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文学修养对声乐演唱的促进

2021-11-12 23:48
戏剧之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咬字声乐文学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一、声乐与文学的联系

音乐自起源开始就是与文学相结合的,回首我国古代历史,诗、舞、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论是《吕氏春秋》中记载的“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还是古代的吟唱艺术,都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表现。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本就是有自己的曲调的,只是后来曲调遗失,以至于变成了纯粹的诗。在唐代,数不胜数的文学作品促进了艺术歌曲的创作,其中的代表作《阳关三叠》传唱至今。这些都说明了音乐与文学是紧密联系的,不光是起源,在发展过程中文学与音乐也是相互影响的。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这股思潮最先在文学中萌芽,后来才影响到了音乐的发展,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与文学是密不可分的。而声乐作为音乐的一部分,是文学与音乐最直观的结合形式,不论是歌剧还是艺术歌曲,都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所以声乐与文学息息相关。

二、声乐作品中的文学内容

声乐作品中的文学内容即我们所熟知的歌词,歌词有其自身的叙事性和戏剧性,歌词可以叙述一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叙述一个人物的成长过程,不同的叙述方式可以让作品有不同的结构层次,让作品更加富有美感。歌词也可以将现实中的矛盾冲突直接表现在作品中,让人们感受跌宕起伏的戏剧性。歌词有自己的韵味风格,在古诗词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同时歌词要具备一定的表现力,因为声乐是唱出来的艺术,要与曲调很好地契合,要有表现的空间才可以成为好的歌词。

三、声乐中文学修养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演唱者,要想完整地表达作品,就必须要具有深刻的文学修养,歌唱不单独是文字和声音相结合,更多的是要与听众达到精神、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文字只是一种信号,我们要表达的是通过文字而产生的感受。历史上有太多名家,他们不仅仅是音乐技能娴熟,文学修养亦异常深厚。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门德尔松,生于一个富有家庭,母亲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他的家庭热爱艺术,从小就给门德尔松请最优秀的教师进行辅导,所以门德尔松在音乐以外的其他方面也都很突出,其中包括绘画、文学等等。他自身的文学修养使得他的作品当中充满了理性和文雅的韵味。舒曼充满着浪漫主义激情,在音乐和文学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时代,文学修养也是极高,他在写作钢琴曲的同时也写诗,他自己编写了《新音乐杂志》。他的作品当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他巧妙地将诗意的想象力和音乐技术结合在了一起。

不仅仅在西方,我国自古以来文人群体就离不开音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中,有以一首《咏怀诗》而在文学中脱颖而出,还创作了著名古琴曲《酒狂》的阮籍;嵇康代表作“嵇氏四弄”同样令人沉醉,《声无哀乐论》更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美学财富。再看唐朝的王维,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也通音律,王维曾经通过一幅画看出画中人所演奏的乐曲是《霓裳羽衣曲》。不论是作曲家或是歌唱家,要想写出或唱出扣人心弦的作品,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作曲家要有自己的思想,歌唱家要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作品中的文学性内容进行细致的表达,将自己的技术与之完全融合在一起,才能称得上是声乐艺术。如果只是机械地运用自己的音乐技能,将音符进行排列组合,终究是无法到达更高的境界,只能发出一些没有任何灵魂的声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文学对于音乐的帮助有多大。

四、良好的文学修养可以让歌唱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当我们拿到一首作品后,注意力不能仅限于作品的曲调、旋律、音域。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所处时代的特征、作曲家自己的生平经历,要明确作曲家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写这首作品,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完成这首作品的。这首作品或许是具有某些地方特色的民歌,包含有自己民族的文化,又或许是将著名文学作品作为歌词的艺术歌曲,还可能是歌剧当中的选段。我们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这些准备工作结束后,对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就会有一定的了解,此时就要开始一字一句地品味歌词,划分作品的结构,分析歌词文本当中所有的细节,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之中,充分理解作品情境和内容,这样才能使演唱更有艺术感染力。民族歌剧《伤逝》是根据鲁迅的小说创作的,以男女爱情为主题,其中有一段经典唱段《紫藤花》,描写了紫藤花下,子君与涓生沉浸在初恋的幸福之中。歌词中充满了他们对彼此的爱慕,通过第一段最后一句“浸着花香飘向天涯”以及全曲最后一句“永在我记忆里垂挂”,可以感觉到他们之间的感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这首歌曲是两个人来完成的,要充分了解故事的背景,以及整首歌的情境,想象你的合作伙伴就是你的心上人,你们置身于紫藤花下演唱,彼此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深情对视,眼神中也要充满希望,这样才能将观众带入故事之中。但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表演者的文学修养,要去品读、感受、体会,才能有精彩的呈现。

五、深情地演唱需要文学修养

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要注重歌曲当中的情感,我国古代关于歌唱的记载中就频频提到如何表达情感。情感是一首歌曲的核心部分,没有情感的演唱只不过是单纯的旋律而已,如果一个演唱者没有对歌曲的歌词以及情感进行剖析,那这样的演唱就不会感染到听众,会丧失歌曲的本质。音乐是有感而发的,没有任何的感觉,对作品没有任何的分析与理解就去机械地进行演唱,结果可想而知。十七、十八世纪,因为意大利人对于歌唱技巧的追求,促使了阉人歌手的产生,表演中技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阉人歌手发展到全盛时期时,在舞台上随意篡改作曲家的旋律,歌曲的艺术性被完全抛弃,剩下的只有炫技,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声乐技巧的发展,但是却严重地阻碍了歌曲本质内涵的进步。最后阉人歌手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因为这样的演唱形式舍弃了音乐中最重要的成分,只能带来短暂的刺激,演唱过后什么都留不下,没有内涵的音乐无法长存。

六、文学修养如何推动声乐演唱

在演唱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观念,那就是我们每天学习的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内容,不可将方法凌驾于作品内容之上,任何一个演唱者在拿到一首声乐作品的时候都应该从歌曲的内容出发,领悟歌词内容,分析作品结构,结合作者生平以及创作背景,让音乐与内容完美融合在一起,如此才能深入人心。

(一)理解作品内容

我们以黄自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为例,这首作品是在宋代词人王灼的词上进行谱曲产生的,歌词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的风景,表现出了对春天的恋恋不舍,希望能把春天留住。这首歌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也即按宋词当中的上阙和下阙进行划分。而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处在战乱频繁的时代,词人满怀忧心,不愿放这美好的春天离去。那么再看看黄自当时创作的大环境,可发现也与王灼有相同之处,1931 年爆发“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国民党的投降政策引起了举国上下爱国人士的强烈不满,这时候黄自创作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作品,将自己的爱国热情融于音乐中,表达对祖国的忧心以及报国之情。这样分析下来我们才能准确理解歌词本身的意思,并且了解到作品不单单是对春天的不舍,更有一种暗含的情感在其中。得知了这些信息以后,会给我们的演唱指明方向,在演唱过程中充满了内容,有了内容,就有了画面感,便会透露出更加浓厚的情感,从而增强演唱表现力。

(二)朗读歌词,掌握语调色彩以及咬字

演唱之前我们要先对歌词进行细致的朗读,通过朗读,结合自己对内容的理解,细细感受歌词当中的意境,慢慢去找到歌词当中的情感。掌握每一句话的重音及语气的起伏,可以调动我们的情绪,之后再将这种感觉投入到歌唱中,与音乐结合起来,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仅仅体会到内容还远远不够,还要保证我们的技术,在朗读过程中要规范咬字,声母韵母要过渡自然,字头要交代清楚,字头交代清楚有助于我们的声音找到位置,字头找准之后要准确地转换到韵母上并且保持位置,前一个字的尾音和后一个字的辅音之间要保持连贯,这样在演唱过程中才能保证位置的统一,每一个字都不需要使很大力气就可以轻松推出去。许多演唱者因为咬字不当导致声音没有状态、没有位置,然后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推动力不够,采取加力的方式,从而导致了喉部的紧张。只要多去朗读,体会咬字,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气息会更加顺畅,声音会更加集中,音色也会更加漂亮。每一首作品演唱前都需要做这样的工作,如果拿到作品直接就去演唱,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通过我们的说话习惯去把握,那是远远不够的,这会导致字音很模糊,没有字头,无法找到合适的韵母去将字音进行保持,无法将字头交代清楚,从而使得咬字不当致使喉部紧张,到了高声区失去自己声音本身的色彩,甚至破音。同样的道理,对歌曲的情绪和内容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第一句起音就将情绪完全释放,或是从头到尾平淡无奇,又或是情绪的释放不能准确对应到歌词当中,那么作品就会缺乏表现力,无法吸引听众,更谈不上感动听众了。由此可见,一定要对作品进行研读分析,划分层次,这不仅可以提升歌曲的表现力,同时也会带来技术上的帮助。

七、结论

良好的文学修养对歌唱者演唱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技术层面和表现力层面都有重要影响。中文歌和外文歌都是同样的道理,咬字的规范性和连贯性可以解决歌唱中的很多问题,同时划分歌曲的层次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歌唱中的情绪以及内容表达。所以,只有认真理解歌词内容,细细品读,结合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作品的层次和结构,才能将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将语言和音乐完美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歌曲的表现力。也许在歌唱中我们的技术没有那么成熟,声音也没有那么漂亮,但是只要把握住作品的内容以及情感,置身其中,依旧可以打动人心。反之,一味地炫技,没有内涵,只能昙花一现,永远不会带给听众震撼。声乐是文学和音乐结合的艺术,我们每一个声乐学习者都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一个优秀的歌者必定具备高度的文学修养,对作品的文学内涵加以阐释,如此才能称得上是歌唱的艺术。

猜你喜欢
咬字声乐文学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我们需要文学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我与文学三十年
歌唱的咬字艺术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