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瑶族舞蹈融入地方高校舞蹈学专业教学之研究

2021-11-12 21:55
戏剧之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莽山湘南瑶族

(湘南学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湘南瑶族文化的传承主要依托于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在民众中以师徒的模式进行传播继承。莽山瑶族舞蹈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种类繁多,这种自娱性的艺术形式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瑶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地方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湘南学院舞蹈学专业于2017 年9 月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近三年,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从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就业方向出发,对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等课程进行改革。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湘南地域特点,针对专业特色课程,增加了《湘南地方民间舞蹈与音乐欣赏》、《湘南地方特色舞蹈(一)、(二)》两门课程,课时比重较大。

由于舞蹈学专业建设时间不长,加上研究小组对当地的民俗文化研究不够深入,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前期的田野采风,经过老师们的整理、加工、提炼,课堂教学中融入了宜章莽山瑶族音乐与舞蹈元素,排练了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瑶族舞蹈作品,如教研室老师排练的《喜泥喜酒》《女儿巷》《鼟鼓》等。根据目前所开设的课程与实际教学的情况,还未形成系统的、独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与形式,大多是一些小元素和小动律,后期仍需进行深入、系统、科学的研究,并将理论联系实践,创编出更多更有质量又富有特色的舞蹈作品。

二、湘南瑶族舞蹈与地方高校舞蹈学课程的融合

宜章莽山瑶族乡位于湖南省最南端,紧邻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全省第一批成立的两个瑶族乡之一,瑶民在久远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当地的瑶民创造了许多极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有着独特的地方魅力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如花棍舞、长鼓舞、狮舞、婚礼舞、开山舞、打猎舞、盘王舞、牛祭舞等,这些舞蹈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莽山瑶族舞蹈有许多持道具舞蹈,如花棍、大长鼓、中长鼓、小长鼓、铜鼓、动物面具等,主要流行花棍舞,该舞由祭祀舞蹈演变而来,舞者手持6 尺长的竹竿,外缠彩色纸条,掏空竿中竹节,中间放置几枚铜钱,动作时会发出哗哗的响声,舞蹈内容多表现择地、建房、伐木、架屋等一系列筑屋过程动作,据记载共有36 套动作。用花棍的形式营造出声威震天、镇妖驱魔的肃穆神秘气氛,其节奏明快、扣人心弦,时而沉寂肃穆,时而高声呐喊。将这些音乐、道具纳入音乐欣赏课、舞蹈选修课或其他专业的选修课中,也可以作为地方特色课程列入舞蹈学专业中,有利于舞蹈学专业学生在课堂组合中更好地学习,推动莽山瑶族舞蹈的发展。

三、湘南瑶族舞蹈融入地方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的措施与原则

将瑶族舞蹈融入湘南学院舞蹈学专业特色课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客观优势。近几年,湘南学院成立了地方民间音乐舞蹈研究小组,专门针对湘南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进行收集、整理,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些将为瑶族音乐舞蹈资源融入相关专业的舞蹈课程、为舞蹈学开设瑶族舞蹈课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明确舞蹈学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指导性要求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舞蹈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中小学、地方文化单位、艺术团体以及艺术培训机构从事舞蹈教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创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舞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决定着一个专业的定位、专业的宽度和广度,更决定着本专业所培养学生的视野、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倾向等综合素质。而地方本科院校无论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素质还是整体的综合实力上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基于这种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扎根当地、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方价值与特色的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为提出指导性要求,特拟定瑶族舞蹈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热爱民族舞蹈文化、热爱舞蹈艺术的人才为基础,不仅要掌握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也要具备中小学舞蹈教学特别是瑶族舞蹈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同时培养教学人才及研究人才,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舞蹈有一定的意识并能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的优秀学生。

(二)舞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突出湘南地域特点

舞蹈课堂应打破传统“模仿式”的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了解莽山瑶族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等环节推进瑶族舞蹈课堂教学。在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来发现文化现象,对民族文化现象有深刻认识,较好地启发学生的内在表演欲望和外在情感表达。有了民族文化的基础奠定,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学习也就有了更好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

舞蹈风格特征的把握能够培养学生对瑶族舞蹈风格及内在情感的掌握。通过对学生思维想象的指导和启发,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瑶族舞蹈的动作原理和风格特点,结合之前文化的渗透,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生动地体现湘南地区瑶族舞蹈的魅力。在教授舞蹈动作时,教师应先进行动作分解,继而需要教师将动作的美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想象并体验肢体语言运动时在空间上所表现出的美,也可以让学生把课堂当作舞台,提升舞台表现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讨论学习感受,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体会,对组合动作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剖析,寓教于“乐”,寓教于“情”。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

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地方民族民间舞蹈在新时代发展中蓬勃生长,莽山瑶族舞蹈也形成了自身的审美特征。近年来,课堂研究小组深入莽山瑶族地区采风,搜集素材,整理加工,根据提炼出的动作元素编创教学组合。接下来准备从构建理论体系着手,将采风、教学、创作、理论四者融为一体,再将其升华为舞台创作,用相应的理论来使其结构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在体现民族特色、传承文化的同时,采取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方式,最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瑶族舞蹈教学教材,使其更具训练价值和理论价值。

为使莽山瑶族舞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需要舞蹈教师在艺术创新的同时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在规范化、艺术化过程中尽量保留传统的民族特性,在组合教学的基础上编创更多的剧目。同时,剧目教学对组合教学又起到了较好的深化作用,带领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演出、艺术展演、舞蹈比赛等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艺术实践能力,还能活跃高校的原创氛围,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

四、莽山瑶族舞蹈融入地方高校舞蹈课堂的意义

瑶族舞蹈具有独特性、地域性和传承性,将其有效地融入地方高校舞蹈学专业课堂,对加强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之前所学的舞种相比,瑶族舞蹈让学生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包括服装、道具、音乐、节奏、动律、表演形式等。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创编思维,提高了学生民间舞的创编能力,增进了学生的舞蹈素质;另一方面具有特色的舞蹈文化得到了传承、创新与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丰富地方高校舞蹈教学资源

莽山瑶族舞蹈作为湘南地区民间舞蹈的分支,是对舞蹈学专业国家课程标准、课程设置的有效补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舞蹈学专业教学实力,丰富了高校舞蹈教学资源。

(三)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莽山瑶族舞蹈作为特色课程列为教学内容后,学生通过对瑶族传统文化、动律特征和风格的了解,增进了与同学、老师和瑶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可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舞蹈氛围,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友好,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弘扬民族精神

将莽山瑶族舞蹈引入高校舞蹈学专业课堂,用有效的途径促进新增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要求,符合当今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需求,服务于地方的精神方针,也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不但能够壮大民间舞蹈队伍,营造热爱传统文化的氛围,还能弘扬民族精神,更能够有效培养地方舞蹈的后继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地方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结论

以湘南地方舞蹈文化为支撑,依托莽山瑶族舞蹈的内容、种类、舞蹈特色、发展手法、艺术价值等,与地方高校舞蹈学专业进行有机融合,寻找湘南地方舞蹈传承与传播的新方法,找到新的发展支撑点,也是现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趋势。此外,也可以加大力度对莽山瑶族舞蹈进行推广,并与旅游产业和其他文化事业相融合,产生经济价值,为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莽山湘南瑶族
莽山黑豚绿色养殖技术带动经济成效
瑶族织锦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走过湘南
湘南起义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
莽山歌
读瑶族经典 为盘护正名
同行在湘南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