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引领下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

2021-11-12 01:39金伟丽
关键词:问题链听说教学初中英语

金伟丽

摘    要:现行初中英语教材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其口语活动的设计注重与听力教学相结合。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多注重应试背景,侧重按照考试的模式来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而忽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其实,在听说课教学中,教师如能创设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问题链,并以此为引领对学生听说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那么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将得以稳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问题链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教材一共安排了三次听力输入,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螺旋拓展。教材中口语活动的设计与听力教学相结合,同样采用先输入再输出的模式,以实现听与说的有机结合。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的日常教学多注重应试背景,侧重按照考试的模式来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而对于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往往在学生无法避免的表达错误中被强行掐断。于是乎,考试中的高分能手,却学了一口“哑巴聋子英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有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作为学生能力形成的促进者,努力改变听说课的教学思路和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发现,在一条有效的问题链的引领下,让听说教学任务紧紧围绕这脉络清晰的问题链展开,能成功优化听说语境,激发学生的听说热情,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链的意义

问题链,是指在一定的学习内容或主题范围内,围绕学习目标或某一话题,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体验,精心设计围绕中心、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一组问题。教师在英语听说课堂中创设有效的问题链,可以使学生在问题链的引领中训练听说,调动思维,激发学习内驱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认知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同时,运用紧扣主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链,能使原本枯燥、机械的听说训练转变为集生活化、趣味化和主题化为一体的活动情节展示,也使各个听说任务在问题和回答之间有条有理,环环相扣,且贯穿听说课堂的始终,起到提纲挈领和推进课堂活动发展的作用。这样的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以交际为目的教学理念。

二、创设问题链的策略初探

有效的问题链,是为了给学生创设有利的听说条件,是为了给学生搭建接收和输出语言知识的稳固的“梯子”,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那么有效的问题链该如何创设呢?

(一)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要创设出有效的问题链,教师要基于单元教学内容明确话题,并围绕话题设计问题。问题链引领,可以使各个听说任务活动串成有机的整体,既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让学生明确单元主题,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要敢于创设高于教材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动性。如在上教材七年级下册“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时,笔者通过创设问题链的方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再自然地过渡到2d 的教学上来。问题链如下:

Last lesson, we learned about Carol’s school trip.(用PPT 展示Carol 在农场的画面。)

Q1: How was Carol’s trip? (基于已学听力内容,这个答案非常清晰,也很简单。教师要善于向学习能力层次相当的学生提问。)

Q2: What did she do there? (这个问题涉及上一课时的多个词组,可以请多个学生来回答,多人补充,力求完整。然后组织全体学生再一起复述一遍,以达到复习1a、1b和2a、2b教学内容的目的。)

Q3: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trip? (这是高于教材的问题,学生表达对Carol’s school trip的不同看法,并由此可以梳理出更多的description words,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一定的铺垫。)

接着转入2d的学习。虽然2d是Role-play的教学要求,但笔者还是把问题设计成听力题:

Q4: How was Eric’s trip?

Q5: What did he do there?

Q6: 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trip?

(这既可以训练学生听的技能,又为学生顺利开展Role-play梳理好了对话框架。)

3a的练习内容也是关于trip的信件,在完成练习后,笔者仍继续提问:

Q7: How was Bill’s trip?

Q8: What did he do there?

Q9: 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trip?

然后,筆者把同样的问题抛向全体同学:

Q10: How was your last trip?

Q11: What did you do there?

Q12: 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her trip?

(Q11和Q12这两个问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考虑。)

在对该单元section B(1a-1c)进行教学时,笔者还是不厌其烦的再次用问题链的方式贯串课堂教学。教学还是从Carol’s trip到Jack’s trip,到Bill’s trip,再到上一课中学生自己互相分享交流过的trips(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带领其通过多次复习回顾相关的语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然后,笔者趁机分享my trips的几张照片(这让学生很感兴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说的欲望):

Q1: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my trip was?

Q2: What did I do?

Q3: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trip?

这个环节的教学,旨在为接下来听力环节中相关短语的学习做好铺垫。笔者呈现带领学生参观消防站、上虞的中国孝德馆等的照片,自然地转入Section B (1a-1d)的教学。其中,1b、1c的听力内容也同笔者创设的问题链中的问题一致。对1b的教学,笔者要求听后回答:

Q4: How was Jane’s trip?

Q5: How was Tony’s trip?

1c的表格内容就是笔者设计的问题链中的问题:

Q6: What did Jane do?

Q7: What did Tony do?

核對好表格信息后,笔者不忘让学生根据笔者的问题结合表格信息“retell their trips”。接着面向全体提问:

Q8: What do you think of Jane’s trip?

Q9: What do you think of Tony’s trip?

最后,笔者让学生交流他们自己的旅行体验:

Q10: How was your last trip?

Q11: What did you do there?

整节听说课的教学借助问题链紧凑而又有序地展开,笔者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投入而又高效。

同样,对于教材下一单元“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的教学,这种问题链的方式也很有效。而且由于这两个单元有相似的话题和相同的语法点,只要把“trip”换成“last weekend”就行。有效的问题链,引领着课堂教学始终紧扣话题,直击单元目标语言,注重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对听力、对话等基于教材的文本材料的概括能力,实现听说训练的无缝衔接。

(二)源于生活又融于生活

教学除了要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还应基于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认知能力,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信息创设成有效的问题链,并寻找恰当的切入点,用日常生活的话题或某首歌、某个新闻等导入,进而引出一节课的中心话题。接着,教师可从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完成课本上的任务。然后,学生在持续的问题链的推动下,使用所学的目标语言,谈论自己的真实生活和感受。下面这个课例,教师也用了问题链的方式,使课堂主线明确,思路清晰。

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九年级第七单元Section A的“reading:Travel Spotlights”的教学,该教师由真实的生活引入一条清晰生动的主线:教师的儿子想去米兰旅游→教师推荐儿子去巴黎→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关于巴黎的短文→教师询问学生对巴黎的印象→教师请学生写邮件给儿子。在教学中,教师以一首法语歌引出法国旅游这个话题,并设计问题链如下:

Q1: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travel?

教师适时呈现核心词汇并开展教学——呈现自己儿子的照片,说儿子想去米兰旅游,并作为妈妈建议儿子:

Q2: Why not consider visiting Paris?

教师引导学生猜测文本内容,与学生一起学习课文,板书要点,理清思路,再继续问题:

Q3: Do you think it’s a good idea for my son to visit Paris?

Q4: What is Paris like?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做客观全面的阐述。教师希望儿子选择巴黎、香港、悉尼中的一个:

Q5: Which city would you like my son to travel? Write an email to him.

虽然这是一堂阅读课,现行教材也已删减此文本,但教师有效的问题链教学模式(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带着问题走进教材→解决问题融于生活)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在教材九年级第四单元“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的教学中,笔者也尝试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模式。该单元话题是“谈论过去的你”。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先呈现生活中与儿子的一组照片,并抛出问题:

Q1: What does my son look like? (What’s my son like?)

笔者引导学生着重从身高、体格、头发等方面进行描述。接着展示儿子几年前的一组照片,引出问题:

Q2: What did he use to look like?

笔者引导学生使用目标语言:He used to be\have\wear ... 在对新、旧知识进行衔接后,教材1a的任务就很轻松地完成了。接着,问题链就转向了教室里的学生:

Q3: What do you look like? (What are you like?)

Q4: What did you use to look like?

Q5: What does … (省略号是指具体人名) look like? (What’s … like?)

Q6: What did … use to look like?

这一系列看似重复的问题,笔者选择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提问对象进行提问。这有利于师生间顺利展开话题。接下去,问题链又很自然地转向课本插图,笔者让学生指认图中的四位同学分别是谁:

Q7: Who are they? What do they look like? (What are they like?)

Q8: Can you guess what they used to look like?

結合插图,学生对1b的听力文本做了简单地预判,并顺利完成了相关听力任务。这样1c环节中的生生间的“make conversations”也就显得轻车熟路了,因为其对话就与笔者创设的问题链相似。

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听说训练时,教师如果善于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引入听说内容,落实课本知识目标,再注重实际生活语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语言是用来交际的,最终也要融于生活。这样,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三、创设问题链的注意点

从以上教学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效的问题链,能引领英语听说课教学稳步向前。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设的问题链应随动态的课堂做出动态的调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基础和学习发展经历,选用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最多的英语学习机会。而事先创设好的问题链,本是教师认真备教材和备学生的体现,但是当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实际具有的能力与教师的预设产生冲突时,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修改预设的问题链,甚至放弃。教师不能一味地按预设一“问”到底,不能为了自己的预设而刻意求顺、求完美。在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Can you play the guitar?”的教学中, 在Section B中1f环节的教学完成后,笔者创设了“Can you play the ...?And can ...(此省略号指班级同学)play the ...?Do a survey and make a report”这一问题,作为听后语言输出的高层次训练。但是,在进行1c环节的教学时笔者发现:班里几乎没有人会弹奏某种乐器。如果不改变这个预设,可以设想,学生的调查和报告将会是多么单调!做这样的调查将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生活挫败感。于是,笔者及时把问题换成:“What instruments do you want to play? Do a survey and make a report.”这样的设问,也许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应该带着梦想和愿望前行。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应随师生互动的即时需要动态生成。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活动才是高效而有价值的。

高效的听说课堂,离不开有效的问题链创设。要想设计出新颖得当的问题链,教师需努力做到:钻研教材,提高自己活化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和应用新事物的能力;积极探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教法学法;切实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现状,及时调整问题。问题链引领下的高效课堂,能帮助学生夯实语言知识,把握教学重难点,能促进学生善听乐说,积极思维,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问题链听说教学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浅析如何有效做好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
输出驱动假设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