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民族地区社会转型中群众工作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2021-11-20 11:20廖胜平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群众工作社会转型广西

廖胜平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南民族地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改造,西南民族地区也发生了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根本性变化。广西在新旧社会的转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从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这次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主要有积极广泛发动群众、不要包办代替,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给予实在利益,讲究正确方式方法、注重具体细节等。时至今天,这些成功的经验尚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启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广西;群众工作;社会转型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1.03.003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1)03-0021-06

习近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1]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对旧社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从而使社会转型得以顺利进行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广西在对旧社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积极广泛发动群众、解决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切身利益,采取了正确的方式方法、注重具体细节,使社会转型得以顺利平稳地进行。

一、群众工作的基础:广泛发动群众,不要“包打天下”

新中国成立前,西南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非常渴望人民政府能为他们撑起一片天,开启他们幸福安康的新生活。但是,我们不能越俎代庖、包打天下。毛泽东指出:“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是可以改革的。但是,这种改革必须由少数民族自己来解决。没有群众条件,没有人民武装,没有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就不要进行任何带群众性的改革工作。”[2]25

广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改造中,注重启发群众觉悟、广泛发动群众。在城市基层政权改造和民主建政的过程中,桂林市通过实践总结出:“因改造旧街政权这一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斗争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必须发动群众而造成热潮的工作。由于自己主观力量不够与群众的觉悟程度没有普遍提高等,因此宣传群众是工作开始的一个最主要最基本的工作,同时也只有做好了宣传工作,一切工作才能展开。故这项工作在时间分配上也较长。”[3] 1952年,桂林市委书记段远钟在大会上批评了和平建政的缺点,指示要通过“群众性的运动”来建立街道基层政权[4]。在此后的建政中,工作干部白天访贫问苦,对象以工人家属及劳动人民为主;晚上进行小组漫谈和学习。经过细致的群众工作,干部对群众的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通过诉苦会,群众的觉悟逐步提高。乐锦路一个卖小菜的妇女在诉苦会的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就跑去对建政委员刘玉英说:“我也是受苦的,就是不卖小菜也要参加建政。”[5]广西民政厅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半年来,建政工作证明,要把建政工作做好,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没有群众觉悟的提高,政权是建设不好的[6]。

在改造妓女中,桂林市很好地运用了“诉苦”和“算细账”来发动群众:深入算细账、诉苦,培养积极分子、培养苦主,组织控诉是与恶势力分家、使思想普遍觉悟的成败关键。在诉苦中,触动了苦处,每个人都哭了。在结束会上,几个模范都说:“要不是共产党救了我们,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光荣,我们永远也不忘共产党给我们的好处,我们应当积极响应号召,努力生产,努力学习,报答毛主席。”[7]在“诉苦”的阶级教育中,“谁养活谁”是主要关键。柳州市政府民政科科长陈乃麟为训练班作了一个“谁养活谁”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妓女制度和封建制度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剥削是她们沦为妓女的根本原因,号召大家为消灭妓女制度而斗争。随后由民政科干部深入启发她们:“鸨儿们的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钱从哪里来的?姐妹们用肉体给她捞钱、何以还挨饿受冻?”经过反复討论,大家终于在思想上弄明白:不是老鸨养活姐妹们,而是受难姐妹们养活老鸨[8]。

在农村土地改革中,陶铸指出:“地主当权派未打倒,地主威风仍在,群众还未发动起来和树立了初步优势,便急于分配土地,结果是这种土改是很‘夹生的,必须重来一遍,实际是欲快反慢。”[9]11陈漫远也指出,“如何展开反霸斗争?最主要的是发动群众,以贫雇农为骨干,团结中农,打倒地主恶霸(即地主阶级的当权派)”“没收分配恶霸地主财产必须经群众充分讨论,由群众自己动手。反对那种不经群众讨论,由干部一手进行没收分配,按份分发给群众的包办代替作法”。[9]23、25容县厢西乡在土改工作总结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收分配是土改中极复杂而繁重的一项工作,任何粗枝大叶都会遭受失败,任何干部都没有本领包办得了,也代替不了的,必须群众大家一致动手起来才能解决问题。”[10]1951年底,广西在土地改革中,深刻揭示了包办代替思想和形式主义的来源及危害:包办代替的来源,是不相信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事务主义;形式主义的来源,是不关心群众真实利益的急于求成,不从实际出发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式,一种实质——就是没有真正的群众观念。其结果也是一样的——群众发动不起来,地主阶级不能真正打倒。所以,包办代替和形式主义是发动群众中最危险的敌人[11]。

二、群众工作的核心:解决实际困难,给予实在利益

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孤立地进行,一定要结合生产工作具体情况,解决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关于广西土地改革,刘浩东在《和贫雇农生活在一起》一文中指出:“解决群众目前的实际困难,抓住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关键。如赵家屯和墟上很好地解决了贫雇农缺‘垫脚粮,缺乏耕牛、种子等春耕生产的困难后,贫雇农情绪提高,工作很快地顺利展开。”[9]400

关注群众最实在、最迫切的生活生产问题,是群众工作得以开展的核心。1952年,桂林市有回族群众3 581人,他们以屠牛、竹筷手工业、行商小贩为多,以小饮食店及杂贩、农业生产为次。由于受反动政府的歧视剥削,加上生活习惯的特殊及工商业经营方式方法的保守落后(如西外街的竹筷百年来几乎没有变动),因而生活比较艰辛。1952年,省政府2次拨给回族群众救济款共计47 503 500元(旧币,下同),另有战情费补助6 111 500元。桂林市按照上级指示和回族群众的具体情况按自报公议互相评比的方式评定三个等级:甲(163人,占全市回族群众人口5%)、乙(835人,占全市回族群众人口7%)、丙(1 037人,占全市回族群众人口30%)。得到甲等救济金的群众,一般都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生产上亦有了资金。如西外街麻玉珍(寡妇)一家4口,原以卖小菜为业的,因缺资本生意做不下去,影响了生活,得到救济金后生意就做得好了;马慧君一家5口,原无职业,得救济后做了小贩。得到丙等的回族群众,一般都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一些问题,生产方面亦得到添补。回族群众自政府发给救济金后,普遍反映“政府对我们回族照顾太好了”!西城路回民妇女宋湘光说:“在毛主席领导下,我们回族才有今天,我们要好好地做才能对得起毛主席。”[4]对于少数民族群众,除了救济,桂林市还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回族群众三大节日都根据国务院的规定放宽宰牛尺度、予以免税,并给回族干部职工放假;桂林市合作联社协助西外街已陷入失业、半失业状态的从事竹筷手工业的回族群众组成生产合作社,打开了销路,带动了全街竹筷业的繁荣,解决了1 000余人的生活问题,得到了回族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民政部门与建设部门联系,根据回族群众的要求和反映,在其部分聚居区修了路、桥,装了电灯。在救济方面,对少数民族也有一定的特殊照顾,如放宽贫困少数民族子女助学金的发放条件,贫困少数民族公费医疗专款,1953年全年支出医药费用25 529 300元[12]。

除了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实际困难,人民政府还特别关注群众的身体健康。1952年,桂林市共发出门诊免费证12 345份,免费留医证384人。在9月至12月间,试办了贫困孕产妇婴儿的补助工作,共补助586人,计支出人民币27 031 200元。补助工作产生了良好效果,1952年1至3月,全市婴儿死亡率为35%,9月至11月降低到19.5%(当然这和爱国卫生运动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分不开的)[4],降低了将近一半,可谓立竿见影。时至1953年,全市共发放救济金达到233 976 883元。除了发放救济金,民政部门还因人施策,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如主动争取银行两次给漓江街的渔民贷款,共计6 470 000元;修整或添置了生产工具,确实贫困的则予以救济,基本上解决了他们生活和生产中工具缺乏的困难。1953年12月23日,又在一区九岗岭组织了9个贫困市民(其中有甲类救济户1人,乙类救济户1人,丙类救济户2人,未曾登记的对象3人,技师2人)生产竹筷,后发展至18人,每月最高的收入达20万元,一般的也有七八万元,基本上解决了这些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困难[12]。1953年柳州市出现旱灾并连续发生火灾,人民政府及时给予救济,包括其他救济全年共计10 428人,共发出救济款204 646 200元,基本上解决了贫困市民的生活问题。在救济的同时,人民政府对部分有依赖思想的群众进行了教育,群众非常理解并愉快地接受。有的群众说:“我们只有从生产着想,否则个个伸手向政府要钱,柳江河水要多了也会降低几尺寸的。”桂柳路农民王乃说:“这次大火灾要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代,我就投井了,但看到政府这样的救济我们,我死的念头就没有了。”[13]

1952年,为恢复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改善少数民族生活,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广西将中央贸易部贷款315亿元、中央人民银行贷款200亿元、中央内务部补助费30亿元、中南投资100亿元、救灾款70亿元、省救灾款30亿元、农林厅贷款29亿元(此29亿元中南尚未核发),加上1951年低价收购三江木材罚款35亿亦充作投资,总共809亿元,作为少数民族生产经费[14]。除了基本生活保障,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建设。1951年11月,广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指示,在少数民族较多的三江、龙胜等38个县及十万大山区设立民族小学,每县至少一所,招收少数民族儿童入学。其中具体布置为三江6个班,龙胜5个班,隆林、平果、罗城等三县各4个班,田林、都安、融县等三县各3个班,贺县、东兰、凌乐、宜山等四县各2个班,全县、灵川、兴安、灌阳、永福、资源、百寿、恭城、荔浦、蒙山、镇边、德保、田阳、田东、凤山、河池、南丹、环江、天峨、忻城、象县、鹿寨、平南、桂平、马山、镇向等26县及钦州专区属十万大山各1个班。另外,在修仁、三江两县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地区各建卫生院1所。1952年在全省少数民族中接种牛痘20万人,霍乱预防注射1万人;训练种痘员300人,防疫员100人,妇幼保健员200人[15]。

关心群众切身利益还要为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减负”。当时,广西基层有些地方普遍存在五多现象:任务多、领导多、组织多、兼职多、会议多。桂林市针对群众反映基层街道会议多(全体居民参加的会议,在运动月中最少有10次,多时达到20次,每个居民3天至少参加1次会议,干部则多达40多次,比群众多上1倍)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要求统一控制会议,减少街道会议。其中,群众会议一般情况下每月召开街民大会1次、居民小组会3次,如不召开街民大会可增加居民小组会1次,即每月只能召开群众会议4次,由区和街统一掌握;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擅自增加群众会议次数。对于干部,一般情况下街道居民委员会及民政、文教、治安保卫、卫生、调解等5种工作委员会每月可开会2次,区政府每月可召开街主席文书会议4次,区政府各部门每月可分别召集属于本部门业务的街道工作委员会议1次;遇有中心运动再由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定;街妇女代表委员会每月可开2次会议[16]。北流县(今北流市)也规定:控制会议,节省民力以达政简民勤;应该尽量少开群众大会和乡人民代表会;乡的代表会议,除人代会按规定召开外,其他必须报经区批准之后才能举行;县区级领导不应不分輕重缓急,随意指令乡干部开群众大会或代表会议;给乡干部布置任务时,应一并告知办理办法;乡干部也不得随意召开群众大会或代表会,应将工作任务加以研究合并之后,多以委员会和小组会解决;农忙季节应尽可能少开会议[17]。从这些具体而明晰的规定,充分反映人民政府以人为本的人民情怀,以便人民群众集中精力和时间搞好生产经营,也使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

三、群众工作的关键:采取正确方法,注重具体细节

一是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和形式,这样可以事半功倍。首先,发动群众一定要讲究方法。广西省人民政府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乔晓光在总结广西土地改革的经验时,对发动群众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三点:一是根据群众的既有经验,即从农民历史上经历过的事实去发动;二是根据群众现实的切身经验去发动;其三是根据群众当前的迫切要求去发动[18]。其次,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师公戏、木偶戏、展览、采茶(唱调子)、观电影或话剧等,多管齐下进行群众工作。广西各地老百姓有唱山歌的传统。在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岑溪就利用了唱山歌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其中有这样一首生动形象的山歌颇具代表性:“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毒中更有毒,最毒地主心。吸尽农民血,抢掠又奸淫,今天算清罪,血债要还清。”[19]在宣传贯彻新婚姻法运动中,有的地方组织群众观看《梁山伯与祝英台》《王香兰的亲事》《罗汉钱》等桂剧和话剧,一连3晚,效果很好。

二是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循序渐进开展工作。张云逸在邕宁五塘检查试点工作队工作时指出:“大家若要搞好群众工作,真心真意的替人民做事,那么大家必须要多接近群众,解决群众的迫切要求。农民生活困难,就要发动减租退租,组织农会;土匪特务危害农民的生命财产,我们就要帮助他们组织民兵。使他们和我们更亲近,和农民们打好感情。农民们要招呼你做‘先生就不好,要叫你‘老王‘老李就不错了。古语说‘黄连苦,贫苦更苦。农民们给李、白匪帮统治得太穷了,我们随时都要把农民们的痛苦放在心上。”[20]

开展群众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1952年,桂林市收容所在总结经验的时候归纳出3条:一是培养利用积极分子是组织教育群众的好方法。在进行学习中,曾挑选了一批积极分子,掌握领导小组活动方法,起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工作的进行;二是召开诉苦会,以苦引苦,是教育提高改造游民的好方法。在诉苦大会前,要做事先准备,把诉苦的对象培养成熟再诉。由于诉苦情绪的高涨,掀起了诉苦高潮,激起了大家对敌人的愤恨。如胡吉安诉得痛哭流涕,很多人都上去诉,这样逼使李小学、黄炳华(均为地主)等坦白了自己改名换姓的错误,痛恨自己地主家庭的罪恶;三是针对思想顾虑进行思想教育,是稳定游民情绪,消除混乱思想的好方法。当游民初进收容所时,顾虑重重,一心想要逃跑,情绪很恐慌,经过说服教育及生活上的照顾,他们消除了各种怀疑和思想顾虑,稳定了情绪[21]。

三是要实事求是维护群众利益,善于从细节入手。1952年5月28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县一级的大瑶山自治区。设立大瑶山自治区的初衷是从政治层面考虑: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他们为了分化瑶族人民,而将他们分成7个片区;新的人民政府为了融合此前碎片分割的瑶族同胞,就单设一个瑶族同胞的行政区。但是,经济上的弊端很快就显露出来。因为汉族多居住在平坝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而瑶族基本生活在山区,资源相对匮乏,经济也相对落后,单独设区从某种程度上切断或阻碍了瑶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和优劣互补,不利于经济发展。针对此弊端和短板,党委和政府很快调整了大瑶山自治区的区域边界。广西各地也吸取了经验教训,从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地设立民族自治地方。

开展群众工作,要善于从具体细节入手。桂林市在民主建政中,规定改造街政权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召开街代表大会、街民大会和居民小组公民會三个会,其中居民小组公民会最为重要。如何开好这三个会,组织者充分考虑了许多细节,如选择适当的时间(群众空余时间与休息时间)与地点(群众住处附近的易于集中的地方);耐心地听取群众发表意见;到会的人数尽量要到齐,同时要求当家的以及成年的人参加;会外会内多注意宣传纪律和秩序,并注意随时揭发特务谣言;开会地方最好能有座位;等等[3]。

毛泽东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2]449政治工作不局限于经济工作,它还是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启发了民众的觉悟,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新中国成立之后,广西在社会改造中,用“诉苦”“算账”等方式从思想上启发农民、发动群众,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动员,迅速完成了新旧社会的转型,并且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61.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桂林市民政科.桂林市改造街政权工作总结(1951年)[Z].桂林市档案馆馆藏资料,13-1-9.

[4]桂林市民政科.桂林市1952年民政工作总结(1953年1月)[Z].桂林市档案馆馆藏资料,13-1-17.

[5]乐群街(重点街)民主建政工作总结(1952年)[Z].桂林市档案馆馆藏资料,13-1-17.

[6]广西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民政会议总结(1951年12月12日)[Z].武鸣县档案馆馆藏资料,42-1-9.

[7]桂林市民政科.桂林市人民政府民政工作总结报告(1951年11月)[Z].桂林市档案馆馆藏资料,13-1-10.

[8]柳州市妓女处理委员会.柳州市妓女改造训练班工作总结(1951年11月1日)[Z].柳州市档案馆馆藏资料,59-1-16.

[9]广西省人民政府土地改革委员会.土地改革重要文选与经验汇编(上)[M].出版社不详,1953.

[10]杨明.容县厢西乡土改试点没收征收分配总结[J].广西土改,1951(4).

[11]广西省人民政府土地改革委员会.土地改革重要文选与经验汇编(中册之一)[M].出版社不详,1953:67-68.

[12]桂林市民政科.1953年民政工作总结[Z].桂林市档案馆馆藏资料,13-1-33.

[13]柳州市民政科.1953年工作总结[Z].柳州市档案馆馆藏资料,59-1-25.

[14]广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少数民族生产经费分配及发放办法的规定(1952年3月3日)[Z].玉林市档案馆馆藏资料,30-1-15.

[15]广西省人民政府土地改革委员会.土地改革重要文选与经验汇编(中册之二)[M].出版社不详,1953:680-681.

[16]中共桂林市委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纠正街道工作混乱的决定(1953年7月18日)[J].广西政报,1953(6).

[17]关于改进乡村组织形式与乡村干部的工作制度的意见(草案)(1952年9月15日)[Z].北流市档案馆馆藏资料,3-4-1.

[18]广西省人民政府土地改革委员会.土地改革重要文选与经验汇编(下)[M].出版社不详,1953:80-81 .

[19]中共岑溪市委党史办公室.中国共产党岑溪历史第一卷(1921-1978)[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106.

[20]本书编写组.张云逸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469.

[21]收容所工作总结(1952年)[Z].桂林市档案馆馆藏资料,13-1-17.

责任编辑:王   旭

猜你喜欢
群众工作社会转型广西
聚力铸造基层治理的“数字底座”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互联网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双城记》
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