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天津理工大学的效果分析

2021-11-16 11:03喻倩倩龚睿玉曹雨露潘永明
智能城市 2021年19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师生智慧

喻倩倩 龚睿玉 曹雨露 王 媛 潘永明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1 智慧课堂的背景及现状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普及在教育行业备受重视与青睐[1]。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愿景,实现智慧教育的前提是实现智慧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带动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已成为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

在高校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作为传统的辅助手段的信息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促使传统课堂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应用越发成熟。线上辅助教学工具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也保证了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3-4]。在智能平台构建的教室无线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包括电子书写、白板讲解、图片批注、课堂录制回放等功能。在使用无线电子投屏的基础上,为学生与老师提供更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的交互服务,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牢固度,节约课堂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全新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5],需要平衡教育资源和学习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营造利于学生的教学环境。智慧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发展实际上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聚焦于教学、课堂及师生活动,将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变革性影响,因此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基础,从师生的角度着重研究智慧教育,提出了高校智慧课堂实际的应用框架。

高校智慧课堂应用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智慧课堂应用框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6],学生被直接灌输教师以及课本的观点,习惯快速学习或背诵知识,难以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获得的只是浅显的理解。智慧课堂采用了更多新的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解答自己的疑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思考结果,提升知识掌握的持久度。

智慧课堂模式的大学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操作习惯,交互操作好;符合学生学习心理,避免了重复性教学工作,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具有实时性,突破时间维与空间维的限制,人与人交流不受空间物理特性的约束;具有广泛性、平等性,监控力度公平化;教师控制手段和教学方法更科学化、合理化。

2 智慧课堂在大学校园内的实践效果分析

本文通过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具体分析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7]的应用过程及成效。课前老师可使用微信小程序“雨课堂”[8]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制作习题并推送上课通知;课上能够实时进行考勤签到,并随时下发随堂测验习题或考试;对需要小组完成的作业老师能够对系统中的学生进行分组;学生端可在课堂授课时反应不懂的内容;课后老师可在线上批改作业并一键生成单次教学活动的详细数据,在教师端进行课后小结并发布,学生端则可下载老师在雨课堂内发布的课件继续学习。还具有课堂红包、随机点名、弹幕投稿等交互性功能。

基于问卷调查可知,被调查者中使用过智慧课堂教学辅助工具占总人数的76.19%,可以看到智慧课堂、智能教学已逐步进入高校师生的课堂且有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使用“雨课堂”的过程中[9],使用率较高的功能分别为使用及下载老师的课件、提交作业,由此可见高校师生对于使用这种教学辅助工具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和提高,雨课堂除了上述功能[10],还有课上测验、随机点名、投稿、弹幕、课堂红包等一系列完善的功能。

通过在课堂中的实践,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从多角度学习哲学的思想,对于大学生教学内容学生的深化理解有较大帮助,使大学生思辨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在智能教学模式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中,对智慧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开展以及教学资源的组织以及辅助工具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问卷调查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中使用线上辅助教学工具时,学生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如何。在课程结束时,使用者需要在线填写相应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认为一般情况下在教学和学习中使用线上辅助教学工具是有益的,此类教学工具可以带来新的学习机会,还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有效沟通。

3 智慧课堂实践应用的完善

以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模式下相关辅助工具包括钉钉、雨课堂、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应用研究为主题,从教师备课、教学方式、学生听课、学习方式、教学考核等不同方面考虑师生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下的不同需求[11]。对其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功能的完善[12]。

(1)授课平台容纳量小和网络牵制,加强网络技术改进与软件开发。

师生通过网络直播或录播的方式上课,对网络条件以及授课平台的容纳量提出了较高的需求。通过加强网络技术改进和相关智能教学软件的开发,能够保证学生在上课时不卡顿、课堂交流的时效能够得到保证。教学平台应在功能方面进行完善[13],集合众多平台优点,满足授课的需求。

(2)学生低参与度,增加师生互动功能。

在智慧工具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时间担任信息接收者的角色,被动地接收老师传递的知识,难免会出现低参与度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师生互动功能[14],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介入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有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思考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开设公开互动问答环节,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在线答疑,使疑问与知识点得到解答与夯实补充。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推广实施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学习使学习更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师生通过小程序以获得更紧密的联系和互动。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这些结果,根据学生们的思考结果引领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参与度。

(3)考核不完善,打造个性化“智慧课堂”考核机制。

设定在智慧工具中建立一个系统的考核功能,在课前预习、课后习题小测、章节复习题以及正式考核中,均可利用“雨课堂”类的教学工具,设定线上考核习题和标准。在考核后设定严格的审核制度,如每次考试成绩低于某一分数时将会有特定考卷在此对该生进行考核。某一单位的学生成绩能够自动汇总生成总结报告,并按照错题类型进行分类汇总,形成分析报表。

(4)教学内容较浅,增加“雨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度。

大多数的学习都需要典型题型的讲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灵活运用知识点到同类题目的解答中。除了课堂上讲解的例题外,教师可能会在课前、课后补充更多的习题资料给学生阅读和参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纽带只有邮箱、QQ和微信等通信工具,内容传递形式上有一定限制,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较少。

(5)用眼过度,开发绿色课堂。

老师教学内容的传达、学生资源获取、课上师生互动,课前的预习、课后的练习等,多数都需要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操作完成。教师网络授课方式直接决定了师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且随着智能产品的普遍应用,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低头玩手机、近视眼等用眼过度现象越来越多。

学校可以合理设定每日网络授课时间及间隔,并组织号召眼保健操等护眼活动的进行。该文拟设定在授课平台加入教师特别功能,教师可通过程序对学生进行监管。学生课后的下载量、学习时长、学习进度以及学生课上的学习状态,学习界面都需要直接反馈到教师手中。可以使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得到有效管理,且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使“低头”现象被合理运用,实现绿色课堂。

4 结语

“智慧课堂”[15]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所在,授课、考核等多方面的便捷与智能使其在高校师生中备受青睐。该模式给高校教育教学事业注入了无限活力和创新的可能,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引导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再到学生学习模式的变革,将促成智慧课堂的成熟化、普遍化。当前我国在智慧教育建设的概念构建,软件配置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智慧云课堂在校园内的普及度以及成熟度仍存在较大进步空间。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师生智慧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