价值所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音乐的价值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给予人生启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同时也利于学生更加了解世界音乐文化;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情感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基本功思维的音乐教师,会具有更加明确的职业目标、更加扎实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更能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指导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这样的音乐教师也必将为我国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我国整体音乐教学质量。高校音乐专业应该以基本功培养为核心,加快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结合培养目标和方案,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三、结合学生及社会需求,推行有效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

高校应该结合培养目标开展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制定适用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方案。在改革过程中,应该始终秉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价值观,兼顾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技能培养,争取实现教育改革成效的最大化。

(一)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高校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的作用,应加强对学生舞台表演、活动策划以及统筹管理能力的训练,不仅如此,还要增强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努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培养计划,针对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培养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能力型人才。

(二)结合自身特色,全面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音乐人才培养与其他学科人才培养有所不同,应针对音乐自身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重视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所以,在教学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教育,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抒发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淋漓尽致的表现力,是音乐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和呈现出更加新颖优秀的作品。因此,高校在培养音乐人才的过程中应该转变教育改革观念,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逐渐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展开放性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努力为学生营造音乐表演的氛围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演绎的艺术,需要自己亲身实践。音乐人才有三个重要的能力,分别为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演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这三个能力缺一不可。若要创作出美好的音乐,首要的便是作曲家把心中的情感用音符表达出来,完成音乐设计的第一步,然后通过表演者根据乐谱进行表演,使音乐具有鲜活的感染力,让音乐具有画面感,这样才能让欣赏者产生共鸣。由此可见,美好的音乐离不开作曲家高超的艺术修养,也离不开音乐表演者生动的演绎技巧,更离不开音乐欣赏者的分辨能力。因此,高校音乐教学应该兼顾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舞台表演,积累舞台经验

音乐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就是表演,表演是对原创音乐的再加工。音乐表演的最佳场地就是舞台,每一位音乐人都应该努力参加舞台表演,积累自己的舞台经验,争取通过个人的表演,打动前来观看的观众,让更多的人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当前我国音乐院校的教育思想整体偏向于“重理论轻实践”,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表演能力提升,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小型的汇报演出,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积累舞台经验。表演能力提升离不开实际的锻炼,在实际演出中暴露问题,在课堂中努力解决,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2.积极与周边单位合作共同为学生组织活动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知识为实践打下基础,而实践又能反哺强化理论知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该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此方能对所学知识有新的领悟,若只是在校园里苦读,不与外界接触,闭门造车,必定会故步自封,造成知识面单一的情况。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及时得以运用是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理解,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周边单位合作,共同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得到很好的展现。除此之外,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还可以参与社会各级单位组织的文艺庆典活动,这也是让学生表现自我的绝佳机会。经过与社会的接触,开阔眼界,丰富实践经验,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成长,实现艺术境界的升华。

(五)对不同学生的基本功培养做到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离不开针对性的教学。音乐教育应分清主次,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感受和理解,比如,根据音乐的曲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阐述对音乐旋律的独特见解,描绘心中的音乐画面,力求把音乐的思想情感表达全面,与作曲者产生心灵共鸣。也可以创新表演风格,比如除独唱外,尝试其他不同的音乐表演形式。音乐欣赏教学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教师不应该为音乐“定基调”,应该让学生自由合理地阐述对音乐的理解,学生们的成长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不一样,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独特性”来发掘学生的基本功,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没有标准答案。

(六)创新教学风格,丰富教学内容

以前的音乐教学方式过于落后,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整个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应该规范教学方式,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选取高品质音乐作品,及时为学生讲解,补充音乐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不仅如此,还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完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语

基本功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所在,就像大厦的根基,是提升学生学习高度、深度以及广度的前提,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高校音乐学子的基本功不仅仅只限于理论知识范畴,更包括实践能力,正所谓“学以致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作为基本功的“两条腿”,缺一不可,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前提,而实践又在发展和强化着理论知识,两者可以产生完美的互补和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基本功思维是高校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教学思维,也是高校音乐学子应该具有的基本学习思维,其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符合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

猜你喜欢
基本功教学方式人才
人才云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