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诊改手段,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021-11-13 09:37秦步祥柳亚输卢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6期

秦步祥 柳亚输 卢意

摘要:以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简称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管理诊改的探索和实践为例,阐述了专业诊改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专业诊改结合学校要求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诊改思路,聚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建立专业诊断框架,构建专业诊改评审标准体系,务实专业整改。反思专业诊改成效,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总结了专业诊改实践的综合性效果。

关键词:专业诊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探索和实践

江苏省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要求,2017年颁布了《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苏政办发〔2017〕123号),全面提升我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推进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7﹞20号),要求学校建立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突出专业诊改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性,自主开展专业诊改工作,鼓励高职院校自主开展全方位、多维度、多层面的诊改工作,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提升。[1]

一、专业诊改的重要性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产品是过程的结果,产品质量是由工作过程质量决定的,不是检测与评估出来的[2]。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在社会需求调研、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条件建设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规划设计及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监控、诊断改进和人才培养满意度等教育全过程中形成并提高的。简单说,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与学校教学有关的四大基础管理过程(管理责职过程、资源管理过程、“教育与学习”的培养过程、教学监测分析和改进过程)相关联。因此,专业诊改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专业建设条件保障、培养质量,专业贡献等要素。

1、专业诊改的内涵实际是包括可持续的教学诊断与教学改进两层含义

诊断是自主开展活动,找准定位、精准发现问题、寻找关联,为诊改自主解决问题和改进行为提供依据。诊断的关键点是依据社会、行企、雇主的用人标准进行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专业条件建设与保障、教师业务能力和人才培养满意度的重点内容,精准发现问题、为专业诊解决问题、可持续增值发展,提供一手资料,最终实现专业建设质量的螺旋式上升。诊断强调的是“自我”、用“数据说话”,而且“说话”的数据主要是来自常态化采集的过程数据,倚重的是动态轨迹,而不是静态截屏。改进是对专业办学定位的支撑性、资源条件上的保障性、课程建设创新性、质量保障上的有效性、专业人才培养上的贡献度、社会服务上的适应性等相应的指标体系及要素条件、过程、绩效结果等方面自行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对照自定质量目标和标准给与客观评价(诊断),在此基础上,自我调整纠偏、创造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改进的良性过程。[3]

2、专业诊改助力专业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专业诊改履行质量的主体责任,能够帮助专业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而后针对问题共同商讨对策,形成诊改方案,并有效落实专业改进工作、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专业诊改工作能促使学校职能部门优化內部管理,合理调整专业管理组织管理架构,有利于确立专业办学主体地位,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学校内部过程质量的管控意识,形成管理质量文化;强化专业诊改,形成集目标、标准、诊断、反馈与改进于一体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有利于促成办学形态的转变,不仅是衡量招生就业指标,更要注重教学过程,形成全员参与的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政府、社会及行企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满意度。

二、我院汽车维修专业诊改方案的设计

(一)专业建设情况

我院汽车维修专业于2012年开设正式招生,学制三年。自从开办以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服务需求、做强专业”的办学理念,致力于紧贴江苏及泰州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有职业尊严的劳动者。目前,专业拥有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省级等技能比赛获奖二十项,其中省级以上一二等奖五项,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比赛获省级以上一二等奖六项。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试点专业,积极探索“边诊断、边改进、边反思”的专业诊改工作。

1、专业建设两链打造(打造专业建设目标与标准两链)

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学校省示范建设要求,建国内高水准、特色鲜明的高职名校,围绕地方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对接产业需求,调整和完善专业结构,提出汽车维修专业建设目标和标准。

专业建设有目标:在区域先进制造行业升级转型背景下,适应智能制造技术发展,以“技能创新教育和优质服务”为特色,聚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端智能工装、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三大核心技术,用5年的时间,将专业建设成为服务于区域内中小型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示范能力与高质量水平、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专业建设有标准:建立健全各项专业建设与管理制度,服务全体师生成长成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强化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夯实专业建设基础,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人才,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贡献度等具体目标。根据具体目标内容,分解工作任务,制定详细(质量、效率、可测、数据化)标准和落实完成任务的时间表。

2、诊改实施与运行

教学工作诊改坚持“8字螺旋”原则(如图),营造教学工作“持续良性运行、上下左右联动、自觉改进提升”的动力机制,践行“诊断”与“激励”两个关键环节,强调诊断就是“自我”、用“数据说话”,找准定位、发现问题、寻找关联;而且“说话”的数据主要是来自常态化采集的过程数据,倚重的是动态轨迹,而不是静态截屏。强化激励,则是以“自我诊断”的结果为主要依据,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主体学习、创新的内生动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各个领域的深度应用,“8字螺旋”建立兼顾“两态”(常态纠偏和阶段改进),实施“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管理,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建立各过程控制点的有机联系和制衡,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规章制度简单地代替质量标准[3]。

(二)专业诊改的思路

1、专业诊改的思路设计

专业诊改的目标: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培养在生产一线用“用得上、留得下,身体好、守纪律、有毅力”的技能应用型学子。专业诊改以人才培养工作为切入点,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标准与彰显特色相结合、质量监测与数据分析相结合、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对照标准、检查诊断关键点、确定目标达成度,发现问题;创新突破、精准发力,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完善标准和制度,确定新的目标。即立足实际,规划“建、诊、创、改”的专业诊改思路设计。[4]

2、建立诊断框架

专业诊断方案以我院省级示范院校、校级示范专业培育项目建设年度考核创示工作方案为基础,根据社会和行业、企业及专业发展定位的需求和需要,建立了6个维度的个诊断项目,18个诊断要素,37个诊断关键点,150分的诊断框架(见表1)。诊断要素和诊断关键点均紧密围绕本专业建设的基本要点和实训教学过程,便于专业自诊和专家诊断。

对照专业诊改评审标准(见表2),专业诊改的流程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专业自我诊断;根据专业、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行业、行企业需求制定诊断要点,对照诊断关键点,以自检的方式诊断本专业办学资质与能力,撰写专业自诊报告。

第二步:专家组诊断;聘请专业同行与社会业界专家人士,组建诊断专家组,必要时请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代表参加。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文件资料审阅与诊断,专家查看专业提交的自诊材料,根据社会、行企用人标准和校际具有可比性的质量标准,审阅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形成初步的诊断反馈意见;二是现场审核与诊断,专家现场感受和体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并探讨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评审标准,如表2)。

第三步:专业综合诊断反馈;诊断专家组根据资料审阅诊断和现场审核情况,结合审阅专业自我诊断报告,提出诊断结果反馈意见,最终正式形成诊改意见报告。

第四步:专业综合整改;专业教研室根据专家提出诊断反馈意见和诊改意见报告,拟定具体的专业建设改进方案,限期整改,形成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并落实改进结果,实现专业建设质量的螺旋式上升。

三、汽车维修专业诊改的实践

1、阶段自我诊断

我院汽车维修专业参照专业诊断关键点,自行诊断本专业建设情况,借助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与企业人士访谈、走访毕业生实习单位等手段,采集和解析专业相关数据和事实,整理撰写专业自诊报告。专业自我诊断感悟师生教学体验,既总结经验又诊断出存在问题。通过自我诊断过程,梳理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发现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新能源汽车在校内实训设备不能满足需求,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专业教师的实训技能不足,校企在合作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等方面内容较少,实训类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校外实践、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生源压力和生源质量下降,专业课程联接脱节、专业类使用的课程教材不合理等。通过自我梳理及思考今后改进举措。

2、专家资料审阅与诊断

由学校组织聘请校外专家和行企代表组成诊断专家组,审阅汽车维修专业提交的专业自诊报告和各项佐证材料,查阅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的各项材料和数据平台,全面了解汽车维修专业建设的情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社会用人标准和校际可比性质量标准进行诊断。

3、专家现场审核与诊断。

由学校组织邀请同行专家和学校职能部门组成核诊专家组,进入专业教学进行现场核诊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情况。现场诊断内容主要包括:分院领导、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分別汇报专业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情况;诊断专家与学生座谈,实地考察专业实训条件,查阅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资料,与相关教师一同就诊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尤其是如何更好地进行产教融合、强化实训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设置等。

4、专业诊改

经过前面三个阶段诊断,专家形成了对汽车维修专业诊断的反馈。专家组肯定了专业把学校“三好”新人的培养理念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升师资队伍、引进产业教授加入专业教学、提升专业带头人素质等办学理念;同时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汽车教研室针对专家诊断意见和自诊发现的问题,组织教师开展研讨、梳理思路,形成具体的专业建设改进方案(如表3)。

汽车维修专业今后内涵建设,注重夯实学生的维修技能基础,提高实践类课程教学的质量;做强专业主体、立足市场,组建精英人才班;与本校装备制造专业群类课程相融,弥补本专业基础课程师资的不足;搭建校企深度融合平台,实现“因城而生,为市而活”,强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有机衔接;加强专业国内外交流,争取师资外培政策,让技能专业的师生到职业教育理念的先进国家交流学习,提升眼界与格局,助力教学质量提升,以顺应用人单位(如长城汽车集团)发展和时代发展需求。

四、反思汽车维修专业诊改工作

1、诊改需要恒动力

专业诊改是推动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变革的有力助手,以自主设定的目标为起点,帮助“迫使”专业由外部监管走向自主过程质量保证,不能简单地用目标管理代替过程管理。主动查证、摸清实际需求、定制质量标准、致力持续改进,不能简单地用诊改来替代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建立起内部质量改进螺旋术上升模型,用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师生自觉改进提升的积极性,营造专业教学工作诊改成为专业建设工作新常态氛围。

2、诊改重点管抓四个环节

事前(目标和标准链)环节,充分做好规划,避免诊改与教学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事中(常态纠偏)环节,抓好源头信息的收集、分析,关注关键要素的数据,事后(阶段改进)环节,坚持持续改进,多维度针对发现的问题、找出的差距实施改进。监管考评(阶段考核)环节,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目标实施进度,实施目标评审与阶段性管理考核相合的常态化运行质量管理PDCA循环反复工作。[5]

3、抓细节,做好常态纠偏

强化课程层面诊改探索,完善课程教学管理程序,夯实诊改基础。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实施教学计划前组织课程团队成员说课、说问题、说诊改方案,重点抓规范教材征订工作、课程资源(设备、教材、电子资源),适时调整、更新、补充实用性和适用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实施中,重点抓学情了解、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落实。教学过程中,重点抓质量监控系统,通过听评课、教学状态检测(包括难点处理、课堂交流互动、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研究等5项教学因素的状态),让教师自觉上好每一堂课。

加强教学过程监管,改革改革课程终结考核模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改革过去为考学生而考,淡化课程结束考核模式,关注课堂内外学习过程的考核,如闭卷考试和开卷笔试、技能操作考核等单一或多样化的组合的终考方式,实施贯穿于全过程学习的监考方式,学生成绩采取从課上到课下各个环节过程考核方式合成。

建设交流平台,在日常管理中,建立学校与教师、与劳动力市场之间信息沟通、交流和反馈机制,关注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搭建学校与学生、老师、社会以及与利益相关方之间交流与对话的平台;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参与开展诊断服务,为专业发展可持续性寻找问题症结;通过课程评价、用人单位反馈、学生跟踪调查等方式,落实具有实效的改进措施,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4、构建诊改工作信息平台

建立信息化大数据共享监控管理平台,构建智能化数据分析模型,形成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信息链,跟踪监测师生成长轨迹,以加强“信息化”管理来促专业建设诊改“常态化”,实时监控和预警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管理运行通畅有效。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时,一要量力而行,选择可靠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二要做好整体的规划,明确阶段性实现目标,顶层设计定位准确。[6]

五、结语

我院汽车维修专业采用“诊断”+“改进”的模式,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激发专业内生动力,发现问题精准解决。通过诊改,抓住过程监控与管理的关键要点,完善教学诊改过程监控体系,实现常态化质量监控与提升。近两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省级等技能比赛获奖十项,其中一二等奖三项,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比赛获省级以上一二等奖五项,学生就业社会满意度达到98%以上,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的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

[2]吴建伟等,ISO9000:2000认证通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2).

[3]汪建云,培育“8字螺旋”,夯实诊改基础.《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07日第11版.

[4]王寿斌,“问题”切入: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改”的推进策略[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5]查晟东,汽修专业课堂教学诊改的探索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22).

[6]朱雪萍.职业院校课程诊改的探索与实践—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诊改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20(7).

基金项目: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职教研究(一般)课题:“用诊改手段,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实现”(编号ZY201914,主持人秦步祥)课题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秦步祥,(1965-),男,江苏泰兴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