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双循环”中强起来

2021-11-19 09:24万鹏程
人民与权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循环产业链发展

☉万鹏程

2020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达3.5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8,居全国第二;产业涵盖制造业31个大类、176个中类,超过1万亿元的产业达到5个;拥有工业企业60 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1 万家,占全国比重约12.6%,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48家……制造业是江苏“经济强”的底气,在构筑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格局中,如何保持国内领先和国际竞争力,成为江苏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的时代命题。

答好时代命题,需要拿出时代担当。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从战略高度谋划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从行动层面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从制度层面对政府组织经济工作进行探索创新,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上迈出坚定步伐。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聚焦我省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情况听取了专项工作报告并进行了审议。回望来时的路,对于江苏而言,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浸润了产业的精进;对于2300 万产业工人而言,每一次改革发展都牵动着全省上下。站上新的起点,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中,许多委员、代表都有感受、有体会,并积极参与其中……

制度体系创新激发产业链发展活力

2018 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重点培育1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文件10 个以上,构建形成“1+N”政策支撑体系;2020 年,聚焦打造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印发《关于提高自主可控能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制定《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实施“一机制一竞赛四行动”;2021 年,印发《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全面优化确立面向“十四五”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64 个细分产业领域……从集群培育到产业强链,再到战略布局,每一步都有若干机制、制度、政策的配合,加强顶层设计让产业链发展有目标、有动力、有期待。

“立足江苏作为国内产业循环重要发起点和融入国际循环重要通道的优势,积极探索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今年5月7日,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用一天时间专题研究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强调要以产业链为重要抓手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进补链强链延链,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建立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是我省切实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一个缩影,与“八个一”工作专班、“产业链+”协作、“五图六清单”等,形成了一整套促进产业链发展的制度体系。

“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重构,集成电路发展面临着多重机遇叠加的重大利好,要助推我省打造有完整环节、有核心技术、有规模效应、有竞争优势的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链,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李小敏牵头联系集成电路产业链,他在调研时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选准关键点着力点,明确补链强链延链目标,加大政策统筹支持力度,实质性推动产业链发展。”通过挂钩联系,从宏观角度对产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不仅有技术上的不断攀登,还包括补链强链延链在内的系统谋划,这是保持产业整体优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波司登、红豆、海澜之家……去年全省服装制造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639家,占全国比重12.3%;生产服装23.08亿件,占全国比重10.3%。然而,面对整体利润率低、龙头企业不多等问题,必须以更宽视野、更优路径、更实举措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产业强链”的必由之路。6 月2 日,在品牌服装产业强链专班推进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王燕文表示,“当前服装企业的品牌建设、智能制造、新材料开发、创意设计等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国际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品牌服装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要与市场消费需求升级相结合、与提升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相结合、与文化传承文化创意相结合、与拓展多层次宣传推广渠道相结合。”

头部企业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力

在我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用3 年时间,重点培育50条具有较高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和具有较强协同创新力、智造发展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重点产业链,做强其中30 条优势产业链,促进其中的特高压设备、起重机、车联网等10 条产业链实现卓越提升。支撑这些产业链的关键是什么?企业,尤其是具有重要影响、示范、引导、贡献能力的头部企业。

9 月25 日,在2021 中国500 强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1 中国企业500 强榜单”,其中江苏上榜企业43 家,头部企业规模持续扩大。研发投入高、创新能力足,是江苏上榜企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头部企业是区域经济抗风险、稳增长、保就业的“压舱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以及生活服务配套商复工复产、加快发展,提升了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力。

“扎实推进特钢产业链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和我省优势产业发展振兴战略需求,瞄准全球先进技术发展趋势,立足我省现有产业基础,在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陈震宁挂钩联系特钢材料产业链,他认为,“要瞄准高端化定位、坚持专业化道路、推动特色化发展、加强新技术应用,切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我省特钢产业链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是江苏在产业发展中提出的方向,面对国际市场壁垒、贸易单边主义盛行以及国际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头部企业的渠道优势、规模优势较为凸显,这对于推进产业自主创新、自主可控,防止产业链发展出现“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2020 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直接营收4460 亿元,全球占比达40.3%,长三角区域是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主要聚集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仲梓在挂钩联系该产业过程中,希望能够聚焦产业链短板弱项,整合优势资源,力争实现突破,提升新型显示产业链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去年11 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共同签署了推进长三角新型显示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协议,并签约了维信诺系列项目、合丰泰超薄柔性玻璃基板项目、长信科技高端显示模组项目等31 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700 亿元,优质项目、企业的聚集,对于加强区域协作,努力把长三角区域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很有帮助,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高原上塑造高峰”,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一点都不容易,既要有厚重的产业基础,还要有一支产业旗舰队。我省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分别达89家和285家,仍然在深入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全面收集192 家产业链优质企业658 项诉求,分解到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整合各方资源“一企一策”“雪中送炭”解决企业制约瓶颈和发展困难,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根植性。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华辰精密装备(昆山)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全自动高速精密数控轧辊磨床,产品精度小于等于2 微米,一举打破了我国轧辊磨床高端市场的国外企业垄断。这一成功实践,是我省通过全面加强护链扩链强链,积极推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高度集聚,推动产业链冲刺“智”高点,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有力印证。

无人机巡检、VR 培训、制造过程数字化、智慧物流……这些前沿技术,都将在5G时代实现运用。去年9月,以“新基建、新互联、新动能”为主题的首届无锡互联网大会召开,《无锡市5G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出台,无锡成为全国第一个出台5G产业发展规划的地级市。5G+工业互联网发展驶入高速车道,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得以解决,而对于5G 产业而言,本身就是由一个个技术创新组成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秋林在挂钩联系5G 产业的专班工作会上强调创新的应用价值,“要建设一批超算中心、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项目,推进‘5G+’典型应用场景和重大项目,全力推动5G 在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标杆应用。”

“30 条产业链里面,动力电池产业不是最大最强的,甚至跟省内其他产业相比规模还有所不及。把它列为重点产业,看重的就是它的前景以及今后的市场规模。”作为专班牵头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邢春宁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专班工作会上表示。我省的优势产业链看准的不仅是现在,更是未来。在溧阳市,包括宁德时代、整车企业上汽集团在内,目前已经落地的动力电池产业项目已经超过50个。面对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期,唯有不断求得技术上的创新乃至领先,才能应对全球产业链的挤压。邢春宁在审议时提出,今明两年对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时期,对于优势产业链而言,不仅要大力推进创新发展,还要精细分析、有所侧重,把握产业发展的关键期,抢抓市场、做大蛋糕,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

近年来江苏在创新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组建2个国家级、9 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000 项、授权500 余项;围绕重点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建立243 项“卡脖子”技术(产品)清单和300 项技术攻关项目库;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6G 等前沿领域,每年组织100 多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组织实施617 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241 家……省产业研究院院长刘庆委员认为,技术创新的应用是更多面向终端还是中间环节的问题,如果在终端不能形成优势,那么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他建议,要整合创新的平台和资源,比如发改委产业创新中心、工信部门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部门的技术创新中心等,更多体现企业作为“需求主体”的位置,优化资金和项目的配置。

开放合作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之中

一场疫情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才是“江苏制造”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制造强省建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将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要求我们致力于重构产品内分工的信任机制和规则体系,奋力推进产业链更高水平的开放。

位于如皋经济开发区的南通荣威娱乐用品有限公司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美国市场订单,即使在疫情影响下,他们自主开发的“可移动SPA”和“地上游泳池”两款产品的全球占有率还是有所上升。“可移动SPA”在2020年新增50万个海外客户,“地上游泳池”在美国市场占有率提高了8.2%。龙头企业的牵引、安全产业链的重塑,让江苏外贸率先走出低谷,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性价比产品,保证了全省工业经济和出口的持续向好。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市场是广阔的,关键是能不能在国际竞争中适应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把自身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价格优势等转化为市场优势。

“我们的浦镇车辆厂,从地铁到高铁,从双轨到单轨全部都能做。要形成一个从设计研发到制造到营运到售后到市场开拓,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群,这样才有核心竞争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捍东结合挂钩联系的轨道交通产业分析道。高铁是我国走入国际市场的一张名片,如何让我省的轨道交通参与到世界竞争中去,刘捍东建议大力培育本土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培育一些有终端产品的龙头企业,形成江苏自己的品牌,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要更加聚焦,同时提高全产业链的配套能力,找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点,从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产业关联度等方面深化产业链的提升。

在常州市的江苏省石墨烯创新中心,作为先进碳材料产业链的挂钩联系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国强走进一个个创新实验室。这里大多属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在实验室门口,一个年轻人正带着两三位青年在设备前讨论着。交流得知年轻人从国内顶尖院校毕业,是从外地来江苏创业的。“你们现在存在哪些问题?”“在这里各方面条件很好,产业配套也比较全,但作为初创企业,很多政府采购、企业订单都比较难争取到,国际企业竞争劣势比较明显。”随后,产业链专班人员就把“首台套”列入了问题清单,魏国强说,“要鼓励国产设备、产品的应用。应用支持是最大的支持。只有加强应用,才能不断改进完善,推动产业创新提升。”

“我挂钩联系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产业链,冷门但很重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曲福田从自己挂钩联系的产业出发,提出了对产业链发展的建议。航空发动机产业是一个面向国际的市场,曲福田认为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找准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支点,资金投入、重点研发项目、人才引进等方面要与产业链结合起来;其次要用活政策,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在资金、产能、金融等政策上更多体现灵活性;再次要改革赋能,打通国企、民企和外企的运用、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壁垒,加强合作,腾出更多市场和创新空间。所以,对于产业链现代化而言,要落到投入上、落到政策上、落到体制改革的环节上,通过改革、政策、投入撬动整个产业链体系的发展。

“我是来自标准化战线的一名工作者,我认为产业链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标准化。”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科研和事业发展部部长胡冶分析道,产业有两种产品,一种是显型的、使用的实体,另一种就是标准。从产业的标准化来说,江苏和深圳、上海等地相比还有不足。从国家向外输出的标准来说,在整个国际化组织当中占比只有2%。“实际上我们的产品输出只是强调了一个终端产品的输出,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标准的输出。”他希望,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创新意识,也要提高标准化的水平和力度,加强标准的输出,更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引领,保持和增强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方。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全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不仅是当下更好应对风险挑战、激发产业发展潜能的现实需要,更是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格局相呼应的长期目标。大力推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畅通血液、健壮体格,江苏经济必能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进一步“强”起来!

猜你喜欢
双循环产业链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筑牢产业链安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