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声乐课堂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索

2021-11-12 18:57阎虹豫
戏剧之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声乐应用型教学内容

阎虹豫

(南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水平的主要场所。现如今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不但是高校顺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发展形势的有效措施,还是新阶段教学工作改革的内在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声乐专业更应当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促使学生成长为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优质人才。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如何更好地创新声乐课教学模式,提升高校声乐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当下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阐释

应用型人才是能够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依托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基层岗位上取得卓越成绩的专业型人才。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具体如下:一是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大多以实践工作为中心选择,实践教学部分占到更大比重;二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和企业基层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融合,以提升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变为实践技能的应用水平;三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更重视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合作理念、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这些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从而将其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高校声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人才培养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在国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新形势下,对艺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声乐专业应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教学内容单一,与市场需求契合不足。目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普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艺术创作等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缺乏声乐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例如,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发声技巧和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演唱技巧、演唱情绪以及舞台表现能力的培育,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在未来的表演活动中适应受众欣赏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表现。同时,创造性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艺术创作的实现,更会导致其创作出的作品无法获得市场承认。

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单一,教学有效性较低,影响声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传统式课堂、案例式教学、教师示范、学生独立训练等仍是占据教学活动的主要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导致教学互动性低,忽略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整体提升。同时,在教学方法选择中,并未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声乐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在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更加凸显“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重点从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对高校声乐课堂教学的创新路径展开探索。具体如下:

(一)依据教学大纲科学合理地编写课堂教案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应依据教学大纲科学合理地编写教案。

第一,明确教学大纲,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声乐教学在声乐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具体而言,应当突出培养具有舞台歌唱能力、中小学课堂演唱教学能力、课外歌曲演唱辅导能力、中小学音乐教材作品演唱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教学要凸显“应用性”特点,将培育复合型应用人才作为终极目标。

第二,合理编写声乐教案,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院校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实际的教学条件进行编写;应当根据学校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科学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应当依据学生的特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声乐课教学内容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高校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当凸显实效性。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实践时,应当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依据市场的发展趋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声乐教学内容应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应当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特点进行融合,且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的变化进行调整与改善。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以及大众的审美逐渐提高,现阶段社会对演唱风格多元、演唱作品时尚、唱跳水平高的人才有强烈的需求,为此高校在开展教学实践时应当结合社会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在注重学生发声技巧训练的同时,不断渗透美育概念提升学生审美意识、作品分析能力、作品演唱能力、作品处理能力的培养,更全方面地进行培养,保障学生成长为演唱能力强、演唱风格多变、演唱作品时尚的人才。

第二,丰富声乐曲目类别,增加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度。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改变歌曲选择方面注重“长”、“新”的做法,增大古诗词类作品、古典艺术类作品、民族声乐类作品的选择比例,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于此,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学习特点,增添恰当比例的流行歌曲、地方特色作品、青少年儿童曲目等,丰富歌曲训练的内容,加强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度。

(三)合理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声乐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以实用性为主要目标,不但是对声乐课堂教学成效的客观检验,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表演水平,提升学生自信心。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不但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应当注重教学的实用性。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优化教学方法。在高校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应当将学生置于主导地位,开展高效、恰当的培养教学,将开展专业水准高的教学活动和构建专业体系作为核心目标,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提升作品表现力,将声乐课堂打造为教师与学生一同研究、一同提升的良好平台,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注重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声乐教学为学生讲解声乐有关专业知识,并对学生的歌唱技巧进行训练,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声乐教学应当提升学生歌唱能力培养所占比重,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新型的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例如,每学期都组织一定数量的班级音乐会、声乐课堂艺术沙龙等,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校外的文化娱乐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表演经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第三,注重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有效结合。高校应当依据社会的需求和声乐专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上台演唱的机会,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科学融合。经过实践经验的累积,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与综合艺术素养。

(四)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多方面提供实践机会

高校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应当加强实践平台建设,为学生打造多样化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有展示的机会,并及时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促使其积极提升自身能力。为了提升学生在歌唱过程中的自信心,学校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因此,院校要以和企业、民间组织等进行深入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到广阔的天地中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且依托这种方式更加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更加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进而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实用性”原则的把控,并将实用性作为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这样才能培养出与社会需求一致的应用型人才。

(五)进一步完善科学的质量保障、监控及评价体系

为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不仅要加大对实践模块的投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师育人能力,为人才培养提供质量保障,还应当构建并不断健全教学效果考核机制。在考核过程中,可采用结果和过程有机结合的考评方式、专业知识和演唱能力有机结合的考评方式,并尝试运用师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方式,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需要指出的是,不但要注重学生舞台表现力、歌唱能力的考核,还应当注重学生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的把握能力的考核。利用多元化的、全面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成长为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总之,高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声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地方高校更应该注意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同步性。同时,要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声乐课教学在学生主动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应用型等层面关注不足以及因此而造成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弱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编写声乐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案、优化声乐课教学内容体系、合理的优化教学方法、推进学校与企业、与民间组织的合作以及逐步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层面推进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为社会培育更多优质的声乐专业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声乐应用型教学内容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