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医养教”结合的路径研究

2021-11-22 08:12黄高翔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医养社工养老

文/黄高翔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以提升养老产业的服务质量。随着医养结合模式对人才需求的增长,职业教育行业开始与养老、医疗等行业合作,以保障医养结合模式的人才来源。目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都对“医养教”结合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由于“医养教”结合的服务对象具有复杂性,且机制本身在协调、运营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这为社会工作介入“医养教”结合模式提供了可行性和可能性。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以利他主义为导向的专业助人专业,可以在医养教结合的过程中的养老、学生培养、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支持“医养教”结合模式长期运行的重要助力。

一、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在对社会工作介入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其中,学者周平双、张举国认为,社会工作可以充当医疗体系和养老体系的润滑剂,并整合社会资源服务于医养结合[1];学者刘延利认为,强调社会工作的纽带作用,认为社会工作可以作为医疗和养老两大系统的链接者[2];学者陈琳等认为,社会工作应该在介入医养结合的过程中厘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免陷入角色困境[3];学者童峰、杨文登认为,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促进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融合,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医养结合”的服务水平[4]。总之,社会工作介入医养结合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医养结合体系的主体沟通领域、服务对象照护等领域发挥作用,但如何界定社会工作在医养结合体系中的角色定位成为目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关于医养教结合,学界目前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学者南联红认为,随着医养结合机构不断增多,职业院校需要改进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5];学者林慧玲、刘慧论证了医学高职院校创办医养结合机构的可行性,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凭借其师资、平台优势为医养结合机构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6];学者周玉琴提出了学校—医院—社区—养老院四位一体的分段递进式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认为医养教结合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7]。综上所述,医养教结合不仅可以为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也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

二、社会工作介入“医养教”结合的优势

(一)社会工作的资源链接属性可以为医疗、教育、养老等机制提供辅助

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专业经常扮演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状况,改善服务对象与其潜在社会支持主体的联系。在“医养教”结合模式运行的过程当中,各个主体由于专业性质的不同,在沟通协作过程中难免产生障碍。而社会工作专业可以充分发挥“润滑剂”的作用,凭借专业拥有多学科背景的属性,完善医疗、养老、教育三大行业的沟通机制,提升其工作过程中的默契程度。

(二)社会工作的服务属性可以解决目标群体的实际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以及学校社会工作都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领域,在“医养教”结合模式当中,社会工作专业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而在职业教育领域,社会工作可以介入医疗养老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培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等方面,并利用“医养教”结合模式的优势为学生链接实习、就业资源,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医疗健康领域,社会工作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多方面介入医疗体系实践过程中医患矛盾、急诊室纠纷等领域,并通过个案、小组等方式解决病人以及医务工作者的实际问题;在养老领域,社会工作专业可以将社工活动融入养老过程当中,提升养老质量和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

(三)社会工作教育可以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

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对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作用,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工作教育,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在“医养教”结合模式运行的过程当中,社会工作教育可以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职业院校可以集中资源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作为“医养教”结合机制中医务社工、学校社工、老年社工等后备人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还可以在医疗、护理、老年方面的课程设置中融入社会工作课程,使学生在日后实习和就业的过程中具备社会工作服务能力,从而以提高人才的适应能力。

(四)对特殊困难群体而言,社会工作的社会倡导属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养教”结合模式实际开展服务时,一些特殊困难群体的问题难以通过该机制本身去解决,如家庭贫困的学生难以完成学业;病重的老人难以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等。在这些情况下,社会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其社会倡导功能,通过多层次、有计划的社会倡导,使这些特殊困难群体的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重视,汇集多方面力量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

三、社会工作介入“医养教”结合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有限

随着政府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事业,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发展迅速,但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水平较低,民众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有限。因此,在社会工作介入“医养教”结合模式的过程当中,如何获取教育、养老、医疗三大主体的认可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工作融入“医养教”结合机制存在困难

“医养教”结合模式作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机制,其自身就存在协调管理方面的困难。而社会工作与医疗、养老、教育存在思维模式、专业性质、运营理念的差异,使其难以融入这一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所以,社会工作要想介入医养教结合模式,必须在管理模式、运营方式等方面与其他主体求同存异。

(三)社会工作价值和医疗养老价值存在较大差异

社会工作更加关注服务对象潜在的资源和优势,注重服务对象的长期发展以及自身潜能的发挥,提升服务对象的“自助”能力。尽管社会工作价值确实与医疗养老的理念存在一些共通之处,但医疗与养老方面在实务方面更关注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理念较为陌生。因此,在合作过程中,社会工作不仅要注重具体工作的融合,还要在工作价值上进行协调和磨合。

四、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医养教”结合的建议

(一)以实际行动为导向,扩大社会工作认可度

针对目前社会工作影响力有限的问题,社会工作相关主体可以依托医养教基地作为平台,通过实际的社会工作服务提升影响力,获取相关主体的支持。比如,在社会工作介入初期,社工可以在学校、医疗机构、养老院开展职工团建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让“医养教”机制中的相关主体了解社会工作,从而提升社会工作的认可度。

(二)通过共建管委会,明确社会工作机制与其他主体的职权分工

社会工作机制可以参与“医养教”结合平台的管委会建设,通过定期会议明确多方的责任和义务,协调各方在运营理念方面的分歧。通过这种长效的沟通机制,社会工作相关主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院校、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运营理念,进一步发挥资源的链接属性,进一步彰显其“润滑剂”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广泛开展助人服务

在“医养教”结合机制中,社会工作各主体都存在广泛的社会工作潜在服务对象,有极大的介入空间。为此,相关社会工作主体可以根据基地内各个主体存在的问题,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彰显出社会工作主体的价值。

猜你喜欢
医养社工养老
医养当兴
青春社工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社工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