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电影女性形象塑造的差异
——以《法国中尉的女人》《雁南飞》《云水谣》为例

2021-11-12 18:57张若颖
戏剧之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碧云萨拉

张若颖

(山东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法国中尉的女人》《雁南飞》《云水谣》分别是英国、苏联、中国拍摄的有关时代与爱情的电影,影片塑造了三位经典的女性形象——萨拉、薇罗尼卡、王碧云。她们同样珍视爱情,在经历人生的起伏挣扎、与爱人悲欢聚散后活出了自己的意志,探寻了爱情对于自身的意义,是女性意识的突出展现。但在英、苏、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三位女性的形象塑造各有侧重点,体现出不同的女性魅力。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内涵,使影视世界中的女性形象纷繁夺目,令人印象深刻。

一、不同女性文化下的潜在刻板印象

一个国家的女性文化是随着国家的历史发展构建形成的,长久浸润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植根于该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尽管当代各国思想文化相互融合,但各国的女性文化早已成为“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这种无意识的刻板印象仍会影响一部影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使之符合当地受众的认知。

首先,古希腊文化对萨拉形象塑造的影响。古希腊时代,断臂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像、雅典娜等女性雕塑,往往“体态丰盈、健壮有力”,贴身的衣着勾勒出完美的身形,她们象征着尊贵、智慧、独立、优美,这是古希腊时期对女性的认知与刻画。文艺复兴时期,追求个性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尊严,成为当时主要的艺术思潮。绘画作品如《蒙娜丽莎》《春》《维纳斯的诞生》等,体现出对女性关注、开放的态度。在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下,英国女性更早地开始追求自由、尊严和权利,涌现出一批关于女性独立、自由的文学作品,比如英国19 世纪女性小说《简·爱》《傲慢与偏见》等。这些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在封建时代、父权社会的压迫下,积极争取自身的权利与尊严。因而,《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这一女性形象所体现出的独立坚强、美丽尊严、争取自由的人物性格,也受到了长久以来欧洲女性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苏联东正教文化对薇罗尼卡形象塑造的影响。电影《雁南飞》是20 世纪50 年代苏联战争与爱情电影的代表作,其中薇罗尼卡所体现出的“容忍、坚强”等性格特点受到了东正教对苏联传统女性文化的影响。“东正教认为现世苦难是对百姓的考验。这使俄罗斯人在苦难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薇罗尼卡失去爱人后的悲痛欲绝、在战争面前的恐惧懦弱、肉体失贞带来的道德指责和精神痛苦、战争结束的成长与希望,是一部充满磨难与前进的爱情史。她所体现出的性格特征,与东正教教义中博爱、宽恕、忍耐对苏联女性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

最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王碧云形象塑造的影响。王碧云的形象不似萨拉想要挣脱时代对女性的束缚,追求自由与尊严;也不似薇罗尼卡在伦理的指责下痛苦挣扎,获得成长与希望。与英国和苏联更加激进、充满活力、外向的女性形象相比,王碧云的形象显得更加保守、内敛。她的爱情是忠贞、从一而终的,她对伴侣的态度是寻找与等待,她对生活的态度是“找个安静的地方住下来,找个安静的男人嫁过去”。王碧云的形象符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女性道德思想、人物形象的勾勒与设想,符合中国女性文化的审美要求。

萨拉、薇罗尼卡、王碧云三位女性的性格特征既具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又受到本国历史传统和女性文化刻板印象的影响。三人的不同性格特征,导致她们在与爱人分离后进行了不同的选择,并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女性文化的刻板印象不仅会影响影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也会影响不同国家的受众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比如电影《乱世佳人》中斯嘉丽这一女性形象,她前后有三任丈夫,她会为了钱财和生存不择手段,她会利用自己的美貌与爱情,她会在婚后追求梅兰妮的丈夫艾希礼。斯嘉丽的很多行为和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女性文化相背离,这也是部分中国观众无法理解认同斯嘉丽这一女性形象的主要原因。虽然女性文化的刻板印象阻碍了影片的传播范围,但不可否认,这一刻板印象也为银幕世界提供了丰富多彩、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并且,随着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女性文化的接受范围将会逐步扩展,刻板印象的影响力也会逐步消减。

二、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主题表达

电影是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与其所处年代的时代背景相关联。电影中的人物性格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塑造的,表达了影片的中心思想。可以说,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是历史和主题的缩影。

首先,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萨拉朦胧形象的塑造和对自由的追寻就体现了这一点。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于20 世纪60 年代的西方,“反传统、去中心、反理性、反结构逻辑是后现代文本美学与价值体系的核心”,追求电影的反叛精神与“拼凑”感,是西方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下的产物。《法国中尉的女人》在叙事结构上采用套层结构,以“戏中戏”一组人物两条时间线交叉讲述影片内容,具有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拼凑的影片风格。此外,萨拉人物形象本身具有朦胧模糊、捉摸不透,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禁锢传统的解构与反叛,追求极致自由等特点。如果从后现代思潮的角度来看,也就不难理解了,而这一社会趋势,又反过来促成了萨拉这一反叛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形成。影片中多个情节都反映出萨拉形象的不确定性,例如,影片开头萨拉与查尔斯眼神相对的经典镜头,萨拉身披黑色斗篷,浓雾将她包裹,一双忧郁深邃的眼睛看向镜头,产生一种神秘感与模糊感;萨拉不辞而别,多年后又主动与查尔斯相见,她的解释含糊不清、她的动作慌忙无措。是利用还是不得已?是追求自由还是拥抱爱情?导演把这些疑问交给观众来解答。“我现在才找到自己的生活,我现在才找到了自由。”“我明知你与别人有婚约还要强迫自己缠着你,不值得。”这些台词强调萨拉的尊严与独立,强调影片意在表达对自由的追寻、对传统的反叛。

其次,二战后苏联对战争的反思与战后的希望在薇罗尼卡形象塑造上有所体现。《雁南飞》拍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女主角丈夫战死沙场,家庭支离破碎。电影不再像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味体现英雄主义、牺牲精神,开始关注人性,关注战争中的小人物。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反思人性,反思战争的苏联“新浪潮”电影。“电影《雁南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银幕上的,它是‘解冻’之后第一部描写战争中普通人命运的影片,它标志着苏联电影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端。”薇罗尼卡的形象是战争中的普通人,是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众多妇女中的一员,她恐惧隐忍,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在动乱的年代彷徨无措。她的悲伤痛苦,恰恰反映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但是,薇罗尼卡也是希望的象征,她坚毅勇敢,她的不贞得到人们的谅解,她将鲜花赠予重聚的人们,让希望在人群中蔓延。正如影片最后所说“我们要活下去,但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为了建设新的生活。”寒冷的冰雪将在春天融化,幸存的士兵将与家人团聚,南飞的大雁也终将归来。

第三,浅浅的海峡寄托深深的乡愁。早在20 世纪70 年代,诗人余光中就在笔墨中寄托了对大陆深深的思念之情,浅浅的海峡,不过这头和那头,但在当时却无法跨越。“一水之隔,咫尺天涯。”正如《云水谣》中所问“在人世间,把生者和死者隔开的到底是什么?把相爱的人隔开的到底是什么?”王碧云坚守、忠贞、等待的人物形象,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相互分离的众生相的浓缩。分别多年,再有音讯,早已物是人非。王碧云是忠贞坚强的女性,也是无奈和极具悲剧色彩的女性,这一悲剧,是历史的创伤,也在警示那时和现在的人们,“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一水之隔,隔不断乡愁,隔不断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中华文化。导演立足当年的历史记忆和文学剧本,融入了现代的审美特征,将电影中几对人物之间纯真、无瑕的爱情放大,把主流意识和爱国情怀隐含在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中,使影片更具观赏价值。

三、结语

三部影片塑造了性格鲜明、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体现出不同民族电影女性价值观、爱情观的不同。虽然影片各有侧重点,但都体现出女性自身的独立意识和思想,体现出女性的自我价值、人格尊严和对爱情的追求。萨拉、薇罗尼卡、王碧云不再只是模糊的女性群像,而是鲜明的,具有不同时代、国家女性魅力的女性个体形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她们为世界影视史中的女性角色增添了不同的色彩。

猜你喜欢
法国中尉的女人碧云萨拉
信猫萨拉的小纸条
插秧
碧云岫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Vikor methods basic in risk management of petroleum enterprise in Yemen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元小说叙事策略
《法国中尉的女人》电影改编中的叙事转换
小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