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对贫困地区现状研究
——以陕西省山阳县为例

2021-11-20 11:15刘春晖
山西农经 2021年20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用地

□刘春晖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着人类土地资源的分配和社会经济发展,而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土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为相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可行性方案[1]。着眼于全面脱贫背景下社会相对贫困问题,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研究来分析相对贫困地区现状。

2020 年2 月,陕西省山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各项政策促进该县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变化,将其作为研究区域具备典型意义。利用单一地类变化速率和地类转移流向研究,分析相对贫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试图为相对贫困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及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预处理与研究思路

1.1 研究区域

山阳县地处秦巴山区陕、鄂两省交界处,地形复杂,中北部高,东西南三面低,县域面积3 535 km2,总人口约46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 年的46.42%下降到2019 年末的1.02%,贫困县摘帽各项指标达到退出标准,属于相对贫困地区,具有代表性。现阶段,山阳县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全面脱贫工作完成,山阳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

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为地理空间数据云上获取的landsat 8遥感影像,经处理获得2014—2019 年山阳县土地利用图及2014—2019 年山阳县生产总值数据。

2 研究分析

2.1 面积变化分析

通过ArcGIS 软件中的矢量化数据属性表中地类总量计算和工具箱的数据处理分析、统计等功能,对山阳县两期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并对单一地类面积变化比重和速率加以计算分析。

式中:K代表研究时段内山阳县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Ua和Ub分别代表研究时段开始和结束时山阳县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T代表研究时段[2]。

山阳县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变化最直观地表现在区域人口和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方面。2014—2019 年,建设用地增长94.88 km2,直观反映出山阳县迁入人口以及经济在逐步增长。山阳县近些年对现代农业偏向发展力度大,耕地面积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但是,山阳县林地及水体面积相较其他土地类处于较低状态,反映在摆脱贫困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影响,当地环境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推动与发展。

2.2 地类转移流向分析

转移矩阵可全面深入地描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特征和各种地类变化的方向,被国际和国内广泛应用[3],其计算式如下。

式中:S表示面积,n表示土地利用变化种类总数,i表示研究初期的土地利用类型,j表示研究末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利用ArcGIS 的工具中的叠加运算对山阳县2014 年与2019 年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以发现,2014—2019 年山阳县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流向变化中,最为显著的是建设用地、耕地和草地之间,并且整体上呈现各地类向耕地与建设用地两种类型流入的变化特点。初步判断山阳县近6 年主要发展方向是耕地扩张及地区建设,并利用该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及经济的发展。但是,地区建设和耕地扩张应该把握好程度,建设用地的发展对耕地的依赖性较大,过量发展会影响地区农业发展及粮食产量,相反,耕地过量扩张会挤压建设用地的发展空间[4-5]。

表1 2014—2019 年山阳县土地利用转移矩阵(percent)

3 结论

依据山阳县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对2014—2019 年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和类型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论如下。

(1)2014—2019 年,山阳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且具有偏向性,大面积的土地利用流向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其中,耕地变化面积和比重最大,这也是山阳县精准扶贫开始致力于发展现代化农业、加大生态扶贫力度和移民搬迁扶贫力度所带来的变化[6]。

(2)2014—2019 年,山阳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经济影响较大,建设用地和耕地大面积增加,推动了县域综合能力逐步上升,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山阳县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随着工业用地的建设不断快速发展[7]。总体来看,山阳县近6 年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但畜牧业和种植业发展程度依旧不高,仍需进一步推进。在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增加的过程中,水体和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减少幅度较大,在相对贫困背景下发展经济仍需注意环境保护[8-9]。

由此可见,土地所有权关系和土地利用率的变化影响着土地利用模式。陕西省山阳县作为国家典型深度相对贫困地区,贫困程度复杂、贫困原因多样。纵观2014—2019 年,山阳县利用科学的土地利用模式稳步甚至高速发展,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本研究认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能够快速推动相对贫困地区发展和精准扶贫进程[10-11]。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研究地区气候、结构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开发适应各相对贫困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为精准扶贫工作带来新气象[12-13]。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耕地用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基于“风险—效应”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识别与测度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GIS⁃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