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危险因素分析

2021-11-20 07:18张三利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维持性白蛋白肾功能

张三利

终末期肾病是各类慢性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患者因肾衰竭而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即通过仪器代替肾脏原有功能,将机体内无法及时排除的毒素排出体外,以避免因毒素淤积而导致的恶心、呕吐、水肿等一系列并发症,延续患者生命[1]。残余肾功能即肾损伤后健存的肾单位,石丽丽等[2]研究发现,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机体残余肾功能有所降低,其受患者个体差异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降低速度不等,最终导致肾功能完全丧失。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缓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对改善患者症状、维持生命延续具有重要意义[3-4]。为此,本研究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对策,避免或延缓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59例患者,其中男94例,女65例;年龄45~73岁,平均55.43±6.37岁。纳入条件:伴有长期肾病,且已发展至终末期;符合血液透析治疗相应指征,且透析频率为2~3次/周;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且能够按时接受相应调查及检测。排除条件:因急性肾衰竭而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预期寿命<6个月;伴有肿瘤或其他危重症疾病;患者进行肾移植治疗或肾功能完全丧失;在本次治疗研究前接受过腹膜透析。根据3个月内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尿素氮(BUN)清除速率,将患者分为高残余肾功组、低残余肾功组及无残余肾功组。无残余肾功组:RRF下降速率<1.0 ml/min;低残余肾功组:RRF下降速率≥1.0 ml/min,RRF下降速率≥0.5 ml/(min·月);高残余肾功组:RRF下降速率≥1.0 ml/min,RRF下降速率<0.5 ml/(min·月)。

1.2 调查内容

①基础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②疾病资料:各类型肾脏原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入组时伴发疾病;③ 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合并糖尿病、血β2微球蛋白(β2-MG);④记录患者透析期间总尿量、透析时间、透析期间尿素氮( BUN)浓度、初次透析后BUN浓度、再次透析前BUN浓度;⑤BUN清除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构成比较采用多样本比较的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现状

高残余肾功组患者最多,占58.49%,高于低残余肾功组及无残余肾功组,见表1。

表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现状

2.2 影响残余肾功能下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β2-MG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残余肾功能下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

2.3 影响残余肾功能下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残余肾功能水平作为因变量,将在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变量赋值表见表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血清白蛋白、合并糖尿病、β2-MG均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3 变量赋值表

表4 影响残余肾功能下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常用的替代疗法之一,但却不能保护RRF ,相反,很多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后肾功能迅速丧失,使得其不得不依赖透析,有的还出现严重并发症[5]。 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逆转患者的肾衰竭发展趋势[6]。了解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进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延缓病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患者RRF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残余肾功组、低残余肾功组及无残余肾功组,其中高残余肾功表明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速度较慢,低残余肾功表明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速度较快,而无残余肾功表明患者肾功能完全丧失[7]。研究结果显示,此类患者中以高残余肾功组患者最多,但仅占全部患者的58.49%,高于低残余肾功组及无残余肾功组,且无残余肾功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12.58%,与张跃男等[8]学者研究结果相符,表明目前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速度较快。

RRF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肾脏仍然保留的少于正常功能的 10% 以下部分肾功能,不足以维持生命,但对维持营养和血压仍然有着很大的作用[5]。本研究显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及β2-MG为导致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1)合并高血压:血压升高与残余肾功能下降速度呈正相关,血压升高,残存的肾单位高血流、高灌注程度进一步加重[9];随着高血压病程及严重程度的加重,发生肾脏小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体征的概率也随之提高,进而加重肾脏功能的损伤;黄少珍[10]等学者指出,血压升高还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邻的肾单位进一步出现高灌注现象,使患者肾功能进一步降低。

(2)合并糖尿病:陶涛[11]等指出,高血糖可诱导机体高血脂、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残存肾单位因供血不足而影响其原有功能;另外,多数终末期肾病患者病情源自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水平越高,表明肾功能越差,而肾功能的丧失又导致血液中的糖分难以被机体吸收,造成血糖的继续升高,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导致患者肾功能完全丧失[12]。

(3)血清白蛋白: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血液胶体渗透压逐渐降低,组织内水分向组织液转移,使组织液含量增加,影响血管再充盈能力,残余肾单位因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而出现缺血性损伤。同时,赵茜芸等[12]研究发现,透析治疗期间残余肾功能的下降与炎症反应存在密切关联,而血清白蛋白为体内负性急性期延迟反应蛋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残余肾小球因炎症反应而受到破坏,以达到避免残余肾功能下降速度过快的目的;

(4)β2-MG:有研究发现[13],β2微球蛋白毒素(β2-MG)的升高可导致左心功能不全或心输出量降低,肾脏循环血量减少,进一步影响肾功能。

根据以上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透析前血压、血糖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监测,加强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监护;由于多数患者长期忍受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透析期间,加强心理干预,播放舒缓的音乐,邀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给患者以希望;讲解情绪与机体免疫力的关系[14]。残余肾功能的降低主要与肾单位缺血有关,指导患者合理膳食,纠正肾性贫血,如:摄入充足蛋白质,以每天 1.2~1.48 g/(kg·d)动物蛋白为主;摄入充足热量,保持在 522.5~606.1 kJ/(kg·d),主要以脂肪和糖类提供为主;限制钠盐与水的摄入量,每日进水总量(ml) = 前 24 h 尿量+500 ml,透析当日可增加透析超滤量,每日钠盐摄入量不得超过 5 g,无尿时每日 1~2 g,禁食咸菜、酱等腌制品,过量可增加发生高血压、水肿的概率;限制钾元素摄入量,禁食蘑菇、浓茶、肉汤、巧克力、坚果等含钾元素高食品;限制进食动物内脏、蛋黄、黄豆、奶类、花生类等磷含量高的食物[15]。通过以上措施,以延缓残余肾功能降低速度。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β2-MG、合并糖尿病,而血清白蛋白为保护因素,应加强透析治疗前评估工作,保证患者透析期间心态平稳及适当扩容等,以降低患者透析期间残余肾功能降低速度。

猜你喜欢
维持性白蛋白肾功能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