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结合分析

2021-11-12 09:17赵海蓉
文学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

赵海蓉

摘要:新时代,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育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机结合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二者结合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实现全面发展目标,还有利于劳动型社会大环境的创建。众所周知,实现一切重要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行动,以此为依托,充分利用理论知识,可以最大化发挥知识的作用。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分析其中的劳动教育,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理论与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劳动教育结合

引言:传统教学方式中,语文教学主要内容就是理论知识,往往不重视劳动教育。通过研究人类发展全过程可知,劳动作用十分巨大,它对艺术、文化、科技等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将研究出来的方式方法、理论成果等传授给学生则是教育意义,进而推动此領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其达到更高层次和水平。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有机结合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至关重要。

一、教材的深入挖掘,将契合点找出

对于教师而言,在结合劳动与教育时,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基于教材基础上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可知,与劳动相关的语文课文比较多,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对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后,将劳动教育二者契合点找出来[1]。

以《少年闰土》这一课为例子,在讲述课文时,教师就要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认识那是一个必须劳动的时代,只有劳动才有可能吃上饭,让学生明白那个时代的孩子都没有上学条件,必须参与农业劳动。从而与今天的幸福生活进行对比,新时代的孩子非常幸福,所以更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并且在家时要帮忙做些简单家务,体会劳动的辛苦,多为他人着想。另一方面,教师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交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结合的新方法、新策略,对于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和问题,教师可以尝试设置,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对劳动文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且针对文章中劳动的文学意义进行理解,即反映社会现实的劳动情景和侧面反映出生活美好的劳动描写,从而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积极思考,提高对劳动的认识。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对文章中劳动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将劳动教育融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语文、劳动素养的提高[2]。

二、结合实践活动开展学习活动

对于教师而言,在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使其主动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并能深入理解语文教材中的劳动,从而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参加校园中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认识到想要更好理解语文课文,没有比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这个方法更好。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将生活经验积累起来,另一方面使学生自身见识得到拓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

例如在每年的植树节带领学生去栽植树苗,借助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很重要,让学生知道劳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创造财富,还能保护我们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让地球变得更好。再如教师可以与家长联合,鼓励家长引导学生在家积极劳动,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让学生体会劳动快乐,认识到劳动具有的重大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提高学生劳动能力[3]。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缺少生活阅历和相关经验,亟需提高想象力和思维力。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更多展现劳动人民劳动的场面,让学生进行深入感悟。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发现,劳动文章中出现的劳动工具及相关场景,大部分小学生不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经历,而且类似生活经验不足,导致他们无法深入理解劳动,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劳动场景展示给小学生,让他们知道劳动的不容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使小学生将劳动学习活动做好。

例如,以《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为例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植树的动态步骤图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植树过程中的艰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让学生认识劳动重要性。再如《纸的发明》这一课,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纸张的进步过程,从最初的甲骨、铜器开始,到今天大家使用的纸张,这其中经历很多劳动人民的劳动创造,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带动了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教师播放纸张制作过程,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纸张制作程序,使学生知道纸张制作十分不容易,有利于在生活中要养成节约用纸,节省资源的好习惯[4]。

四、强化课外阅读中的劳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发挥重大作用和价值,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浸润心灵,还能提高写作能力。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高度重视。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借助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教师可以将赞美劳动及劳动人民的古诗词、成语故事、名言警句等推荐给孩子,鼓励其积极阅读。例如,《乡村四月》、《过山农家》、《东门之池》、《归园田居》《平凡世界》等等。日常生活中,支持学生大量阅读劳动主题的报刊、课外读物、文艺作品等,并且将其中经典词句摘抄到笔记本中,不仅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强化劳动教育[5]。

结束语:综上所述,从人类进步史和社会发展史中可知,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劳动,少年认识世界的来源也是劳动。因此,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使其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劳动环境,使其在劳动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这就需要有机结合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借助劳动体验带动语文教学,促进二者共同进步,实现素质教育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章乐.从割裂到融合:论当代劳动教育的时代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4):21-27.

[2]胡桂芳.开放有趣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构建[J].教育观察,2020,9(31):124-125+130.

[3]钟慧萍.充分挖掘文本内涵 有效渗透劳动教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2):134-137.

[4]田彩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探究——以《幸福在哪里》为例[J]. 数字化用户,2019,25(52):382.

[5]郭蕴玲. 小学习作与劳动教育实践的融合路径[J]. 少男少女,2020,4(36):73-74.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