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序战:一种重要的军事创新理论

2021-11-14 10:14杜燕波
军事文摘 2021年21期
关键词:失序秩序军队

杜燕波

随着国防科技的迅猛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与战争形态的快速嬗变,特别是数据、网络、算法等软性要素发挥着特殊而极为重要的非线性铰链、融合、级联作用,现代作战体系呈现出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呈指数式、爆炸式发展。这决定着,战争正进入“制序权”时代—在未来战争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维护与驾驭作战体系内在秩序的一方将获胜,反之则败。由此,笔者提出“失序战”理论。

“失序战”的内涵要义

战争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内在秩序则是作战体系之所以成为“体系”的核心所在。“失序战”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每个作战体系都有其内在秩序,而且这个秩序是支撑作战体系成立与运作的关键所在。在古代,军队内部秩序表现为等级分明的建制关系、纪律严明的军令军号、威武严整的战斗阵型。到近代,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出现、作战节奏的加快以及现代参谋指挥体制的建立,军队内部秩序表现为越来越复杂的指挥控制关系、作战协同关系、信息流转机制与情报共享机制。到现代(特别是海湾战争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指挥控制关系、作战协同关系、信息流转机制与情报流转机制出现网络拓扑化特征,军队内部秩序复杂性呈指数倍增长。而在当下,智能化技术方兴未艾并为军队深化转型注入强刺激,再加上各种先进作战手段(包括先进武器装备)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快速发展、演化、淘汰或升级,军队内部秩序爆炸式空前复杂、活跃。

这种发展趋势对于现代军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利用作战网络、智能算法的强大赋能作用,视情对作战体系进行快速调整、重构,快速生成并精确释放强大战力,对敌实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斩杀、围剿或震慑;另一方面,这种复杂性、活跃性又意味着作战体系的脆弱性与不稳定性,轻则表现为由于害怕出错而在作战行动中亦步亦趋、错失良机,重则可能遭敌戳中要害而瘫痪、面临严酷战争压力而自行紊乱,进而跌入失败深渊。真可谓“进一步天堂,退一步地狱”,“成也内部秩序,败也内部秩序”。

作战体系的内在秩序是由构成作战体系的各个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的。这些要素包括人(统帅、指挥员、技术干部与普通士兵)、武器装备、情报信息等。各要素在作战体系中的权重是不一样的,且同一个作战要素在不同作战样式、不同作战阶段、不同作战环境下的权重也可能是不一样的。不同作战要素在作战流程中可能是并联关系,可相互备份;也可能是串联关系,均必不可少。有的作战要素对于作战体系可有可无;有的作战要素容易找到备份;而有的作战要素对作战体系至关重要且没有或少有备份,战时一旦遭到毁损,可能直接导致作战体系崩溃、坍塌。这个道理似乎不难理解,我国古代“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谚语讲的就是某些作战要素对维持作战体系内在秩序的极端重要性。然而,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又有三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20世纪,制空权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第一,作为“物的要素”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单价越来越昂贵,“明星装备”列装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少,再加上和平时期各国都在精兵简政,现代军队作战体系表面上看起来更“精致”。但这种“精致”本身也透露出一种脆弱性。例如,任何一件高精尖“明星”主战武器装备(如航母、F-35战机)一旦遭到毁损,都可能对整个作战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面对武器装备的快速升级换代,作为“人的要素”的指挥员、专业技术军官和普通士兵却很难跟上应有节奏。受成长周期较长、学习能力有限、实践锻炼不足、经验禁锢思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每年新老更替带来的“格式化”过程以及军事组织内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因素的制约,很容易造成“专业不专”或不能胜任本职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能动性的“人的要素”(而并非国防工业部门制造的先进武器装备)反而成为现代作战体系的短板,制约着作战体系内在秩序的构建、维持和运行。

第三,由于先进通信、网络技术以及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技术群的极大发展,作战体系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轻易构建起来,客观上造成作战体系内部秩序的高度复杂性与脆弱性。另一方面,这种复杂关系(包括指挥关系、控制关系、协同关系、共享关系等)更多地内化为算法、软件及其中内在的逻辑关系,又由于这种内化后的逻辑关系往往是隐性的、固化的,专业人士之外的大多数人难以看到、理解与掌握,故而极易造成作战体系内在秩序的僵化并埋下诸多不可预知的“bug”,难于适应激烈而多变的未来战场环境,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作战体系的复杂性与脆弱性。

“失序战”的理论价值

谈到作战体系内部秩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克劳塞维茨的“重心”理论。这位在西方兵学界享有至尊地位的军事理论大师,在其著名的《战争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重心”概念。克氏认为,尽管战争中许多因素都在起作用,但并非所有因素都同等重要,因而便存在一些“所有力量与行动交汇之所在”,即“重心”。他进一步指出,在作战过程中,“找出并全力打击敌人的重心,便可以彻底击败敌人。”这成为战场上选取与确定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后来,马汉的海权论与杜黑的空权论都继承了克氏的“重心”理论,而沃登的“五环打击论”更将克氏“重心”理论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位美空军中校在其代表作《空中战役》中,将敌作战体系视作一个由领导层、生产设施、基础设施、民众和军队等五大重要领域构成的、由内而外的同心圆—在这个同心圆中,越靠里的因素越重要,而越靠外的因素的重要性越小。美军在海湾战第一阶段对伊拉克致命的空中打击行动,正是该理论在现实战争中的实践运用。也可以说,沃登的“五环打击论”实际上是在解构与分析构成现代国家各要素的基础上,重新提取并按优先级排列“重心”。这为决策者实施战略瘫痪与斩首行动提供了基本理论框架,而新兴的F-117隐身战机和“战斧”式精确制导导弹恰好为这种作战构想提供了实践手段。

现代战争是体系之间的对抗

然而,无论是经典的“重心”理论,还是具有现代特色的“五环打击论”,都只注意到构成作战体系(无论是狭义的军队层面的作战体系,还是广义的国家层面的作战体系)的重要实体要素,却没有关照到实体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并不能算作一个“缺陷”,因为在克劳塞维茨、马汉、杜黑乃至沃登生活的年代,实体要素(包括首都、工业基地、军队等)至为重要—只有对这些重要实体要素进行沉重打击,才能从根本上削弱敌战斗力、作战潜力与意志力,进而动摇敌作战体系的根基。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这一点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正如前文所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变,作战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而且现代军队对这种内在联系(包括承载这种内在联系的通信、网络、作战软件等)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了。在此背景下,这种内在联系一旦被拒止、阻滞或切断,便会立即出现以往只有通过打击敌重要实体要素才能达到的震慑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电子战、网络战、电磁频谱战手段的长足发展,拒止、阻滞或切断某作战体系各实体要素间内在联系并非不可能,而将变成一种常态。军事理论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失序战”理论考虑并关照到这种新常态。因而,从军事理论渊源的角度看,“失序战”理论可以说是对传统“重心”理论的新发展。

“人的要素”可能成为制约作战体系的短板

F-117隐身战机

另一方面,“失序战”理论并不否认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等现有军事理论,但是认为:这样的军事理论过于笼统,并未关照到人们普遍认知下至为关键的问题—作战体系的内部秩序,因而在快速演变的新时代也就很难提供具有活力、更为精准的理论指导。相比而言,“失序战”理论直面作战体系内部秩序问题。如前所述,“失序战”理论认为:一个健壮、稳定、有韧性的内部秩序是打赢现代联合作战、体系作战的基础与根本之所在;现代战争本质上是战争各方作战体系内在秩序控制权的争夺。如果联合作战、体系作战理论总是强调斩首行动、破网断链、震慑打击、毁瘫要害等作战行动,抓住了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战法精要,但却忽视了作战体系内在秩序的构建、建设与防守问题,仅强调如何进攻。从攻守平衡的战争哲学看,这显然是片面的。从反方向考虑,试问:作战体系一旦受到敌破网断链、震慑打击、毁瘫要害式打击,又将如何?作战体系在建设方面,又需如何关照战时可能的进攻与防守行动呢?

“失序战”是一个中性词,“失序战”理论更强调平时与战时、建设与作战、进攻与防守之间的平衡关系。该理论对军队的启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平时作战体系建设方面,要高度重视作战体系内在秩序的韧性、弹性、适应性、可升级性与可扩展性,保证作战体系在战时高强度压力下仍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敏捷性、反应性与强健性;在作战进攻方面,应重点分析并找准支撑敌作战体系运行的关键节点、链路(而非作战体系中的重要要素,两者并非一个概念),对其重要风险点、隐患点予以打击,致敌作战体系毁瘫,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作战防守方面,应采用伪装、隐蔽、加固、增加备份等方式,重点防范支撑己方作战体系内在秩序运行的重要节点、链路,确保内在秩序的可靠运行与稳定性。

如何打好“失序战”

军事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的“假把式”。作为一种直面客观矛盾问题的军事理论,“失序战”对新时代军队转型发展的有重要意义。

一些秘密武器可能在未来战争中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

一是功夫下在平时,筑牢防护根基。《孙子兵法》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面对作战体系内在秩序超级复杂的现实,首要的倒不是如何毁瘫敌作战体系,而是如何确保己方作战体系的抗毁性与稳定性。在现代战场上,作战体系具有足够抗毁性与稳定性的一方才有可能是最终胜利方;而自身体系存在严重缺陷或者抗毁性严重不足的一方,很可能在大强度、快节奏的战争高压下自乱阵脚,更不用说有效对抗敌人了。因此,平时扎扎实实搞建设非常重要,而且这种建设本身就是最好的防护。此外,要采用伪装、隐蔽、加固、增加备份等方式,重点防守支撑己方作战体系内在秩序运行的重要节点、链路,确保内在秩序的可靠运行与稳定性。

二是集聚聪明才智,充实“秘密武库”。“失序战”理论认为,在作战进攻方面,应重点分析并找准支撑敌作战体系运行的关键节点、链路,对其重要风险点、隐患点予以打击,致敌作战体系毁瘫。而战时进攻手段也高度依赖平时高科技投入与建设。以网络战为例,平时针对潜在之敌指控软件的漏洞侦察、病毒研制非常重要,而这是需要集许多智慧的头脑久久为功的事情,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目前,美军已经研制出许多破坏力很强的网络武器,包括各种芯片病毒、“蠕虫”病毒、逻辑炸弹等。这些病毒既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又可以预先固设在敌方购置的计算机部件中,或者战时通过先进手段向敌电脑系统投射;既可以实施网络攻击,瘫痪敌方指控系统,又可以实施单系统攻击,破坏敌方作战平台的正常运行。据推断,美网络司令部和美国安全局拥有从未面世的“病毒库”“后门库”与“计算机网络漏洞库”,就像一件件飞镖暗器一样,只待战时美当局“开箱取用”。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斯诺登事件很能说明问题。

三是谋求整体发力,做到久久为功。现代战争一触即发,而作战体系建设需要经年累月。以大数据为例,数据被视为信息化时代的“石油”,是驱动作战体系高效运作的基本“原料”;否则,再先进的“信息高速公路”、再先进的智能算法也不可能发挥出应有的高效益。而大数据收集、清洗、保鲜、整合、分析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不仅要求整个工作链条上所有相关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指挥员和普通士兵)都具有很强的数据意识和必要的数据知识、技能,而且对传统军事组织、军事文化提出很大挑战。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数据理论好理解、大数据项目容易立、大数据口号容易喊,但大数据在军队产生大效益却非常难的根本原因所在。智能化在军队落地生根也存在类似问题,需要系统谋划、久久为功。同样,培养能够理解、服务与驾驭现代作战体系复杂秩序的人才,也是一项大工程。

猜你喜欢
失序秩序军队
打击恶意抢注商标 让市场竞争更有秩序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国际秩序的裂变及其未来
越控制,越失序
越控制越失序
秩序
越控制,越失序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在失序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