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1-11-19 09:24
人民与权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农村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作为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经济大省,江苏将如何推动“三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人大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

乡村要振兴 教育是关键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教育短板依然十分突出,就义务教育阶段看:乡村学校生源不断萎缩,教学点呈“空心化”趋势;教育教学质量偏低,乡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差距明显;乡村教师队伍年龄偏大,专业水平不足,结构性短员。为此建议:

科学编制和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规划。乡村教育振兴规划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制和实施时要遵循乡村振兴的规律,紧密结合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研究与预测当地人口变化、教育资源现状和需求趋势,统筹考虑。与乡村振兴同步规划、多规合一、一体设计;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文件,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建设,既要避免盲目建设造成浪费,又要避免为节省财政支出等而草率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切实保障农村学生就近入学权利。

提升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水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加强易地扶贫安置区配套学校建设,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加大督导推进力度,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限期补齐短板达成目标。科学研判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制定更高标准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目标,以“更有质量”的乡村教育服务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新需要。认真分析过去几年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进落实中存在的不足,坚持问题导向,把握重点、瞄准难点,优化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地方责任落实、国家政策落地生效。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在乡村教育中,除抓好基础教育外还要发展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要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建设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课程;同时完善现代农业职业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计划,拓宽培训渠道,灵活培训方式,夯实培训效果;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化、产业化和组织化培育。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百斯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强众)

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品牌

地理标志农产品由于承载着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产品特色声誉,具有极高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成为乡村振兴农业品牌提升战略中的重点发展对象。因此建议:

依托农产品地理标志,明确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布局。结合地域文化内涵,提炼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的地理特质与文化精髓,确立品牌的核心价值。地方政府要结合时代与地区发展特征,将工作重心放在发展策略、规划、政策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上,用引导示范形式为区域品牌实施布局;明确区域品牌建设的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从而建立形成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不同核心主体、不同层级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的战略布局体系。

构建现代化农业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要素供给体系。围绕特色产业需求,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以要素资源供给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绿色技术,以及生产、加工、保鲜、贮运等新技术新设施新装备。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科技创新,以肥药双减为重点,研究集成绿色生产技术,制定绿色生产技术规程。鼓励青年人才参与地理标志农产品创业创新,引导青年人才大力发展地理标志新产业新业态。

强化以科技创新与智慧管理相融合的产品安全防控与监管。制定严格的产地投入品监管制度,以智慧监管为手段,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同时加快专用性强的生态环保优质绿色农业投入品研发;加强产地土壤环境及农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和污染阻控技术创新与集成,系统构建产品品质追溯、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风险预警系统。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代表、省农科院科研处副处长 张保龙)

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当前,我省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短板与差距。为持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建议: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要保持攻坚态势不松懈,继续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不走样、可持续,扶贫专项投入总体稳定、不滑坡空档,建立脱贫长效机制。要构建边缘人口致贫返贫预警监测机制和应急救助机制,特别关注可能因病、残、灾等影响造成的贫困群体,做到及时发现、对症下药、精准帮扶。要加强扶贫项目与地方特色产业相融合,打造扶贫金字品牌,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坚持做好产业扶贫效益再分配,切实增强农村扶贫致富造血功能。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转型升级。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组织优势,支持扩大经营规模、创新农产品的销售组织形式。要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发展综合种植模式;支持农业与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重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支持农业与信息技术交互,发展在线农业、数字农业等智慧型农业。针对城乡资源流动不畅问题,要大力推动城市工商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促进村企要素互换、共同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要深入强化镇村综合服务能力,尽快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方便农村群众就近办理业务。要加大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配置力度,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善条件,与市级医疗集团结对共享医疗资源。要深入实施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要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尽快实现户厕改革全覆盖,推动试点行政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源头减量。

(省人大代表、中国矿业大学校妇女委员会主任夏军武)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