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凡尔赛文学”的模因论解读

2021-11-12 18:57娜,吴
戏剧之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凡尔赛表现型模因

李 娜,吴 林

(湖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流行语是社会发展到某个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生语言单位,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热点与大众内心的情感诉求,在言语社区内广为流行,具有极强的复制性、传播性和变异性等特点。“凡尔赛文学”于2020 年11 月在网络媒体平台爆火,一经出现便引起网民的热烈探讨,成为广为流行的话语表现形式,并于12 月被《咬文嚼字》公布为当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网络流行语“凡尔赛文学”从兴起到走红,与网络媒体平台不断模仿、互相传播息息相关,其发展趋势符合模因传播的特点,可从模因论视角分析这一现象。

一、“凡尔赛文学”与语言模因

“凡尔赛文学”也简称为“凡学”,是一种语言使用者通过委婉方式表达不满或向外界不经意展示自己优越感的语言形式。“凡尔赛文学”这一说法源于微博博主“小奶球”,她表示创造这一网络热词的灵感来自于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一本描绘18 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漫画。她在微博中使用这个词汇的初衷是想借用这个词嘲讽那些字里行间都在拐弯抹角地炫耀生活优越感的人,声称“他们的语气看似朴实无华,实际上却表达了高人一等的感觉”。“凡尔赛文学”传播力度极强,短时间内便被广大网民所熟知,并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交流之中。人们开始在不同场合,通过对这一流行语的话语模式进行不断的复制与改编,去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这样的传播过程也进一步促进了“凡尔赛文学”作为一种语言模因的流行。

模因是Dawkins 在其撰写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类比“基因”这一概念而提出的,属于一种文化传播单位。语言模因是指以语言作为载体而进行传播的模因,它寄宿于语言交际者的思维中,承载着模因宿主的意图。语言模因依赖于语言结构(如: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将大脑中的信息表征以各种形态通过重复或类推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散播。受语用功能的限制,语言模因分为强势模因与弱势模因两类。强势模因是指那些具有超强复制能力,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口口相传并相继模仿创新的模因。弱势模因是指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受人追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模因。何自然提出流行语就是一种语言模因。现今广受人们青睐的“凡尔赛文学”作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语言模因,它在被仿拟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复制与传播,当前属强势语言模因。

二、“凡尔赛文学”流行的模因论解读

本章节结合时下盛行的“凡尔赛文学”具体实例,就其传播类型与传播动力展开深入分析,并探究了其发展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

(一)“凡尔赛文学”的传播类型——表现型传播

语言模因的传播分为“内容相同形式多样”的基因型和“形式相近内容不同”的表现型两种。如果语言模因在发展的进程中保持其固有的信息内容与形式或者以不同的形式传递相同的内容,就是模因的基因型传播。如果语言模因保持其基本形式不变,在传播的过程中经过类推的方式生成多种不同的信息内容,便是模因的表现型传播。“凡尔赛文学”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句式的语言结构,基本遵循先抑后扬、明贬暗褒的话语表现形式,由语言交际者依据其意图创造出各类内容迥异的版本,属于语言模因的表现型传播。具体示例分析如下:

例1:真是烦啊,我在客厅看电视,太困了,想回房间休息,走了好几天才到房间,累死。(知乎)

例2:好苦恼哦,今天没化妆也有人找我要微信。(知乎)

以上两个例句通过“真是烦啊”“好苦恼哦”感叹式的形式,首先表达了一种苦恼、无奈的心情,但随后以浮夸式的言语“走了好几天才到房间”、“没化妆也有人找我要微信”来分别夸赞自己的房子之大、素颜之美。这种先通过自嘲的态度去贬低,而重在后面自我吹嘘的话语表现形式是“凡尔赛文学”的精髓。一些凡尔赛文学家(喜欢在网络平台写“凡尔赛文学”的人)经常会仿拟这一话语模式的写作手法与语言结构,创造出多种版本的“凡尔赛文学”进行调侃。这种传播方式在保持话语基本形式不变的条件下,传达了多种不同的信息内容,是典型的语言模因表现型传播。

(二)“凡尔赛文学”的传播动力——模因宿主的意图

李捷、何自然表示语言模因的传播不仅受益于语言模因本身的特性,与语言交际者的主观能动性(模因宿主的意图)更是紧密相关。“凡尔赛文学”的流行很大程度上与语言传播者个人的主观动机相关,不同的主体根据其意图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这一流行语进行模仿,进一步推动了“凡尔赛文学”的发展壮大。笔者列出了“凡尔赛文学”在不同语境(如网络平台、广告、影视剧等)下的仿拟与传播,并对各种模因现象所牵涉的主体及其想传达的交际意图进行分析。

1.网络版“凡尔赛文学”案例

例3:说出来挺不好意思的,我是最近才知道鸡蛋有壳的。以前都是吃管家剥好的,一直以为鸡蛋都是白色的、软软的。(新浪微博)

例3 中的微博网友自嘲自己之前不知鸡蛋有壳,随后话语反转,将自己的无知归因于家境殷实,有管家服务。说话者通过反向的表述,间接地炫耀了自己的富足生活。这种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既灵活表明了话语交际者的意图——炫富,同时又不易激起大众的反感情绪。

2.广告词版“凡尔赛文学”案例

例4:月影家居的品牌海报:好烦啦,如浩瀚银河系的星球,仅仅一盏灯就带来一整个宇宙的浪漫。这该死的温柔,扰得我心神不宁!(东方网,2020 年1 月11 日)

例4 中的广告词通过一句“好烦啦”表达一种抱怨的心理,随后最大程度地夸赞其灯饰的优质性能。这句广告词看似抱怨,实则是以明贬暗褒的方式大力宣传其产品的卖点。在广告中,“凡尔赛文学”的模因宿主——商家试图借这种反向的表述方式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将消费者的注意力导向产品的优质性能方面。

3.影视剧版“凡尔赛文学”案例

例5:自从嫁到那个昆仑派之后吧,就是看着还行,实际上吧,也就是出门威风点儿,手头宽裕点儿,生活舒服点儿,没有别的好处。(《武林外传》)

例5 中的角色在谈论自己的生活状态时,一句“看着还行”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的生活并不是非常满意,而后又表明自己出门威风、手头宽裕等。这种描述看似吐槽,实则无意间展示了说话者生活的优越感。在喜剧中,模因宿主借用“凡尔赛文学”这种表达形式创造出了诙谐的台词,很大程度上是想通过调侃呈现出幽默化的语用效果,娱乐大众。

4.电视节目版“凡尔赛文学”案例

例6:我当年呢因为是保送北大,所以您看我拿到这个通知书以后我很纠结,想去吧那么远是吧,远离家乡亲人小伙伴,但不去呢,北大也还可以。(撒贝宁)

例6 中著名央视主持人撒贝宁纠结的语气中透露着一丝无奈,一句“北大也还可以”让人又爱又恨,给人一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却在不经意间展示了自己的优秀。作为一名主持人,他说话本身自带趣味性,其作为“凡尔赛文学”的模因宿主,是想通过这种语体表达幽默式的喜感,拉近自己与观众的距离,活跃现场气氛。

(三)“凡尔赛文学”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

如果语言模因在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基本的传播特征(忠实性、多产性和生命力等),则其传播力度越强,发展成为强势模因的可能性越大。语言模因“凡尔赛文学”的传播信息虽然是人们在各种条件下的构思独创,但却保留了欲扬先抑、明贬暗褒的言语模式,基本实现了复制的忠实性原则。此外,它的传播形式并未受限于网络平台或广告媒体中的书面语,还以口头语的形式流传于公众言论和影视剧中,表现出了多产性的特点。“凡尔赛文学”的发展不仅得益于传播的忠实性与多产性,还依仗于多种媒体传播途径的广泛性。现如今人们获取信息和开展交流的渠道日益多样化,除了日常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外,一些应用程序(如小红书、豆瓣等)也逐渐渗入日常交流。这些多途径的媒体渠道既拓宽了语言模因传播的广度,又为信息的保留提供了保障,使得“凡尔赛文学”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除了以上所述的传播特征之外,模因宿主作为推动“凡尔赛文学”传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内心活动也深刻影响着语言模因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往往会激发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凡尔赛文学”的诞生契合了大众追新求异、寻求个性的心理。随后,它又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赢取了更多的大众关注,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散播,并一度成为时尚潮流,引发人们纷纷跟风效仿,满足了人们追求时尚的内心需求。“凡尔赛文学”走红网络离不开人们的主观意图:人们受自身虚荣心驱使,渴望借助“凡尔赛文学”赢得社会认同感来巩固自信;有时人们偏向于借助这种表达方式进行自嘲调侃,将其当作一种放松心情的手段。大众的心理诉求是“凡尔赛文学”成为强势模因的重要驱动力。

综上,“凡尔赛文学”的传播特征与大众的心理意向共同推动了它的流行,使其发展为强势模因。

三、结语

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的规律,在相继被大众模仿传播的进程中也促进了语言本身的发展。本文从语言模因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对“凡尔赛文学”的传播类型、传播动力及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发现“凡尔赛文学”作为一种语言模因主要通过表现型方式进行传播,其传播既符合语言模因的特征又迎合了大众的内心意向,使其最终发展为一种强势模因得以广泛流行。

猜你喜欢
凡尔赛表现型模因
汽车安全测试的“凡尔赛”语录——凡尔赛C5X安全解析
加油站“凡尔赛”:油价终于不涨了
加油站的凡尔赛:油价终于不涨了
凡尔赛C5X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用数学思维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相关变式题型解析
浅谈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变形归类例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