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书事

2021-11-13 19:19孙越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41期
关键词:书柜读书人尼克

孙越

苏联末期,我从北京乘火车去莫斯科工作。开车后列车一路向西狂奔,第六天下午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火车站。我拎着皮箱一走进车站大厅,就被铺天盖地的图书报刊摊惊呆了。这似乎印证了此前的道听途说,苏联人酒足饭饱就疯狂阅读。有一项研究结果称,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人每周阅读时间为11小时,是欧美读者的两倍。

我侨居莫斯科二十余年,搬家十多次,遇到的房东十有八九会在介绍住房条件时,将我带到书柜前,一板一眼地指着那柜中书说:“我家有藏书。”一开始我以为是因房东知道我是写作者迎合我,后来才知此事有历史根源。遇见投缘的房东,他还会从书柜里抽出几本喜爱的书塞到我手里,并郑重地推荐几句。成为有藏书人家的租户,是有实际收益的事。80年代末,我正翻译小说家巴别尔的《骑兵军》,在房东家书柜里竟找到了这本书不同年代的数个版本,我登时心花怒放。

苏联时期,莫斯科市中心有一条繁华大街叫加里宁大街,革命前叫“阿尔巴特大街”,街上贵胄云集,商家汇聚。我的最爱是坐落在街口的“布拉格饭店”斜对面那间最大的书店。三层楼的营业大厅里,人们摩肩接踵,无论春夏秋冬都会被挤得大汗淋漓。店外的马路边上,一到周末,便开启图书自由买卖集市。书贩子们立起铁架子,打开行军床,新旧图书和报刊杂志堆得琳琅满目。几乎所有周末我都在那里淘书,家中的《契诃夫全集》《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以及一本影印的《古拉格群岛》都是在那淘的。

一次,我去莫斯科郊外别列捷尔金诺作家村,探望忘年交作家罗辛(1933~2010)。我问他,俄罗斯人是不是自古就爱读书。他听罢哈哈大笑,说:“我们俄罗斯读书史,满打满算不过二百年。”罗辛见我诧异,就给我讲了个故事:十八世纪初之前,俄罗斯不以爱读书为美德。相反,读书人被指責为“精神变态”,正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布兰特(1458~1521)的长诗《愚人船》讽刺的那样。《愚人船》不仅在欧洲流行,也在俄罗斯翻译出版,俄罗斯人读后也讽刺读书人有病,其实这件事在俄罗斯读书史上本身就很讽刺。直到1814年,俄罗斯才在圣彼得堡建成第一座公共图书馆,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也逐渐正常化。1899年,欧洲成立第一家书友会,俄罗斯紧随其后,书友会如雨后春笋遍及全俄。

莫斯科老诗人、兰波诗歌奖得主布兹尼克是我的教父。二十年前,他经常领着我,在莫斯科走街串巷地逛书店,买新书,淘旧书,我俩拎着装满图书的沉甸甸的袋子,有说有笑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布兹尼克说,60年代,苏联百姓的阅读需求高涨,图书出版相对滞后,读书界出现书荒。他和莫斯科很多爱书的人,将家中废旧报刊拿去卖废品,每二十公斤换一张购书票,购买市面上难得一见的文学名著。

罗辛和布兹尼克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苏联的厕所文学,相当有趣。六七十年代直到苏联解体前,有些国内外文学作品像布尔加科夫、曼德尔施塔姆、维索茨基、布罗茨基、索尔仁尼琴、大仲马和海明威等作家的书,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公开发行,只能地下出版。读书人千方百计买回家来,躲到最私密的地方——厕所里去读。读罢,将这些书藏到水箱后面的阀门柜里。

猜你喜欢
书柜读书人尼克
整理书柜
我是快乐读书人
鲨鱼尼克
读书人
整理书柜
错别字先生
小尼克的第一笔生意
致命失误
甜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