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魅力
——语文课堂的亮点

2021-11-21 23:53陈凤英
读与写 2021年2期
关键词:狐狸课文语文

陈凤英

(福建省将乐县城关中心小学 福建 将乐 353300)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将书面语言有声化,用声音再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眼、脑、口、耳共同参与、协同活动的一种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多么重要。

然而,纵观农村现在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对课程改革理念缺乏深度解读,许多一线的教师把语文课上最基本的朗读训练给忽略了,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忽视学生特点,随意朗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随意性强,教师没有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随意安排低段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在这热热闹闹朗读训练的背后留下的是什么呢?学生拖音读,唱读,顿读,有些留守孩因为家中无人辅导甚至出现跳读(不认识的字跳过不读)现象。究其原因,教师在做这些朗读训练时提的要求不明确,也没有做好朗读前的指导工作。

现象二:忽视技能指导,无效朗读。

公开课上,教师蜻蜓点水分析课文后,教师问学生:“你觉得这段写得美吗?你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吗?”“你能读出思念亲人的感情吗?”“你能读出懒的语气吗?”……试问文章都没细细地读一读,文中的美景都还来不及看一眼,学生怎么能美读?小学生未曾出过远门,要他读出那份思念,未免太牵强了。分析原因,是教师没有对学生朗读的技能指导。其实,只要教师点拨说一说“懒”的语气,只要做到声带松驰,语速慢,重音突出,那样学生的朗读将会是另一番景色。如果教师能每节课上适当插入一些语调、停顿、重音方面的指导,相信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更精彩。

现象三:忽视朗读时间,挤压朗读。

一节课上,教师以一个个线性问题贯穿课堂始终,课上的朗读训练时间是少之又少,象征性的请几个尖子生做做样子,更有甚者是课上根本不做朗读训练。整堂课大部分学生只是听众,没有机会参与朗读训练,这又怎能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上三点是农村语文朗读教学的普遍现象,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让朗读的魅力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呢?

1.注重品读,提升朗读水平

学习语文就是品读词句的过程。词语是生活中被提炼的智慧。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我们用心去品读。如指导学生读《酸的和甜的》一文第一自然段狐狸说的话时,我这样引导:

师:小狐狸在葡萄架下,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什么?

生1: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师:我们要怎么读好这句话呢?

生1:用失望的语气读。

师:为什么?

生1:因为狐狸充满自信地去摘葡萄,可他还是没摘到,心里很失望,失落。

生2:用气愤的口气读。

师:为什么?

生2:因为狐狸用尽法子去摘葡萄,可他没摘到,心里很生气!

生3:用有气无力的口气读。

师:为什么?

生3:因为狐狸摘葡萄时,又转又跳,累得气喘吁吁了,所以要读得有气无力。

学生此刻的朗读就是理解,就是表达。在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表现了自己对《酸的和甜的》这篇文章情感态度的理解。

2.创造情境,引发朗读激情

美学家王朝闻曾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因此,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和特点,创设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朗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课文中,有许多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画面形象生动,而且色彩鲜艳,让人赏心悦目,适时利用插图配合朗读。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图文并茂,在教学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设备中展现的湛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可爱的鱼群,漂亮的珊瑚,洁白的贝壳,飞翔的小鸟……然后让学生看着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想象当你来到西沙群岛,感受着这如此美丽的景色时心情怎样,你有什么感受?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效果很好。“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学生读这一部分时读得抑扬顿挫,读出了色彩,真的让人感受到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3.音乐渲染,掀起朗读高潮

语文是一门艺术,它既有美术的底蕴,又有音乐的涵养。它可以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也可以是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倘若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内容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那么我们的课堂会润色不少。

四年级上册《搭石》,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在默默无闻中凸现。教学时,我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配乐朗读重点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想象画面,如痴如醉,一遍又一遍地读,仿佛乡亲们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就呈现在眼前,在音乐的渲染下,在用心地朗读中,学生深深地体会文章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美,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配乐朗读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4.示范引路,激发朗读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实践证明,凡是朗读水平高的老师,他所教的学生朗读也会很好。有些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学生不了解,感情基调不容易把握准,更需要老师范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学生不容易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感世界,不容易体会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的无限悲痛和深深地怀念,教师只有把握时机进行示范朗读,才能指导学生真正把课文读出感情。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狐狸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背课文的小偷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