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安:以笔墨慢品人间烟火色

2021-11-15 22:48周明安
现代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画画画家艺术

1949年生于广州,系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专委会副会长。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1986年在深圳举办个人画展,1994年在台湾高雄举办个人画展,2012年在四川博物院和杜甫草堂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曾参加1995、1996年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入选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全国当代花鸟艺术大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山水画学术邀请展等。获2001年法国卢浮宫沙龙展优秀作品奖。出版有《周明安作品集》《周明安画虎精品选》《中国跨世纪美术家画集·周明安中国画动物·山水卷》《中国当代线描资料丛书·动物走兽百图》《周明安写意画虎艺术》《周明安水墨动物小品》《周明安百虎长卷》《写意虎的画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我也72岁了。我伴随着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二万六千多天。其间所经历的风云变幻,艰难险阻,苦辣酸甜,事事刻骨铭心。对共和国前进的每一个脚步,都实实在在有着深切的感受。眼见祖国山河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抚今追昔,真有隔世之感。如今我已步入古稀之年,而共和国正是青春勃发,方兴未艾。值得欣慰的是,在与国家发展一路同行中,幸逢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全程见证并参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切身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努力拼搏、辛勤实干,取得了感天动地的巨大成果。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走出贫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广大文艺工作者,意气风发地投入到时代大潮中,吹响昂扬的进军号角,助力全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鼓舞斗志,启发灵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杰出贡献。作为文艺队伍中的一员,为能成长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而倍感自豪。

回顾自己走过的艺术道路,从最初的启蒙到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学习经历,再到最终成为一名专业艺术工作者,似乎是有一条命运的线索牵引着,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前行,这既是社会进步使然,也是初心的实现。我画画的爱好始于母亲的启蒙,三岁时,妈妈手把手教画简笔的小白兔、小老鼠,仅寥寥数笔,竟十分形象,我很快就学会了,感觉很好玩。正是因为这个“好玩”,画画成了我一生的爱好。而想成为一名画家的初心,则缘于一场电影。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时,一次跟着大同学混进了电影院,里面正在放映苏联电影《画家苏里科夫》,此时正演到苏里科夫去女友家,别人问他是谁,他回答说:“我是画家苏里科夫。”哦~原来人可以这样骄傲地称自己为画家某某某,真是太牛了!于是对“画家”这个称号产生了无限的憧憬和仰慕,“画家”这个称谓在我心中的分量与日俱增。即便后来画画有幸成为我的终身职业亦是如此。所以每当别人以“画家”称呼我时,心里都会有一点愧怯,因为这个词曾经是苏里科夫的标签。自己几十年在艺术上的努力都是为了无愧于这个称谓。

随着年龄的增长,画画的兴趣愈加浓厚。后来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学校停了课,但写字画画却派上了用场,大字报、漫画做出來总是胜人一筹,同时练了胆,再大的标语也敢写,再大的漫画都敢画,思想浑浑噩噩,手艺倒是有一些长进。1968年参加工作以后,求学的意愿更增,和画友一道,四处拜师学艺,开始接受传统的师带徒式书画教学。初向赵蕴玉、周抡元、施孝长先生学习山水画,1972年拜阎松父先生为师,专门学习画虎及花鸟动物;又向徐庶遥、余兴公、王砥如等老先生学习书法。同时结识了一批年龄相近、志同道合的画友,大家常聚在一起切磋技艺,并结成画会,取名“如意楼”,大家共享老师的教益和学画心得,经常一起写生,一起创作,近十年间,书画技艺取得长足的进展。1977年底,在武侯祠举办了一次成都市美术、书法展览,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市上的美展,画的是一幅奔虎,这次展览上的山水花鸟画尤其受欢迎,那时没有画册,我的画和其他一些作品被图片社做成黑白照片在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出售,还总卖断货,可见人们当时对传统艺术的渴求。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散了笼罩在人们心上的阴霾,艺术的春天到来了,文学的春天到来了,人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文艺园地开始呈现一派勃勃生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又顺理成章,西方艺术的各种流派也纷纷涌入国门,为年轻的学子们所效仿。我自己也曾在眼花缭乱的思潮中一度迷茫。好在学的是国画,“中国画要姓中”这条底线还是有的。八十年代初,我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工作,这块中华传统文化胜地吸引了中外大批的文人、艺术家纷至沓来。那时的书画展和文学、诗歌的学术交流非常频繁。由于工作关系,与老一辈艺术家的交往甚为密切,在他们的影响和教导下,对传统的认识逐渐加深,也看清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老一辈艺术家从旧时代过来,他们大多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正脉,他们的学养学识,过硬功夫以及教科书式的示范简直不可多得,常常有幸现场目睹他们挥毫泼墨,有时也登门求教,聆听他们的教诲,谈天说地间,更读懂了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他们寄予后辈的厚望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作画先做人”,我总结他们常说的要点有四个字:“真、诚、厚、活”。即表达要真,为艺要诚,学问要厚,技法要活。看起来简单,但要想践行一生,是不容易的。

1987年进入四川省诗书画院,弘扬中华文化就成了我不可推卸的职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我们应有的担当,儿时的初心更成为鞭策自己前行的巨大动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要靠每一位文艺工作者来书写。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令世界瞩目,我们的作品如何反映伟大时代的精神面貌成了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历年的展览和学术交流中,中国书画呈现了极大的发展前景,传统的艺术形式也焕发了新的活力,我自己钟爱的山水花鸟画也在不断的求新求变中得到升华。就拿画虎来说,初求形似,画的是结构、皮毛、动态;再求神似,更注重生动、气势的表达;更欲似与不似,即追求笔墨的酣畅和技法的完美;转而寻求不似之似,以随意的书写性成为自然而然的情感倾诉。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雄浑壮美的正大气象。这是虎的真精神,也是我们时代精神的写照。近些年来,我在山水画方面下的工夫比较多,可谓“老来情味向青山”。祖国大好河山的日新月异,是我最丰厚的素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山水画的宗旨。而古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除了要悉心呵护传承之外,更应该发扬光大,让它在新时代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丹青不知老将至”,倏忽间已过古稀之年,理应进入孔子所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然而我于艺术,从来心存敬畏,自不敢放逸。我更赞同李可染先生“七十学童”的状态,让学习的快乐始终伴随着我的生活。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我们学而不厌的底气,更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续写。参照杜甫的诗句略以改动,“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振奋写华章。”

猜你喜欢
画画画家艺术
酷炫小画家
纸的艺术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