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1-11-19 02:21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11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山东

□ 文 忠

“新时代,我们要把保护治理母亲河这篇文章继续做好。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10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沿黄省区,为新时期黄河保护治理、流域省区转型发展指明方向,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擘画蓝图。今天,人民治黄事业进入历史新境界,黄河正在谱写演绎新时代新乐章。

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1200 多年前,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山西永济鹳雀楼,写下不朽诗篇。当年他遥望的滔滔黄河水,如今在山东东营汇入渤海。

10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实地察看黄河河道水情和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滋养着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 省区的亿万人民。“斗水七沙”的黄河,作为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历史上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治理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大难题。“黄河宁,天下平”,道尽了黄河安澜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

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开创了治黄事业新篇章。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几十年来,我国先后开展4 次大规模堤防建设,兴建了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实现了从被动治理到主动调控黄河水沙的重大突破。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新中国成立至今,70 多年不决口,22 年不断流,先后抵御十几次大洪水。如今,奔腾的黄河水不仅为沿线城乡发展提供了水资源,生机勃勃的黄河也成为一条生态廊道。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2019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总书记为“体弱多病”的黄河把脉开方——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这为今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了调子。继郑州座谈会后,总书记又先后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等,专题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和规划纲要。不久前,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从水资源、污染防治、产业、交通、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细致入微的安排,搭建起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

大河奔涌,谱写黄河流域保护发展新篇章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流域各省区开展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使命。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考察调研,为黄河保护和治理工作把脉定向、作出部署。在甘肃,叮嘱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在河南,要求把沿黄生态保护好,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在山西,强调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在宁夏,要求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此次在山东东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

流域各省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着力整治黄河流域“造湖大跃进”、支流“毛细血管”污染、宁蒙段滩区“乱占、乱建”、非法采矿、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据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底,黄河流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 万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较1990 年减少了48%,强烈及以上侵蚀强度等级面积下降83%,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同时,黄河干流和6 条支流15 个断面生态流量均达标,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河流域是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先后出炉。从三江源头到渤海之滨,从上中下游到左右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沿黄河各地区从实际出发,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因地施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极,打造开放通道枢纽,带动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流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亩均灌溉用水量分别较2019 年下降3.4%、9.3%和8.8%,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明显。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正化为沿黄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行动,一幅转型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打开,绿色、创新与开放的底色越来越浓。

山东,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齐鲁“乐章”

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滔滔黄河,哺育了齐鲁儿女,润泽了山东大地。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离不开精彩的齐鲁“乐章”。

山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放在压倒性位置,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深入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在山东落地实施,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围绕生态保护、污染治理、黄河安澜等7 个方面,山东在对沿黄地区普查大调研的基础上,形成1 个总报告、7 个专题报告、25 个县(市、区)分报告和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地理信息“一张图”,为编制规划和落实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后,山东结合实际编制出台了相关规划,明确生态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等10 项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山东还谋划了涉及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安居、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等500 多个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今年以来,集中推动实施生态保护等10 个方面390 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5万亿元。通过实施这些重大项目,黄河三角洲生态退化、“悬河”态势严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等长期困扰山东的突出问题将得到破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牵引,加强下游河道和滩区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目前,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湿地面积逐年回升,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每年有超过600 万只鸟类在此迁徙、越冬,40 多种鱼类在此产卵繁殖。昔日频繁断流干涸的河口,如今林丰草茂、飞鸟翔集。

2017 年8 月,山东全面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涉及7 个市、16 个县(区)、588 个村,60 余万人。截至目前,山东已全面完成滩区迁建工程建设任务,给曾饱受黄河泛滥之苦的滩区群众一个稳稳的家。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的工作,勉励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大河东流。在黄河润泽的齐鲁大地上,山东人民将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扛牢责任、奋楫争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以更大力度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长久安澜示范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文化“两创”新标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作出示范,贡献出山东力量。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水资源山东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