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学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教育对民族情感的影响

2021-11-12 18:57高卫东
戏剧之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戏曲民族

高卫东

(临洮县洮阳初级中学 甘肃 定西 730500)

中国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流传至今,不断吸收融合众多文化内容,在全球各音乐类型中独树一帜。国内学校定期展开各式各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时,其中传授学生民族情感的环节特别重要,尤其以民族音乐为主要传授方式。所以中学音乐课堂上,应当怎样传授民族音乐,促使学生能够从民族音乐中体会祖国的温暖,知悉祖国优秀历史文化,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下面将探讨民族音乐教育对培育民族情感的重要性,对其作用价值进行阐述。

一、民族音乐对民族情感的影响

(一)“戏曲”对民族情感的影响

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数不胜数,发展至今已成为众多人的喜好,甚至深受国外友人的青睐。而在众多优秀文化中,戏曲是其中一种民族音乐。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并且戏曲包含的种类繁多,全国每个省份几乎都拥有属于自身特色的戏曲文化种类,戏曲的特点有很多表现方面,每个特点都能给予观众和听众精神享受,例如武打与服饰、道白与行腔等。中学教材中的《老爹爹清晨起前去自首》音乐欣赏课,从音乐的内容中能够明显反映当时处于封建社会中的渔民,其因难以忍受恶霸压榨而勇敢奋起战斗的斗争过程。此外还有《迎来春色换人间》音乐欣赏课,其伴随音乐的进度生动体现了音乐中主人公杨子荣英勇剿灭作恶多端的土匪的决心。但因为家庭、个人与社会的因素,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内容并无太多兴趣。这并不只是因为戏曲发展速度与时代发展速度不一致,最重要的是戏曲宣传文化方式偏离,并且在儿童阶段没有注重戏曲音乐文化的培养。音乐教师必须合理结合音乐课本身具备的优势条件,传授学生有关戏曲音乐文化知识的内容,再综合教师经过精挑细选后的音乐鉴赏教育与推荐,经过长时间的戏曲培养,学生会加深对戏曲音乐的认知和提高自身的民族情感。

(二)“歌剧”对民族情感的影响

歌剧是从欧洲传播到中国音乐中的新型剧种,其是将文学与舞蹈、美术与音乐等融合的音乐艺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众多民族歌剧,中国著民剧作家与音乐家都相互合作创作了较多在国内广泛流传的歌剧,例如《江姐》《绣红旗》《洪湖赤卫队》和《洪湖水浪打浪》等具备乡土气息的歌剧。此类歌剧皆是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能够让学生从中认同民族情感。

(三)“器乐”对民族情感的影响

中国在周朝时期,先祖就发明了民族乐器,乐器种类繁多,在数量上达到一百多种,对国内外乐器发展有很大的意义。中学音乐教材中包括中国传统民族乐队分类情况和民族乐器种类、少数民族乐器与古代乐器的相关理论知识,再加上课堂中的音乐欣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较好的知识材料和对民族情感的认知,促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器乐理论。中国在发射火箭时,选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乐曲送向宇宙,对这支乐曲寄予厚望,希望能在宇宙寻找“知音”。小提琴演奏的典范乐曲《梁祝》在国内外都拥有极高的名声,该曲在历史上被美国冰上芭蕾舞团精心改编成符合芭蕾舞的《蝴蝶舞》曲子。二胡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该乐器演奏的《二胡映月》,其曲子旋律可以引起学生内心的同情。还有著名的《高山流水》与《百鸟朝凤》等器乐曲子,能够让学生提升个人精神境界,能够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并且加深对国内民族乐器的喜爱程度。因此音乐教师教导学生欣赏和学习民族音乐的时候,能够促使其通过倾听器乐曲子后了解自身民族情感,通过吸收民族优秀的神韵、精神与气质,进而实现加强民族意识的目标。

二、活跃民族音乐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内心民族情感

短时期是无法促使学生生成和发展民族情感的,这需要学生从各方面领悟民族情感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也要求教师必须要努力创造能够学习民族音乐的课堂。孩子在家时,家长要支持孩子学习民歌知识和演奏乐器的操作技巧,在平时需要多倾听民族音乐曲子。在社会上,各大媒体平台也要积极宣传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指引人们主动学习,提高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程度。

三、通过民族音乐教育促使学生认同民族情感

新世纪背景下对人才素养有更高的要求,其必须具备很高的民族意识、知识与胸怀等,同时还要有顽强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以上对人才素养的要求皆来源于人心中的民族情感。因此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引学生以欣赏民族音乐的形式,形成和发展自身的民族情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情感发展。

(一)通过民族音乐培育学生民族情感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分别有民间器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与民间歌曲等,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在旋律、音阶与节奏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不同程度上体现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风情,体现我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且在很大程度中反映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与民族情感处于互相依赖的关系。因此音乐教师能够通过民族音乐独有的特点优势,加深学生内心的民族情感,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喜爱。

(二)最大限度挖掘民族音乐内涵,培育学生民族情感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库中,包括戏曲唱腔、说唱音乐、创作歌曲与民歌等,可以作为民族音乐教学资源。音乐教师在调用资源期间,必须认真挖掘音乐作品富含的意义,并且最大程度展示作品内的内容。民族情感最主要的部分便是爱国主义,因此教师要促使学生激发内心潜藏的爱国主义情感。音乐教师若要加深学生的民族情感,就一定要了解爱国主义是我国的精神支柱,是发展我国人民各类精神本质与现象的重点核心。在了解爱国主义精神蕴含的意义后,可以选择契合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音乐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在中国,可以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作品较多,比如《中国男儿》《太行山上》《苏武牧羊》《义和团》《歌唱祖国》《满江红》等作品。音乐教师要提前了解熟悉此类作品的创作环境,发展阶段与过程等,经过提前知悉民族音乐作品的资料,才能在课堂中指引学生加深民族情感,取得较好的音乐教学成果。

(三)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培育学生民族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是全球历史文化中最源远流长且影响较深的。中国民族音乐的成长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持。比如民族音乐的发展初始,能够从《诗经》开始追溯。《诗经》的出现,明确表示国内民间歌曲整理工作的起点,其中书写的内容可以较好展现我国文化的思想高度与成就。民族音乐在发展阶段加快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步伐。我国传统的道家和儒家等学派思想都从民族音乐中产生。因此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具有博大、包容与多元一体的特征,这也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资本。所以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时,可以听从教师建议从艺术方面入手,认真研究和掌握中国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著名乐曲《梅花三弄》能够较好地体现梅花本身具有的动人气质。结合民族音乐弹奏的《春江花月夜》可以展现出优雅、素洁与温静的特征,让听者感受到皎洁的月夜,创造让听者神之向往的情境。《阳光三叠》琴曲,能够最大限度将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完美体现,容易让听者体会到诗人将友人送离故乡的不舍之情。结合小提琴弹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乐曲,演奏家使用极具民族特点的音乐,向听者述说中国古老民间爱情故事,正面批判封建礼教对人产生的巨大危害,从各方面表达爱情的美好和纯真。此类内容不但可以加强音乐的趣味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理论和实际运用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认知更多中国优秀文化,较好地培育民族情感。

通过教育的形式并不可以促使学生完全热爱民族音乐,培育内心的民族情感,需要教师长期进行音乐熏陶,不断坚持努力、付出心血才能达到让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激发内心隐藏的民族情感的目标。教师需要不断以开拓学生认知民族音乐的眼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其表现我国各民族的气质与心理素质、情趣与风土人情等,有特别明显的民族特征。在某版音乐教材中,收录的内容中占比例较大的就是民族音乐,作品内容根据区域、风格等特点进行详细分类排序。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民族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课本知识外,还能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促进其加深民族情感的认同程度。

四、结束语

综上,通过民族音乐培育民族情感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成目标的事情,还必须依靠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音乐教师需要创造适合学习民族音乐的环境气氛,这种气氛体现在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个环境中。对于学校而言,无论是音乐课堂教育形式,还是课外活动教育,都必须向学生展开关于民族情感的教育活动。比如开展民族音乐常识宣传的讲座和组建民族音乐学习团队等,促使学生通过民族音乐加深自身民族情感。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戏曲民族
我们的民族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多元民族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