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化料与颗粒料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效果的影响

2021-11-20 06:30王昆鹏王磊孙守旗孙成
水产养殖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克氏饵料规格

王昆鹏,王磊,孙守旗,孙成

(安徽省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蚌埠 233400)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具有低脂肪、高蛋白和味道鲜美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2020年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 年中国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总面积已达128.6 万hm2,其中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面积占其养殖总面积的85.96%[1],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之迅速,在水产养殖品种中较为少见。饲料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生产资料,随着饲料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营养学研究成果的层出不穷,膨化饲料应运而生。膨化饲料作为一种低污染、高转化率、浪费少的优质产品,在水产养殖中已体现优势,并被市场认可。但由于大多数克氏原螯虾养殖户从业经验少,膨化饲料价格高,养殖户对彭化饲料的养殖效果有顾虑,种种原因阻碍克氏原螯虾膨化饲料的推广。现于2020 年选择膨化料与颗粒料进行克氏原螯虾养殖效果对比试验,以期为产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及放养情况

克氏原螯虾虾苗平均规格为3.85 g/尾(约为260 尾/kg),虾苗规格整齐、四肢齐全、活力强、体表光滑、体色鲜艳,来自同一养殖塘,苗种转移时间不超过0.5 h。

放养密度为 10.5 尾/m2,放苗时间为 3 月 10 日上午。放养时注意轻轻分散投放,并避免虾苗产生应激反应。

1.2 试验方法及数据采集

在怀远县绿浩农业有限公司基地,选取6 个并排的塘口(由稻田改造而成),塘口规格为100 m×133.33 m,塘口具环沟,中间为平台,其中3 个塘口(一排A 号、一排B 号、一排C 号)用颗粒料投喂,另外 3 个塘口(二排 D 号、二排 E 号、二排 F 号)用膨化料投喂;颗粒料和膨化料的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粗灰分等水平相同,均由淮南旺贝源农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定制,两者均为沉性饲料,其各营养成分含量见表1。

表1 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 %

于 4 月 15 日—4 月 30 日、5 月 1 日—5 月 20日、5 月 21—6 月 5 日 3 个时间段采集数据,分别记录每个时段的捕捞量和销售金额。试验结束后,对数据汇总,比较两种饲料的养殖效益、回捕率、饵料系数和总产量。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为:养殖效益=销售额-养殖成本;回捕率=回捕尾数/放养尾数;饵料系数=饲料投喂量/(捕捞量-放养质量)。

1.3 试验准备与养殖管理

1.3.1 池塘 塘埂四周用石棉瓦制作成0.4 m 高的防逃墙,拐角呈弧形。塘口内的环沟宽为3 m,深为1.5 m,坡比为1∶1.5,环沟与田埂的水平距离为0.5 m,拐角处预留2.5 m 宽的进田机耕道。于2 月1 日注水至淹没大平台0.2 m 左右,浸泡一周后放水,再反复一次,然后全塘用漂白粉消毒,使用标准为22.49 g/m3,第2 d 开始注水至淹没大平台0.05 m 左右。进水口用80 目和6 m 长的网袋过滤野杂鱼及鱼卵。

1.3.2 水草种植 于2 月25 日种植伊乐藻,将其剪成小段,每根长0.1~0.15 m,其中15 根左右捆成一株,平台上按株距4 m,行距5 m 扦插。在环沟的斜坡上,离平面垂直距离0.2 m 处按株距3 m种植,然后用碳酸氢铵和磷酸一氢铵进行施肥,两者的施用标准分别为2.25 和0.75 g/m2。水草覆盖率控制在50%左右,若水草过旺,及时割除。

1.3.3 水质与底质管理 3 月1 日开始,慢慢注水至0.2 m 深左右,用碳酸氢铵、磷酸一氢铵和肥水膏(富含多种氨基酸、生物活性肽、多糖等)进行肥水,其施用标准分别为1.5,0.75 和3 g/m2。在养殖的过程中,逐渐加水至0.3 m 深左右。根据克氏原螯虾的蜕壳生长情况,每15 d 补充一次矿物质,每15 d 用碘制剂消毒一次,并用EM 菌和小球藻等动保产品调水一次,每7 d 监测1 次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pH 值、硫化氢和透明度等指标,若指标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要求,在适当时机采取措施,每20 d 交替使用过硫酸氢钾和芽孢杆菌进行改底,菌种改底选择晴天上午,使用时开启增氧机或者使用底部增氧产品。

1.3.4 病害防治 做好日常管理,如发现大批克氏原螯虾集体蜕壳,用聚维酮碘或者强氯精进行全池塘消毒,防止水霉病、纤毛虫病和烂尾病的发生;每20 d 用多维与中草药拌料投喂预防肠炎等疾病,每次疗程为3 d;若发生细菌性等病害,应及时使用药物治疗;如发现克氏原螯虾游到岸边、早上爬上水草等现象,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

1.3.5 投喂管理 克氏原螯虾按照“四定”原则投喂,每个池塘放入6 个规格为1 m×1 m 的料台,用来观察克氏原螯虾的摄食情况,其中环沟周边放4个,大平台上放2 个。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温度内,克氏原螯虾的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2]。试验初期的水温较低,投喂量为虾体质量的1.5%,每天16:00 前后投喂一次。在3 月中下旬,随着水温升高,克氏原螯虾的摄食量增大,投喂量逐渐增加到3%~5%。每天于 08:00 和 16:30 左右投喂 2 次,投喂量分别为全天投喂量的30%~40%和60%~70%。并经常查看料台以调整饲料投喂量。前期以环沟投喂为主,后期逐渐增大平台的投喂量,直至全稻田均匀投喂。在养殖过程中,若遇见天气不佳、蜕壳和水质变差等情况,应适当减少投喂量,但仍需投喂,避免因食物缺少导致克氏原螯虾互相残食,进而影响养殖效果。在克氏原螯虾因病害导致大量死亡时,停料1~3 d,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恢复投料[3]。饲料投喂要充足且均匀,克氏原螯虾分布多的地方要多投喂,防止相互残食。

1.3.6 克氏原螯虾的捕捞 从4 月15 日开始捕捞,采用大网眼的地笼,每口池塘放25 条。第一阶段捕捞>20 g 的个体,其中平均规格为25 g,小规格的个体放回塘口中继续养殖;第二阶段(5 月1 日—5 月20 日)使用的地笼网眼增大,捕捞>25 g 的个体,其中平均规格为30 g;第三阶段(5 月21日—6月 5 日)捕捞>30 g 的个体,平均规格为 35 g,6 月 5日清塘。

1.3.7 数据处理 数据用平均数(X)±标准差(SD)表示。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各组数据的组间差异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试验结果

2.1 对捕捞量及总回捕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显示,在前2 个捕捞阶段,颗粒料组的平均捕捞量显著低于膨化料组(P<0.05),而第3 个捕捞阶段的平均捕捞量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回捕率则表现为颗粒料组较膨化料组低13.86%,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表2 膨化料与颗粒料对克氏原螯虾同阶段的捕捞量及总回捕率的影响①

2.2 对养殖总产量和饵料系数的影响

试验结果显示,颗粒料组的克氏原螯虾平均总产量显著(P<0.05)低于膨化料组,平均饵料系数显著高于膨化料组,但两组的用料量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 3。

表3 膨化料与颗粒料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总产量、饵料系数的影响①

2.3 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试验中养殖成本包括饲料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中膨化料价格为5 000 元/t,颗粒料价格为4 500 元/t,试验期两者成本分别为(11 670.00±2 052.97)和(13 533.33±1 059.87)元。其他成本包含苗种、塘口租金、动保产品、电费和人工等成本,其中田地年租为1.5 元/m2,种养模式为一季虾一季稻,试验租金成本为0.75 元/m2,虾苗来自同一大塘口,价格为10 元/kg,动保费用和其他费用每个塘口相当,都为0.30 元/m2,2 个试验组其他成本均为23 384.00 元。

试验结果显示,2 个试验组养殖成本的差别为饲料成本,但两组差异不显著。销售额两组差异也不显著,但膨化料组的利润较颗粒料组高24.18%,且差异显著(P<0.05)。具体如表4 所示。

表4 膨化料与颗粒料对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效益的影响①

3 讨论

3.1 对捕捞量及总回捕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捕捞中,所用的地笼规格相同、数量较足且分布相同,但膨化料组平均捕捞量显著高于颗粒料组(P<0.05),在这2 个阶段膨化料组的克氏原螯虾整体生长速度比颗粒料组快,这与膨化饲料对草鱼[4](Ctenopharynodon idellus)和鲤鱼[5](Cyprinus carpio)的生长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一些鱼类,摄食膨化料与颗粒料没有显著差别[6]或者膨化饲料没有优势[7]。密度也是影响克氏原螯虾生长的一个因素[8-9],第二阶段存塘虾密度相对低,生长空间得到释放,克氏原螯虾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这是第二阶段捕捞量比颗粒料组大的另一个原因。第三阶段因为膨化料组克氏原螯虾的存塘数量少于颗粒料试验组,故膨化料组的捕捞量小于颗粒料组。

在试验中后期,颗粒料组克氏原鳌虾密度相对较大,出现互相残食和死亡现象较多,这是颗粒料试验组的回捕率比膨化料组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严维辉等[10]的研究也表明,克氏原螯虾养殖密度越高,种群内互相残食的情况越严重,死亡率也越高。刘国兴等[11]的研究结果也显示高密度养殖会使克氏原螯虾残肢率升高。

3.2 对养殖总产量和饵料系数的影响

试验中,颗粒料组克氏原螯虾平均总产量比膨化料组低20.98%左右。一方面,颗粒料组因相互残食等原因,使克氏原螯虾的损耗较多,导致回捕率低,养殖总产量也相对低。另一方面,在第一与第二阶段,膨化料组的捕捞量较大,使密度降低较快,残食现象少,总回捕率高,养殖总产量相对较大。

膨化料在熟化度、粉碎细度和含粉率等方面比颗粒料有优势,其中粉碎细度高,能够使饲料在肠道中被充分消化吸收;熟化度较高,能够减少消化负担,使饲料尽快被消化利用[12];含粉率低,可减少饲料的浪费。膨化料组的饵料系数比颗粒料组低,说明克氏原螯虾对膨化沉性料的利用率高于颗粒料,在对泥鳅[13]和鲟鱼[14]等品种的研究中也发现此种情况。

3.3 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试验结果显示,膨化料组的效益显著高于颗粒料组。2 个试验组成本上的差别主要来自饲料,膨化料的单价虽然比颗粒料每吨贵500 元,但膨化料组的克氏原螯虾同时期生长快,养殖产量、回捕率和养殖效益相对较高。此外,由于膨化料利用率高,对水质与底质方面造成的危害要低于颗粒料,在实际生产中,也可减少水产动保产品的使用,所以膨化料的养殖效益更优于颗粒料。

4 结语

研究认为,膨化料组的饵料系数、捕捞量、回捕率和养殖效益明显优于颗粒料组,采用膨化料养殖克氏原螯虾可提高养殖效益。试验是在实际的生产中进行,而对于实验室的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另外,成虾的价格波动较大,售价也可能跌破养殖成本,养殖户会减少投入而选择低廉饲料,因此如何选择饲料类型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克氏饵料规格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螺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价值
香饵
香饵
闭月羞花
千里求师
藤——致树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