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蹈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2021-11-15 15:41何洋托美次仁
现代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讲坛藏族舞蹈

藏族,副教授,舞蹈家,国家一级舞蹈编导,博士。成都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客座教授、杰出访问学者。

在SSCI、A&HCI等国际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中文核心期刊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完成研究课题20余项。曾荣获: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CCTV舞蹈大赛、国际运动舞蹈大赛、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全国大学生艺术节等国际、全国舞蹈专业奖项30余项。编排、导演文艺晚会百余场,2016年创作并导演的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集《阳光之歌》两次应邀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公演。曾应邀在美国加州大学、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多所海外著名高校讲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讲座,2015年讲授并录制上线了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四川少数民族歌舞赏析》。2016年与2018年两次荣获“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2021年9月23日下午2时,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现代艺术》杂志社主办,成都市龙泉驿区市民文化艺术学校协办的“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2021年第10期(总第46期)舞蹈艺术专场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馆开讲,讲坛特别邀请成都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客座教授何洋托美次仁担任主讲嘉宾,为大家带来题为《在舞蹈中感受非遗魅力》的精彩主题讲座。

讲坛伊始,何洋托美次仁就幽默风趣地向现场观众讲述了他的一段经历:2021年7月19日作为中国文化专家代表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中心主办的“2021IMUN-STEAM国际青少年模拟联合国视讯大会”,在视讯大会上,他讲授了中国的非遗文化,并用肢體语言展现了一段中国的非遗舞蹈,以突出他的理念——“大家都来跳中国的非遗舞蹈,传承人类的非遗,用非遗舞蹈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爱上中国文化!”听完这一番生动的讲述后,讲坛现场的气氛迅速被点燃。

在热烈的讲坛气氛中,何洋托美次仁结合自己在自媒体平台中展示的非遗舞蹈视频的内容,现场进行了藏族舞蹈《我的九寨》教学,与观众热情互动,让大家在体验中学习中国传统舞蹈,了解非遗文化,现场歌声、掌声、舞步声不断。

酣畅淋漓的舞蹈教学结束后,何洋托美次仁结合视频资料介绍了非遗舞蹈“博巴森根”,并为现场观众讲述了这段舞蹈背后的历史:博巴森根,四川省理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藏族屯兵为纪念抗击英军的战斗和战斗中牺牲的战友而创作的,它通过对屯兵骁勇善战精神的歌颂,表达了藏族人民的爱国情怀。博巴森根外在的表现形式仅是几组简单而重复的藏族锅庄舞步,但在这些简单的肢体语言的背后,却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舞蹈中独有的“钻”动作,即众舞蹈演员牵手演绎“连臂穿华”的动作,传达了鸦片战争期间藏族屯兵团结协作的战斗场面……该舞蹈借助肢体语言,记录并传播了历史事件、民族文化及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接着,何洋托美次仁向大家介绍了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集《阳光之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奈锅庄”。最后,讲坛在优美回荡的歌声和欢快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何洋托美次仁作为藏族同胞、成都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他认为,非遗舞蹈不仅是古老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符号”,是文艺传播中的一个特殊媒介,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于舞蹈肢体语言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肩负着传播与传承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讲坛藏族舞蹈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舞蹈课
《演变》《藏族少女》
英山 组工干部上讲坛
基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院校讲坛“321”模式构建
聆听花开静待绽放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