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 背景下东莞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机遇与挑战

2021-11-18 07:03王邦青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东莞竞争力制造业

王邦青

(广东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国际竞争力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直接产物,其内涵也有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美国总统竞争力委员会在其1985 年的报告中确认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的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1994 年,世界经济论坛(简称WEF)在1985 年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1998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生产要素取得持续的高收益和高使用率的能力。在《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2001)中,国际竞争力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可持续增长的综合能力”。

哈佛大学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经典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从战略层面提出了金典的“钻石模型”理论框架,结合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企业战略与结构、政府政策、机会等六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国家的竞争优势所在。后来的学者们多选择从评价侧面来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有市场份额法,如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指数(CA)、国际市场占有率等。还有学者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国家或产业的竞争力,如Koopman 等提出的GVC 参与指数及 GVC 位置指数。

一、东莞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与变迁

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起步,腾飞,提升,转型等四个阶段。虽然不同阶段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动能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制造业在其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甚至还可以说东莞就是因制造业而崛起的。详情参见表1。

表1 改革开放40 年来东莞的发展历程

总结东莞市统计局历年公布的数据可以发现,东莞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1995年开始超过50%,并在随后二十多年里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截止2020 年底,在全球41 个大类工业中,东莞拥有34 个,并且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构成了东莞的支柱产业。

二、RCEP 背景下东莞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面临的机遇

(一)RCEP 倡导的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以及原产地累积规则和累计40%增值的原产地标准等,给东莞制造品进一步增加在区域内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可以预见,在协定生效后,大量东莞制造的产成品因关税的下降而受益,东莞制造的零部件出口也因较为宽松的原产地规则而出现较快的增长。

(二)RCEP 成员国在投资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模式,可以大幅度降低东莞制造业投资区域内成员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今后东莞还会有部分低端制造企业向境外转移。但是,低端制造产业中也存在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一个或多个环节,这些转移出去的加工组装企业仍存在相当程度的对外依存度。这也为东莞制造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有助于大幅度降低东莞制造业出口的汇率风险。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东盟于2020 年跃居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是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主战场,条件也相对成熟一些。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或人民币投融资的比例将呈上升趋势,在客观上降低了东莞制造业的参与国际市场的风险。

(四)RCEP 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莞制造业因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有学者指出,中美贸易摩擦的最大受益者是越南、韩国、墨西哥和印度。因此,RCEP 成员内部的各项互惠政策可为东莞制造业通过转口贸易或对有关国家的直接投资来规避高额关税。

三、RCEP 背景下东莞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面临的挑战

(一)RCEP 下东莞中低端制造业存在进一步流出的风险。伴随着中国经济,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崛起,东莞的人力等综合成本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具备优势。部分中低端制造企业迫于生存的压力不得不将制造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东南亚就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二)RCEP 的贸易便利化和90%以上的货物贸易零关税政策可能会促使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将当前设在东莞的制造产能转移到域内成本更低的国家。有些外企当初选择在中国建立制造基地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抢占中国市场和消除关税的压力。RCEP后的相关压力不存在了,因而不排除有部分外资企业会选择迁出东莞。

(三)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给东莞制造带来的挑战。RCEP 对知识产权的严格规定,无疑会对东莞制造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相较于日本、韩国等制造强国来说,我国的制造企业大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四)来自日本、韩国等的先进制造企业境外区域内的制造基地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本土相比,东莞的综合制造成本尚存稍许优势。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韩国企业的东南制造基地的建立,东莞制造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日资、韩资,甚至其它发达国家在东南亚兴建的制造产能的挑战。

四、RCEP 背景下东莞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一)组织宣传与专题培训,帮助制造企业积极应对RCEP 协定带来的变化。RCEP 协定内容有一万四千页之多,单个企业很难在较短时间里完全掌握全部内容。政府可以在结合国家商务部提供的基本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区域内有关专家为地方企业提供必要的培训,重点内容可涵盖货物规则和市场准入政策、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与市场便利化规则、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电子商务规则等。

(二)继续落实创新驱动地发展战略并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正如上文指出的那样,RCEP 落实后东莞制造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不但不会减轻,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强。例如,从东莞近年来进出口结构数据来看,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最高,但进口占比也是最高的。这说明了东莞尚有大量的基础性零部件和原材料尚不能自给,或者自己生产不够划算。因而东莞尤其要在基础产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三)继续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扶持力度。2021 年上半年,东莞境内的外资企业出口总值为1870 亿元,占地区全部出口额4061.6 亿元的46%。然而,近年来因为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部分外资企业有迁出中国,转移至东南亚更低成本国家的倾向。对东莞来说,留住外资就是留住了未来,因为它不但可以减轻外资迁出后变为直接竞争对手的压力,另一方还可以在今后的各项交流中学习和吸收它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继续加大对民营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以2020 年的数据为例,东莞民营工业增加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一半左右,但民营企业全年参与的进出口金额却高达全市进出口总量的54.4%,可见民营经济在东莞的份量。然而,近年来不时传出的“国家民退”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着部分东莞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东莞市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在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的同时,更要拿出实际措施给予民营经济更大力度的帮扶,比如积极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大力减税降负、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健全民营经济公共服务体系、对民营经济的科技研发支出减税甚至给予补贴、出台差异化的措施帮扶民营企业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强化对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等等。

猜你喜欢
东莞竞争力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英文摘要
东莞,东莞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