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2021-11-15 13:45刘良军
支部建设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兴旺规划党组织

○ 刘良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历史性转移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应然之举。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原则方针,无疑应该将乡村产业振兴置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进而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实事求是地讲,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即提上议事日程,并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有力支撑作用。因此,产业扶贫、产业脱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题中之义,一些贫困村民群众正是搭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便车”,才得以收入快速增加,从此过上了“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的日渐富裕富足生活。但也正是先前的产业很大程度上只是着眼于能否带来预期收入,导致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出现如产业选择方面饥不择食、急功近利,产业规划闭门造车、主观臆断,产业结构亦步亦趋、大同小异,产业拓展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等问题,要求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应该、也必须紧紧围绕“产业兴旺”这一既定目标,切实推动产业振兴,不能任其紊乱无序、杂乱无章。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坚持规划先行是前提。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应该看到,同样是产业振兴,但具体到不同地域的村庄而言,基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生产习惯与历史文化等的不同,呈现出来的产业形态也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不可能千村一面、千篇一律。因此把产业规划工作做在前,既坚持以“顶层设计”为引导,又适时问计于民力求务实,既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全局性和整体性,又强调因地制宜、“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从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根”与“魂”。产业振兴不是简单地从无到有,从凋敝、衰败到复活、兴盛,而应该始终立足于“兴旺”二字做文章,打造供应链、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附加值。换言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已经不能用旧有眼光视为第一产业,而是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完美结合的“第六产业”。譬如基层调研,有村民群众形象地打比方:吃了鱼肉,还可以加工鱼皮、鱼骨,还能再在鱼鳞、鱼油上继续做文章;即便是鱼肉,也能够一鱼多元、多样、多形态地享用。由此“吃干榨尽”、深耕细作,不放过每一增值节点收益的全产业链精细发展思路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才能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产业兴旺”,才能让农业真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导力量是村民群众,只有让村民群众在产业振兴进程中得实惠、有可持续的获得感,产业振兴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实践中,一些涉农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试图只在一两个生产经营环节让村民群众参与、得利的做法不可取,长持以往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既从源头上如在田地流转等方面让群众获得收益,又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将村民囊括进来,构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才能激发群众推动产业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群众的多赢共赢。概而言之,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他们的合理诉求,满足他们的相关利益愿望,以产业振兴促村民全过程全方面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丝毫也不亚于决战脱贫攻坚,要在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有效实施。因此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保障作用。要在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全面振兴的同时,更强调县级党组织的统筹谋划协调作用、乡镇党组织的组织实施调度作用、村级党组织的具体贯彻落实作用,使产业振兴“一张蓝图画到底”,善始善终、久久为功;另一方面,要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通过各级党组织的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力所能及地为各类涉农人才下乡创新创业创造提供帮助,使之心无旁骛致力于乡村产业振兴。惟其如此,才能以乡村产业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猜你喜欢
兴旺规划党组织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肉丁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