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统战语言风格研究

2021-11-20 00:43古云惠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风格来源

古云惠

摘 要:习近平统战语言是新时代统战思想的外在表现和基本载体,具有高度凝练、内涵丰富、善用比拟、生动活泼、用词平实、温暖质朴、引经据典、寓意深远等基本特征。习近平统战语言风格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有着特定的依据,既离不开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华古典文化、人民群众话语三种表述方式的影响,也离不开实事求是、勇于担当、为人民服务、与时俱进四种精神的引领,还离不开信念、传承、学习、真理和情感五种力量的支撑。

关键词:习近平;统战语言;风格;来源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1.03.007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1)03-0046-04

语言实质上是思想理念的外溢形式,正如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1]。符合人民群众心理特点和认知需求的语言能够很好地起到打动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统一战线工作进行了创新发展,开创了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不仅要从具体内容上理解习近平对统战工作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还应该从表达形式上深刻把握习近平统战语言的鲜明特征。因此,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思想传播的视角出发研究习近平统战语言的风格及其形成依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习近平统战语言风格

习近平统战语言作为新时代统战理论和实践的有形表达,兼具政治性、政策性和艺术性,呈现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温暖质朴、寓意深远等基本特征。

(一)高度凝练,内涵丰富

凝练的语言能够彰显话语表述者的底气和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从战略谋划层面,针对长期以来“统一战线不统一”的问题,提出加快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论断。这一论断虽然形式上简短精悍,但内涵却十分丰富。具体来看,包含了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地位,对象和范围,方式和方法,优势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在具体工作层面,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制度效能论”“新型政党制度”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统战概念,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内涵和鲜明特征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和阐释。在政商关系上,以“亲”“清”二字精辟概括了新时代企业家和政府之间真挚诚恳、干净透明的关系。此外,还将“共同体”这一内涵丰富的词语运用于统一战线的语言表达,在民族关系和国际社会方面分别前瞻性地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概念,借以表达中国各族人民命运相连、世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唯有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的价值理念。诸如此类的统战话语还有很多,虽然论述的具体内容各有所指,但是都共同显示出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特征,彰显了习近平扎實的学理修养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二)善用修辞,生动活泼

话语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交往的工具表征,生动形象的话语有利于听众听得进、听得懂。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习近平深知生动讲述政治话语的重要性。在论述统战工作时习近平常通过运用各类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巧用比喻,提升表达的生动性。如把各族人民群众比喻成石榴籽,希望各族人民能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强调各族干部群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将新疆和南疆的关系比喻成“一盘棋”和“棋眼”的关系,突出了做好新疆的团结稳定工作要注意抓住南疆这个“牛鼻子”;在谈及新媒体统战工作时,把网络经营者比喻成“搭台”的,把活跃的网络人士比喻成是“唱戏”的,借用“搭台唱戏”来形容当前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对象的属性定位。二是善用短句和词语叠加,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在论述新时代多党合作的要求时,提出了“四新”“三好”的要求,即“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建设要有新面貌”,民主党派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 “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三)用词平实,温暖质朴

在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过程中,习近平从民众的普遍认知能力出发,将人民群众所熟知的学习概念、生活概念和网络语言等引入统战工作的语言中。一是赋予“最大公约数”与“同心圆”这两个数学概念以统战内涵。习近平强调,“要尽力找到最大公约数,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尽可能延长多样性半径,画出最大同心圆”[2]。短短一句话,清楚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统一战线的目标旨归。二是用“福祸”“家庭”“成员”等词语来阐明民族关系,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3]。三是将“朋友圈”这一网络词汇运用至统一战线论述。“朋友圈”作为新媒体语言的发展衍生,人民群众再熟悉不过。习近平适应群众的认知需求,提出了“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铁不铁”[4]562。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政治论断。此外,在论述新时代要不要统一战线这个深刻的现实问题时,习近平也用质朴的语言指出,“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4]556。

(四)引经据典,寓意深远

通俗易懂的历史典故蕴含着古人高超的实践智慧,能够大大提升语言的表达魅力。习近平在论述统一战线时,时常引经据典,用鲜活的故事把深刻的道理呈现出来。比如,在论述新时代为什么还要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时,引用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典故和俗语。其中,“开弓没有回头箭”意在表明事情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则是比喻人多力量大。习近平引用这些话语,旨在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谈到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时,指出“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鼓励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多讲批评的话、讲有用的话。再比如,习近平寄语知识分子时,希望广大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同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从个人成才和国家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对广大知识分子寄予爱国、报国厚望,充分彰显了大国领导者的人文情怀和广阔胸襟。

二、习近平统战语言风格的形成依据

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的文学修养等。习近平统战语言风格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三种表达方式的影响、四种精神的引领以及五种力量的支撑。

(一)三种表达方式的影响

习近平统战语言风格的形成受到了三种表达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写作风格。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能够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并得以创新发展,显示出经久不衰的活力,除了理论的科学性之外,也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展现出来的美学艺术密不可分。习近平十分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把握了科学真理,还领会了艺术情致,吸纳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内容丰富、情感强烈、表达严谨、简洁和精辟的文本特点,其统战语言中时常引经据典、善用修辞、简洁明快等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语言表达方式借鉴最鲜明的体现。第二种是中华古典文化表达方式。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曲艺等都是表达中华古典文化的重要形式,具有简短精炼、平仄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中,许多长句、短句相结合的统战语言和中华古典文化极具韵律感和节奏感的表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这些极具韵律感和节奏感的语言充分激发了受众群体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从而使统战理念和统战方法得以较好地接受和传播。第三种是源自人民群众的话语表达。语言作为内在思想和观念的外化表现形式,从根本上说其起源和生成基础不是表达主体的驱使和强加,而是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5]有关。同样,习近平统战语言风格的形成也是源自人民群众实践的启发。从基层到地方,再从地方到中央,習近平在多年的从政实践中,接触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群众,在与群众交流过程中,吸纳了人民群众的表达方式,使其统战语言形成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大众化特征。

(二)四种精神的引领

习近平统战语言风格的形成不仅受到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华古典文化、人民群众话语表达方式的影响,还与四种精神的引领密不可分。一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习近平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论述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时,率先垂范,力戒长话、空话、官话、套话、虚话,既肯定统一战线在服务改革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统一战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统一战线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其论述客观全面,从不避重就轻、掩饰问题。二是勇于担当的精神。统一战线作为党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需要切实发挥好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作用,习近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掌舵人,从历史传承中庄严接过接力棒,以高度的责任感承担起了发展统一战线的时代任务,审时度势明确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地位、性质和作用,澄清了社会上关于统一战线的各种思想疑惑。三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团结群众,服务群众。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习近平统战话语注重使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给人以温暖朴实、平易近人的视听感。四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习近平十分强调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强调要紧跟时代步伐,始终永葆生机和活力。这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习近平统战语言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无论是赋予统一战线新的时代内涵,延展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对象,还是吸纳网络用语创新表达方式,充实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概念构成,都是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五种力量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指引新时代统战工作不断开辟新境界,是因为离不开五种力量的支撑。一是信念的力量。习近平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充分认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始终秉承“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信念,坚持为人民奉献一切。因此,习近平的统战语言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因素,激发人民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二是传承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在语言表达上,主张采用大众化、生动化、精炼化的语言,反对官话、套话,擅长运用言简意赅、幽默生动、实事求是的话语来阐述政治工作和政治道理。如毛泽东曾用古铜钱来比喻统战工作,认为统战工作外圆内方,方法要圆,策略要圆,但内心要方正,原则不能丢。优良文风代代相传,习近平十分欣赏毛泽东质朴幽默的语言风格,对毛泽东的语言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指出毛泽东的语言是人民群众爱听的语言。习近平在论述统一战线工作时,引用“家庭”“朋友圈”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词语,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三是学习的力量。习近平多次谈及读书与学习,并反复强调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也正是由于他始终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其统战语言因而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四是真理的力量。探索真理是一个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科学的知识,而且更能够锻炼思维方式。习近平在组织统战话语时,能够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论述有力。五是情感的力量。情感饱满的语言能够有效提升受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习近平对统战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热爱,体现在其统战论述的字里行间,为统战语言增添了独特的情感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思想指引、行动指南。理论武器只有被广泛传播和认可才能发挥自身最大效能。因此,在充分把握这一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从思想传播视角出发,以语言表达为切入点,研究习近平统战话语的风格和形成依据,深刻感悟其语言魅力,有助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5.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0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5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责任编辑:任淮南

猜你喜欢
风格来源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非“舞”之舞
浅谈日本浮世绘设计艺术风格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图表
数据速览
图表
图表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