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导学法如何促进高中生物教学

2021-11-21 23:53颜树澈
读与写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法基因探究

颜树澈

(广东番禺中学 广东 广州 511400)

“问题导学法”是指在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师把教材中要求考察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有实际价值的、有探究意义的、有不同解决方法的科学问题,并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问题导学法”通过设定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又称为“设问教学法”。那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怎样更好的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以“疑”开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当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有种迫不及待想认知的冲动时,就已然成功一半了。然而,如何完美开篇、引人入胜?笔者觉得以“疑”为佳,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学习中,基因、DNA都是微观事物,学生虽有耳闻,却难有实际的深刻认识。笔者以情境导入:“台湾台中市某窃盗集团几乎无所不偷,计算机、金饰、现金甚至连铁窗都偷;被害人都说“连冰箱东西都吃光光”。由于犯罪团伙的诡异行径给警方留下来的瓶口指纹,使得这一案件被顺利侦破。于是我抛出这两个问题(1)DNA为什么能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呢?为什么每个人的DNA都是不一样的呢?(2)基因究竟和DNA是什么关系呢?再如: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节中,以2005年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和2008年中国乳业巨头三鹿集团三聚氰氨事件为例引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奶粉里面的什么成分的改变会喂养出“大头娃娃”呢?(2)有些奶粉贵有些奶粉便宜,你觉得指标是什么呢?(3)在评价各种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其中的什么成分?

以生活中的情景、实例创设出来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不再是远离其实际生活的应试知识,转而成为一种愉快的生活体验,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生物的热情。

2.以问导“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如俄国思想家托尔斯泰所说,“知识,当它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而是靠积极的思维得来时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问题导学,帮助学生摆脱常规性的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创造性呢?

笔者认为宜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简单说就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一个问题,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通过让学生从不同渠道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集思广益,找到更多的好方法,进而扩大思维的发散性。例如,在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答遗传题时,既可引导学生使用棋盘法,也可使用“分离组合法”,让学生对比不同的题目不同的解法是否同样便利。又如,进行甲乙两种遗传病发病概率的计算时,可以从“只患甲病、只患乙病、患病、不患病、两病兼患、只患一病”等多种情况去分析,解题还可以逆向思维进行。如“患病的概率”的求解时,可以直接从“仅有甲病+仅有乙病+两病都有”的方向思考,又可以从“1-没有两病”的逆向思考。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多注重对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多提问一句,“还有其他的做法吗?”老师随口的这一句实际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多维度思考,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避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解题过程。

3.以“问”串联,调用知识同化

知识被调用得越多,短时记忆就会转变成长时记忆,进而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就会越灵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知识的再现。联想和推理,是克服回忆困难、促进知识再现的有效方法。教师通过在知识的异同处、关联处和抽象处进行设问,能有效开启学生的联想之门。例如,进行选修课本的学习时,特别要注重与必修之间的联系和知识迁移。在“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节中,PCR技术的学习时,可以结合DNA复制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区分。

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最紧的学科,教师如何通过精心准备的问题,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构建起桥梁和枢纽,帮助学生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更需要我们深刻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就可以设计出许多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如(1)市面上有很多列明的基因药物,据说能够达到补充人体所缺基因的功效,你怎么理解呢?(2)处于寒冷的环境中,你会有什么体征变化?等等生活中常见的经验都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知道生物学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的科学。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了知识,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就更注重联系实际,避免了死记硬背。

简而言之,“问题导学法”确实能够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不俗的作用,借由问题进行导学,也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当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欲使某种方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的道路上持续的思考、不断的摸索,促使自己成长、进步,从而为学生的成才而助力。

猜你喜欢
学法基因探究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设问引导探究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基因事件
基因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基因搜索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