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染整常见的疵病及其解决方法

2021-11-22 00:54沈凯旋姚超明
中国纤检 2021年12期
关键词:柔软剂染整色差

文/沈凯旋 姚超明

染整加工生产过程由于生产流程长、环节多,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染色和后整理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可通过再次返修或者多次返修来得到较好的解决,但返修次数越多,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也会越多,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大货交期。

染整加工生产过程由于生产流程长、环节多,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染色和后整理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可通过再次返修或者多次返修来得到较好的解决,但返修次数越多,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也会越多,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大货交期。为了有效地解决染整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首先应严格控制生产原材料以及染整设备的稳定性,包括核查纱线批号,染料、染整助剂批号及有效期;染色设备需定期检查,并进行校准,做好维修保养,确保化验室小样与车间大货生产的重现性和一致性;出现质量问题应首先查找原材料及设备的原因,其次再根据出现的质量问题,寻找染整过程中疵病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常见的染整疵病可大致分为三类:(1)织物颜色方面:色差、色花。(2)外观尺寸方面:纬弧纬斜、幅宽、花高不达标(超高、欠宽等)、缩水率不合格等问题。(3)服用性能方面:色牢度差、pH值不达标以及弹性、手感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出现以上问题,在排除设备、原材料质量因素的前提下,可分别从染色工艺和定型工艺分析原因,并制定返修工艺,同时总结经验,减少产生此类质量问题出现的频率。

1 织物颜色方面疵病分析与解决预防措施

1.1 色差

染厂化验室小样与车间大货的色差一直是制约染色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为控制大货颜色与客户确认的颜色相同,一般染色车间人员会在染色出缸后剪样板与客户确认的样板颜色进行对比,通常色差低于4级,客户便无法接受,有些对颜色要求严格的客户甚至规定色差必须达到4~5级才能接受,因此保证车间大货颜色与化验室小样的颜色重现性是关键,也是染色技术人员工作的重点。

出现染色色差不符合的问题,首先应查看纤维原料、染料批号是否与原来相同,因为在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很难保证每次生产原料的性能都是稳定的。避免因原材料原因造成的染色色差,需提前检查原材料及染料批号,原材料换批号的,需化验室重新进行小样染色,俗称复样,观察染后颜色是否与客户确认的颜色一致,若颜色差异明显,必须调整染料配方,保证复样颜色达到要求才能将复样的配方进行大货染色。其次出现色差不符合后要通知车间查看生产是否有异常,大货与小样浴比是否一致,因为车间生产任务繁重,可能会出现大货浴比与化验室小样浴比不一致的情况,而像活性染料染棉织物这类对浴比比较敏感的染色,在车间浴比发生变化后,颜色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且活性染料本身易水解,车间生产颜色重现性比较差,可以考虑在化验室小样配方基础上,按活性染料比例适当加深染料浓度来进行大货生产。同时也要考虑染色机型对染色的影响,常见的染色机型有溢流L型、溢流O型和经轴等机型,根据染色类型选取合适的机型也能有效避免染色色差问题出现的频率。对于灰色这种敏感色,车间大货重现性较差,在染色时应将染缸充分洗净,避免因沾色而导致颜色难以重现。

若染色色差已经出现,则需要重新制定返修工艺。此时需要将染色后的大货剪样板再次进行化验室复样,确定返修配方后,再次进行车间大货复染。在染色出缸后的颜色对比阶段,还应考虑后整理对颜色的影响,可将出缸后的大货剪取样板,按照大货定型工艺进行定型,提前预防后整理过程可能出现的颜色变化风险。

1.2 色花

色花是指染色织物左右或前后颜色不一致,分为间断色花和左右色花。出现色花首先应核查车间染色是否异常,一般溢流染色机染色时,布匹运行不畅、堵布等都容易产生色花,合理设置染机参数以及消泡剂的使用都能有效减少此类色花问题的产生。其次色花问题在经轴染色机染色中比较容易发生,易折痕的布通常使用经轴机染色,因为经轴机是将坯布打卷进行染色,染色时布匹是静止的,不易产生折痕,但容易发生头尾色差的问题。同时色花与染料的选择也有较大的关系,所选染料配伍性差时也容易产生色花,因此对易色花的染料配方要做上染曲线分析,分析染料组合的配伍性,避免使用配伍性差的染料组合染色。同时对于经常发生色花的染色工艺,应重新调整染色工艺,适当降低升温速率能有效降低因配伍性差导致的色花。

出现色花较严重的问题不得不返修时,通常采取先剥色再染色的方法进行返修。当染很浅的颜色出现色花后,返修采用先剥色再染色的方法,依然出现色花问题时,此时应考虑坯布在预定型后,其颜色可能就已经不均匀,后面无论怎样返修都会出现色花,有该类问题的坯布最好安排生产黑色或深色用布。

2 外观尺寸方面疵病分析与解决预防措施

2.1 纬弧纬斜、尺寸不达标(超高、欠宽等)

在染整定型阶段经常出现纬弧纬斜、超高、欠宽等质量问题,此类问题的产生首先应检查是织造工艺原因还是定型工艺不合理造成的。在织造过程中,织物的尺寸以及组织结构间扭斜的方向和程度由纱支的捻度和捻向、线圈的长度和成圈系统数以及织机的旋转方向等共同决定[1],染整定型阶段只是对尺寸,纬弧纬斜等进行修正,当由于织造工艺不合理导致坯布超出预定的尺寸范围,纬弧纬斜十分严重时,对染整的预定型和复定型的修正难度加大,因此要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应在织造环节做好把控,尽量将尺寸和纬弧纬斜控制在合理范围。解决纬弧纬斜、尺寸等问题,要保证坯布在上定型机时,缝头要齐平,布面张力要均匀,定型机尾人员应及时反馈布面情况,根据定型机尾人员的反馈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2.2 缩水率不合格

缩水是指纺织品在经过洗涤、脱水、干燥等过程发生长度或宽度变化的一种现象。染整生产中,一般吸湿性大的织物如棉织物较易产生缩水率不合格的问题,可通过预缩水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棉织物产生了缩水率偏大的问题,则需要重新制定定型工艺进行复定型返修,通过提高复定型温度能有效改善棉织物的尺寸缩率。

3 服用性能方面疵病分析与解决预防措施

3.1 色牢度差

色牢度差的纺织品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同时也不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产生色牢度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染料分子结构,染料与纤维结合程度,后处理过程中助剂的使用、固色剂的选用以及皂洗和还原清洗次数等[2]。

在染整生产过程中对色牢度的把控尤为重要,在化验室小样阶段就应该将色牢度处理好再进行大货生产,如日晒牢度,与染料本身性质有关,特别是荧光色、湖蓝等易出现日晒牢度不符合的颜色要尤其注意,因此在化验室小样阶段就必须选用合适的染料,将耐日晒牢度控制在合格的范围内,否则大货出现此类问题后很难再次返修。其次提前选择高牢度染料,避免染料过饱和吸附在纤维表面,在后处理阶段加强皂洗去除浮色,并做好固色处理等都能有效提高染色织物的色牢度。

在车间染色阶段,做好色牢度内部控制,对于易发生色牢度问题的颜色在染色出缸后剪样板,按照大货定型工艺定型后,进行色牢度测试,一般深色或黑色要考虑皂洗、汗渍、耐水、摩擦等色牢度;米白色或很浅的颜色要考虑潜在酚黄变色牢度。若不合格应在定型前处理,皂洗、汗渍、耐水、摩擦等色牢度不合格的,比如锦纶织物,要再次进缸加强皂洗和固色;涤纶织物要进缸再次还原清洗,定型时适当降低复定型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分散染料升华导致牢度变差;棉织物也要进染缸加强皂洗等处理。潜在酚黄变不合格的,如锦纶、棉织物可再次进缸,加入抗黄变剂处理,并适当增加酸的用量,涤纶织物可进缸过酸处理。

对于色牢度质量问题,要根据具体牢度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合适的返修方案,制定返修工艺,进行对症返修。

3.2 pH值不达标

服用类纺织品pH值一般在微酸或者中性之间可以防止病菌侵入,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反之,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破坏皮肤的平衡和抵抗力,从而引起过敏或者诱发感染。染整过程中,pH值控制不足,棉织物染后清洗不充分,或浅色锦纶、涤纶织物酚黄处理后残留过多酸等都会引起pH值不合格。

对于pH值的控制,可在染色出缸后,剪取一小块样板检测pH值,若pH值不合格应重新通过酸碱中和的原理调整布面pH值。棉织物pH值不合格一般会偏碱性,最常用冰醋酸或柠檬酸来调整,冰醋酸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气味,柠檬酸较为稳定,因此重新进染缸浸泡柠檬酸或者在定型过程中轧适量柠檬酸能较好地将pH值调整到合适的范围。而涤纶、锦纶pH值不合格一般会偏酸性,尤其是浅色织物,而pH值太高又容易引起酚黄变不合格,因此,在调高pH值时要同时考虑潜在酚黄变色牢度。

3.3 弹性、手感不合格

无氨纶丝的纬编织物,其弹性主要是由织造方式和纤维原料共同决定,含氨纶织物其弹性主要来源于氨纶的性能。弹性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在染色过程中,织物在染缸内不断拉伸、扩张导致弹性下降,在复定型阶段,织物过度拉伸,其幅宽、花型循环的距离过大或过小也会影响织物的弹性。发生染色质量问题后的剥色返修对弹性的影响也很大,返修次数越多,织物弹性下降越多,严重时甚至会使氨纶丝大量断裂而影响最终性能。因此在染整生产过程中,为避免弹性不符合问题,需减少返修次数,染色设备采用合适的参数进行染色,定型时避免织物尺寸偏离标准设定值太多。

柔软剂的选用是影响织物手感的主要因素,目前使用的柔软剂主要有非硅类和含硅类。手感质量问题主要有手感发硬、布头布尾手感差异、手感类型与标准不一致等,出现此类问题首先应确认使用的柔软剂类型与浓度是否正确,确认柔软剂类型可用滴水试验,通常,含硅柔软剂整理的织物不易吸水,具有荷叶效应;而非硅柔软剂整理的织物,水滴容易将织物完全浸湿。对于手感出现头尾差异的问题,主要是在定型浸轧柔软剂的过程中,浸轧槽内柔软剂浓度变化导致的,解决此类问题可在浸轧过程中补加柔软剂,保证浸轧的柔软剂前后浓度一致。其次手感也与混纺纤维类型有很大关系,如热熔丝的选用等。

4 结语

提高染整生产的一次成功率,减少返修次数的意义重大,不仅能为染整生产节约高昂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履行了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绿色经济义务。虽然对染整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有原料、染料和助剂及设备等方面的因素,还包括工艺、技术、管理及基层员工素质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且染整生产中的返修情况不可能完全避免,返修也是染整生产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技术,但在生产过程中,凡是一切有可能发生质量问题的地方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提前预估问题可能产生的风险,保证各种染整指标的稳定,在坯布织造时严格掌控,在染整工序中规范操作,加强人员培训,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定期总结形成明文规定,积极主动并真正有效地减少且避免染整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猜你喜欢
柔软剂染整色差
2023年《染整技术》征订启事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CIEDE2000色差公式在彩涂板色差检测上的应用研究
彩涂板色差标准板管理方法的探讨
色差
毛织物柔软剂复配及应用
柔软剂对聚酯/黏胶混纺织物物理性能的影响
不同阳离子柔软剂对生活用纸性能的影响
织物柔软剂的香气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