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伴我向前行

2021-11-12 19:32汪志
民主与法制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工农红军堂叔渡江

汪志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日新月异,似乎身边一切都在变化。但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党的精神永远不会变。那种崇高、忠诚、奉献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我们共产党人的永恒追求……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建党百年华诞,我也入党近三十载。时光荏苒,蓦然回首,从青春年少到五十知天命,党的光辉伴我成长,党的历史伴我前行……

记得少年读书时我最爱看的电影就是反映党的战斗历程的影片了,像《南昌起义》《烈火中永生》《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从银幕上我就知道了一大批共产党人为了创建新中国,为了打破一个腐朽没落的旧世界,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

我的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电影《渡江侦察记》的原型就发生在那里。影片中的“刘四姐”真实姓名叫“马毛姐”。1949年4月,年仅14岁的马毛姐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运送解放军渡江,负伤后仍然坚持战斗,被评为“渡江英雄”和“支前模范”,荣立渡江战役一等功臣。我读初中那年,老师曾几次带领我们去渡长江第一船那里,打小我就铭记了党的伟大和老百姓对党的爱戴。

我的一个堂叔18岁就去当兵,后来转业到了浙江嘉兴,18岁暑假那年我到嘉兴堂叔那里去玩,已是共产党员的堂叔特意带我参观了南湖红船。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那里,我懂得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时我就萌发了一个信念,长大后我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工作。刚到这里,我就知晓了这里的革命红色遗址很多。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两次途经这个藏区小县,留下了一串串党史和红色革命遗迹。当年,这里的藏汉同胞开仓放粮,帮助红军修复栈道、医治伤员、当向导做翻译,这里因此被喻为长征路上的“加油站”。

我来到这里不久,就到了“俄界会议”遗址高吉村,当年就是在这个俄界,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五人组成的全军最高领导核心,决定并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在这里,党中央向全军发出了《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而1935年9月13日到15日,毛泽东主席就住在该县旺藏乡茨日那村一处藏家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1935年9月17日凌晨,在红四团政治委员杨成武的指挥下,胜利攻破了国民党军重兵据险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

在这里工作第三年的七月一日,我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一员。

时光来到21世纪初,我来到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工作,这里又是一块血染的红色基地。1936年冬至1937年春,红军西路军的2万多名将士转战河西走廊,在滴水成冰的严寒季节里,当年这些从鄂豫皖、川南走来的,还穿着薄衣单衫的将士们先后转战河西走廊13个县,历时6个月,行程2000余公里,历经大小战斗80余次。面对国民党反动军阀和地方反动民团12万余人的围追堵截,将士们浴血奋战,歼敌2.5万余人。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只有少部分将士突出重围。主战场的梨园口战役,就发生在我工作的地方。1987年,当地人民政府兴建了一座烈士陵园,徐向前元帅在纪念碑上亲笔题写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每天清晨,当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便来到烈士陵园内晨练。道路两旁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我轻迈着脚步,生怕吵醒长眠在这里的烈士英魂。

人生五十余载,党的光辉历史一直伴我前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日新月异,似乎身边一切都在变化。但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党的精神永远不会变。那种崇高、忠诚、奉献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我们共产党人的永恒追求。

猜你喜欢
中国工农红军堂叔渡江
村里的自行车
戒烟
吕蒙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
命题小品——一苇渡江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序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序列(1928年5月4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