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蜡染在茶会所空间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18 07:03黄运荣翁梅李书亚钟玲蓝林焜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茶会蜡染苗族

黄运荣 翁梅 李书亚 钟玲 蓝林焜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贵州苗族蜡染作为我国传统蜡染手工艺术之一,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渲染工艺、纹样艺术及色彩装饰,而且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和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近年来,尽管贵州苗族蜡染艺术已经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现代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以贵州蜡染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受到了严重冲击,技艺的传承以及人才大量流失、蜡染艺术的发展空间逐渐缩小,使得贵州苗族蜡染艺术面临着传承发展窘迫这一现实问题。要想在当前社会推动贵州蜡染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就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创新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的生存发展空间。因此,通过以贵州苗族蜡染与茗茶文化的空间设计应用进行创新实践,希望能推动贵州苗族蜡染在当代与未来适用空间的延展和功能转换,为贵州苗族蜡染的保护传承和贵州民族特色茶文化的空间营造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一、贵州苗族蜡染及其风格特征

(一)贵州苗族蜡染的起源及发展

苗族作为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古老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非常注重服饰及民族图案的艺术性,其中苗族蜡染便是在这种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秦汉时期,蜡染技术开始逐渐出现,隋唐时期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到宋代,蜡染技术在服饰方面就已经非常流行了。到明清时期,苗族蜡染技术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贵州黔中一带,苗族蜡染形成了具有典型地域和苗族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术。进入近现代,苗族蜡染技术作为苗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在2006 年5 月20 日,苗族蜡染技术正式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蜡染艺术。同时,苗族蜡染因其自身的文化性、美术性和艺术性,成为了贵州地区独特的文化艺术名片。

(二)贵州苗族蜡染的风格特征

1.鲜明的地域性

贵州苗族蜡染艺术因受到不同地区苗族文化和艺术审美的影响,呈现出局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通常来说,安顺苗族的蜡染比较注重色彩与图案,其中该地小花苗彩色蜡染最为出名。图案纹样的创新不仅有当地的历史文化审美产物,而且对于不同发展时期也会有新的创新创造。在色彩上非常注重与苗族服饰的整体搭配,通过丰富颜色的种类,使其形成色彩瑰丽的视觉呈现。而黔东南地区的丹寨蜡染,则非常注重整体的艺术调性,尤其是自由豪放的特征最为明显。丹寨蜡染通过精湛而简练的创作手法,在图案和艺术审美上在追求质朴的同时,呈现出了一股自由、生生不息的大气与豪放。榕江蜡染则在蜡染工艺上通过将蜂蜡和矿蜡进行混合,与粗细均匀的线条进行配比,形成了神秘而刚健的蜡染艺术风格。

2.纹样的丰富性

贵州苗族蜡染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固守原有的图案纹样,而是结合苗族历史文化、苗族先民图腾崇拜、日常劳动劳作等场景,创作出了多种多样的图案纹样,尤其是植物、花鸟、鱼虫、几何等很多图案纹样手法的夸张变形组合,更是大大提升了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的丰富性。比如在丹寨蜡染中,图案纹样主要由各类条纹组成,常见的有螺旋纹、藤蔓纹,与之搭配部分简单的几何图形而形成。在安顺蜡染中比较注重自然界动植物与几何形状的融合,比如在太阳、蝴蝶、石榴、鸟、鱼、龙的基础上,会用到圆形、三角形的图案,以形成神圣的图腾形象。

3.色彩的多样性

贵州苗族蜡染在色彩上延续了苗族传统的服饰色彩,多以蓝白色为主,在蓝白色的主色调基础上,还会通过图案纹样的形式,添加鲜艳明亮的色彩。比如安顺小花苗彩色蜡染会在白色的底色中,加入红黄等颜色,一方面与图样文案的内涵相符合,形成真实与想象错落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丰富了蓝白色的色调审美,体现了新时代审美的意蕴和内涵。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彩色蜡染艺术,比如用杨梅汁染红色、黄栀子染黄色等,形成了美轮美奂的色彩,其所产生的视觉如同刺绣一般,极具审美价值。

二、贵州苗族蜡染现代衍生品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贵州苗族蜡染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蜡染技艺作为贵州苗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不仅仅体现在其文化艺术价值,而且蜡染的创作理念与技艺进步,与现代生活实现了新的融合,再度成为了现代生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贵州苗族蜡染技术已经从原来简单的工艺和单一的图案形态,逐渐形成了从材料升级、图案创作到蜡染制作等一系列现代化的创作模式,并且借助地区旅游的发展,以文化产业和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开创了新的需求市场。贵州苗族的蜡染工艺品,通过现代化的创作元素,成为了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其次,蜡染工艺不仅仅出现在手工艺品方面,很多现代化的美术创作、空间设计、装修等行业,也逐渐融入了贵州蜡染工艺的元素。比如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陈列展览厅、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经营场所等,都会借助蜡染工艺的图案和色彩搭配,形成新的艺术表达方式。除此之外,蜡染工艺还作为很多高校美术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接触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构思,为现代美术创作、服装设计等提供了民族化艺术创作的参考和借鉴。

(二)贵州苗族蜡染与茗茶文化的碰撞

贵州的苗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对茶的生产、劳作与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特征。茶文化与其他文化艺术一样,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寄托和审美内涵,具有共同的民族价值趋向。从这个角度来看,贵州苗族蜡染与茗茶文化之间具有多重维度的碰撞,是一种全新的融合与创新。

首先,从物理形态方面来说,苗族蜡染艺术比较注重对自然界植物的加工创造,而茶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植物,在劳动生产中已经被人赋予了茶的灵性和人的生活气息,由于常年出现在人的视野和生活中,很多时候成为了蜡染技艺创作的重要思路,比如片状的湄潭翠芽、球状的雷山银球茶、颗粒状似珠宝的“绿宝石”、卷曲型的都匀毛尖等,其形其态都是当地苗族艺术文化的深厚沉淀。

其次,在精神层面茶文化和蜡染艺术都注重追求“天人合一”,具有苗族传统文化共同的价值属性。茶集天地之气,遇水而化,风霜雨露与人的精神世界相互贯通,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而蜡染技艺则通过图案创作与精神沟通,蜡染艺术中的苗族图腾和原始崇拜,以及一些动植物和几何图形的“神化”创作,同样也体现了苗族在文化精神方面的寄托。两者虽然呈现的形态及表达的方式有所差别,但其所聚焦的精神核心却是一致的。

此外,蜡染艺术与茗茶文化都非常注重对审美的追求,蜡染艺术通过视觉刺激与心灵审美融为一体,而茗茶文化在名称与味觉上与心灵审美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美感。

(三)贵州苗族蜡染与空间设计的创新

贵州苗族蜡染工艺从图案纹样到色彩搭配上,经过苗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搭配和审美结构,尤其是对于立体空间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从整体视觉来看,空间设计讲究的是整体性和一致性,具有统一色调和整体风格的空间设计更容易在视觉上给人以记忆和冲击。而苗族蜡染无论是从蓝白搭配的底色,还是到图案纹样、局部色彩等,都已经形成了具有苗族特色的视觉审美,通过对苗族蜡染艺术创作的借鉴与参考,更容易让空间设计形成相对完美的观感。此外,从局部的构造来看,纹样、元素、图案、色彩等是凸显文化的重要符号,尤其是苗族蜡染技艺中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图案都有独特的寓意,无论是线条的对称,还是花鸟虫鱼、几何图形的排布,这些图案纹样和色彩融入到空间设计中,能够形成潜移默化的文化符号,带给人文化与精神的双重冲击。

三、贵州苗族蜡染在茶会所空间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贵州苗族蜡染在茶会所空间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蜡染的图案、色彩、民族文化及精神内涵等方面,既能够从细节处体现局部元素,又能在整体上形成风格的一致性,给人以一种创新的蜡染艺术视觉体验。

(一)茶会所空间产品设计中苗族蜡染图案的应用

贵州苗族蜡染艺术千百年来的发展中,在图案的设计上大致形成了“形象”和“意向”两个部分,每一个图案不仅有外表视觉化的呈现,而且图案的背后还暗藏着深刻的内涵。因此,在对茶会所空间产品进行设计时,对于贵州苗族蜡染图案的借鉴应用,应当聚焦蜡染图案的写意表达和背后的意涵方面。

根据贵州相关资料记载,茶文化的核心也与“天人合一”的自然相处模式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典故等,也被人赋予了神话的色彩。因此,茶会所空间产品的设计,应当结合民族艺术与茶文化背后意涵相关的图案纹样进行填充。比如在蜡染图案中,有很多梨花、梅花、桃花、杏花、棉花等植物及其延伸的图案,可以以茶与自然的空间创作思路进行链接;很多如铜鼓纹、太阳纹、窝妥纹、水波纹、菱形纹、十字纹、云纹等讲究几何纹路的图案,可以将苗族与茶文化空间进行链接,以此形成茶与艺术、茶与民族文化的立体融合。

由图3.1 可以看出,在植物花草纹样中,左一图案从几何纹路中延伸出了枝叶,中间是人的主观元素,枝叶是自然元素,两者结合形成了“人与自然”的整体感和神秘感,与茶文化中“人与自然”的结合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右一图案纹样则在单纯的枝叶上加入了部分线条,是对自然进行艺术化的勾勒,叶子与茶叶本就是同一类事物的不同表现形态,在视觉上为茶叶本身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由图3.2 可以看出苗族蜡染中的几何纹路图案,这种图案纹样虽然并没有动植物那么直观,但是却体现了苗族独特的艺术审美。以铜鼓纹为例,铜鼓是苗族比较重要的一种器物,以规则、对称、平衡的艺术图案形成一定的视觉节奏感。把这种图案纹样融入到茶会所空间的装饰设计中,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将苗族文化和艺术审美融入到茶具、座椅及环境氛围中,进而给人带来一种极具蜡染的艺术气息和工艺自然和谐之美。

(二)茶会所空间产品设计中苗族蜡染色彩的应用

苗族蜡染延续了苗族服饰常用的蓝白色彩,在色彩上具有典型的整体性风格,在视觉上与苗族文化、苗族艺术形成了相互映衬、相互依存的关系。茶会所空间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针对苗族蜡染从整体色系和局部色彩进行参考和借鉴。

在整体色系上可以借鉴苗族蜡染蓝白色的底调,这种蓝白色既蕴含了苗族先民在审美中融入的人与自然和原始的图腾崇拜,又带有苗族祈福、祝福的色调内涵,运用到茶会所空间产品的设计中,一方面能够将苗族特色形成整体的视觉感觉,给人以一种文化标签的基本标识;另一方面则能够体现茶会所空间中“天道自然”的精神思想,从而升华整个空间的艺术内涵。

在局部色彩的运用上,为了避免茶会所空间的过于单调,可以在部分摆件、图案、装饰中运用苗族蜡染中色彩鲜艳的部分。如图3.3 所示,可以借鉴蜡染中红黄相间的色彩做图案纹样的颜色,让整体色调在蓝白的基础上增添一丝生机和绚丽,在质朴中增添些许多姿多彩。当然也可以按照右图的色彩搭配,依靠蓝白的底色,融入专门调制的黄色、橙色等色彩,蓝白在传达简单质朴、清新素雅的视觉特点同时,又能够将茶鲜活而充满生命力的韵味表达出来,让人在茶会所的空间下不至于过于压抑,虽是朴实无华却又不失单调。

(三)茶会所空间产品设计中苗族蜡染文化的应用

贵州苗族蜡染艺术和茶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都被烙上了苗族文化的烙印,两者以不同的呈现形式对苗族文化进行着不同维度的表达。在茶会所空间设计中,要想让整个空间更加富有特色和文化气息,就需要从注重茶文化与蜡染文化的融合出发进行应用设计。

在对苗族蜡染文化应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茶会所空间设计中文化氛围的营造。这种文化氛围不是摆上几件器物就能解决,而是要从蜡染艺术与茶会所空间中各个元素进行融合。比如茶会所服务人员的服饰可以用具有蜡染艺术特色的苗族现代简易服饰,在装饰画、装饰品中可以融入蜡染艺术的纹样色彩,当然也包括茶杯、茶具、茶桌上的摆件,都可以以蜡染艺术常用的色彩和图案进行定制,通过这样从视觉、感知觉等多维度入手进行蜡染文化氛围的营造,从而形成茶文化与蜡染文化的紧密结合。

此外,在对茶空间产品设计中,还要注重对蜡染文化和茶文化中苗族民族精神内海的融入应用。在现代化社会中,原本苗族先民那种敬畏自然、朴素质朴的精神早已湮没在时代的洪荒之中,通过对苗族蜡染艺术元素及空间氛围的设计,要让蜡染文化成为苗族精神的标签和引导者,比如在茶会所空间中可以针对部分蜡染图样装饰品加入文字内涵解读,或是将苗族蜡染的讲究说法与茶的寓意和名字进行融合,通过品茶和视觉思维的结合,以此形成更有感染力的文化精神传达。

四、结语

贵州苗族蜡染艺术作为苗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苗族蜡染艺术需要依托时代发展新的需求,不断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上述对贵州苗族蜡染在茶会所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可以看出苗族蜡染不仅在图形纹样、色彩上能赋予茶会所独特的空间享受,而且还能形成具有明显标签的苗族文化氛围,让茶文化与蜡染文化在现代化空间中形成新的创新和融合。这种设计既是对茶会所空间设计的创新,又是对贵州苗族蜡染艺术在现代背景下的创新应用,在促进其发挥当代价值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实现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的新发展,从而推动其更好的传承。

猜你喜欢
茶会蜡染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蜡染的纹饰探讨
2021春·老茶缘钱塘茶会
——20次钱塘茶会回顾
丹寨蜡染千年
贵州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
马丽蜡染作品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
“茶会”九问九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