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生:成如容易却艰辛

2021-11-15 22:48青野
现代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杂技团达州市杂技

青野

1949年出生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中共党员,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杂技家协会会员。

曾任四川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达州市杂技家协会主席、达州市艺术剧院杂技团副团长。艺术特长:杂技顶尖、主攻倒立技巧。主演节目有《椅技飞砖》《分梯晃圈》《皮条》《爬杆》等;主创节目有《双人椅技》《颈脖排椅》《椅技单手飞砖、飞拐》等,曾多次荣获各级杂技比赛奖项。

中国杂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门极具世界性的艺术,也是第一个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交流的艺术。险中求稳、动中求静、平中求奇是它最大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愉悦的心理享受,更传达出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大大小小的专业杂技团纷纷成立,编创了许多新节目,使杂技这门古老的艺术焕然一新,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杂技艺术仍然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排头兵,是走出国门最多、赢得国际荣誉最多的艺术门类,中国也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一杂技大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与新中国同龄的江明生回忆起自己的从艺经历仍像一个热血方刚的年轻小伙子。江明生的父亲是一名杂技演员,母亲是一名曲艺演员,因此他与杂技的缘分似乎早已注定。童年时期,对杂技有着浓厚兴趣的江明生在父母亲的影响下自练了一身“童子功”,11岁时恰逢达县专区杂技团成立,便懵懵懂懂地被父母送进了团里,自此正式走上杂技艺术的道路。

刚进团时,由于自身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江明生展现出极高的杂技天赋,只稍加训练便跟随演出队上山下乡四处演出。那时条件有限,出去演出时演员们只能步行前往,“一线天”“滚龙坡”“七十二道脚不干”等等地势险要、行走艰难的山区地带令江明生印象深刻,至今难忘。不可松懈的练习、翻山趟水的跋涉、危险紧张的演出是一段时间以来江明生重复频次最高的事情。直到1971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杂技团停演解散,江明生被迫分到了京剧团。

进入京剧团,未来一片茫然。但江明生并没有中断练功,反而比之前更加勤奋,也更有时间投入练习,因为他知道,练功是掺不得半点假、偷不得一丝巧的,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都知道。万一有一天演出恢复了,自己照样有重回舞台的资本。于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江明生一天也没有停歇。

随着全国文艺形势的进一步回升,达县地区杂技艺术团于1972年组织重建,召回了原班演职人员,招收了新生学员。恢复演出后,杂技团的演员们倍加珍惜失而复得的机会,不断打磨提升节目质量,开始活跃在大大小小的杂技比赛中,并屡有节目获奖,由此杂技团的名声渐起,也开始走出大巴山,走向全国各地。精心排练的节目以技艺高超、刺激惊险、娱乐性强见长,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和领导的肯定。去往各地演出的同时也是江明生学习他人之长的机会,各地的杂技团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艺特点,观摩他们的优秀节目对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和自我提升,江明生积累了丰富的技巧经验,便开始尝试着创新、创作。

《双人椅技》是江明生、杨旭自1980年起,在原《单人椅技》基础上打磨提炼而成的,属全国首创。该节目由两个高难度动作组成:一是“元宝顶上顶落戳顶”,又名“金钱楼子顶”,表演时在桌上放四个酒瓶,瓶上再重叠起两把椅子,底座演员(杨旭)两手拄拐,插在椅背上,两脚前屈朝天,起顶演员(江明生)两手握住底座的脚板,朝天拿顶;二是“单手单卡脖顶,旋转360°”,是在前一动作完成之后,再叠加两把椅子(共四把椅子),椅上加两条板凳,凳上放花瓶,底座演员(江明生)右手单手支撑在花瓶上拿顶,起顶演员(杨旭)右手卡在底座脖子上拿顶,再由底座右手转动,旋转360°。

杂技艺术之美,需要几近残酷的磨炼,高难的动作往往达到了身体的极限,训练中还时常伴随着各种未知的风险。《双人椅技》不仅动作技巧难度大,对两位表演者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江明生和杨旭的身高体重大体相当,但是表演时“尖”与“底座”却是在互相交换中进行的,双方不仅是“尖”同时也是“底座”。因此,江明生和搭档付出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该节目于1981年在首届巴山艺术节上荣获优秀节目奖,1982年10月参加四川省调演再次获得优秀节目奖。此后,江明生、杨旭又反复琢磨修改,熟练动作,于1986年在成都演出后,受到时任中国杂协书记处书记刘军的接见,并被四川省文化厅选送参加上海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杂技比赛,受到专家及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荣获优秀节目奖。

节目大获成功,但江明生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他反复思考总结,认为节目并不是完美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艺术的完整性。初涉杂技创作的他,进入了单纯追求技巧难度的“圈套”,而忽视了艺术整体感,这一觉悟为他后期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990年,他创作的《颈脖排椅》在全国杂技比赛西南区预选赛中荣获金奖,该作品靠表演者颈脖与膝盖支撑控制六人在排椅上展现技巧,不仅体现了力量之美,同时视觉冲击力强,极具艺术之美。

江明生的“单手顶”系列技巧在全国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为“顶”这门技巧的创新和多样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业界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因此,在1997年达川地区杂技艺术家协会成立时,江明生当选为协会主席;1999年,被中国杂技家协会评为首届“德艺双馨会员”,同年9月被达川地委、地区行署授予“巴蜀文艺创作贡献奖”,12月因“为繁荣党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四川省文联评为四川文艺界“德艺双馨艺术家”;2005年,第五届四川省杂技家协会全委会召开,江明生当选为副主席。

2001年,为配合文化发展需要,达州市对剧团资源进行整合,地区杂技团与原来的达县地区川剧团、歌舞团、京剧团一起,重组为达州市艺术剧院。江明生任下属杂技团副团长,与剧院签订责任书,是剧院唯一训练演出、经济收支完全自主的剧团。这一转型让江明生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同时也肩负了更大的责任,肩上的重担让他不得不开始思虑杂技团的规划与发展。

顶着压力的江明生开始一手抓“对内发展”,在苦练基本功的基础上,全面提升队员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质,结合时代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创编了不少新颖别致、高难度的杂技节目;一手抓“对外演出”,积极与全国各地的杂技团开展交流合作,时常参加惠民演出和外出参赛交流,曾受邀赴泰国曼谷、北榄坡、南邦等地演出。

和体育、芭蕾一样,杂技也吃的是青春饭。2009年,年满60岁的江明生从岗位上退居二线,而与杂技的缘分并没有就此中断,他的女兒江柳接下了继续发展达州杂技的大旗。江柳与父亲有着近乎相同的经历,也是受家庭影响,在江明生的耳濡目染之下爱上了杂技艺术。深知其中滋味的江明生也曾多次劝阻,不愿让女儿去品尝这份艰辛,但是从小深埋在江柳心中的杂技种子早已生根发芽,越了解越喜爱。江明生拗不过只好由她去了。欣慰的是,江柳没有让父亲失望。

如今,江明生虽从岗位上退下来十多年了,但他还是始终关注着达州杂技的发展,经常向江柳打听杂技团的情况,为她出谋划策。他告诫女儿,杂技艺术的成功之路是苦练之路,是不断攀登之路,是敢于创新之路。要抓住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宝贵机遇,传承好我们中国杂技艺术的特色。

成长在新中国的江明生,十分感恩党和国家给了自己走上艺术道路的条件。今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强大,江明生自豪的同时也为这一代的杂技人感到高兴。外出演出的孩子们再也不用自己背着被褥长途跋涉了,演出时的防护设备可以为演员们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因此,江明生也衷心希望杂技工作者们能抓住时代机遇,为祖国和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杂技作品,真正做到一代胜过一代。

猜你喜欢
杂技团达州市杂技
高空杂技
空中杂技师
李广玉 把杂技带到深圳的人
Comparison of E—commercial Model Of Alibaba and Amazon
杂技团里的小精灵
“冰凤凰”的涅槃之旅
浅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老鼠演杂技
现状与模式选择:达州市人的城镇化战略
借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