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潮”下农村创业创新思想引领分析

2021-11-22 08:12李彩鹏韦涛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民工农民

文/李彩鹏 韦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曾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返乡潮”给乡村振兴带来了人才保证和思想基础,但推动返乡人员实现有效的创业创新,还需要正确的思想引导,才能推动农村创业创新有效开展[1]。

一、“返乡潮”原因及趋势分析

当前形势下,“返乡潮”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产生:第一,由于我国对于出口退税、节能等方面的政策调整,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面临转产停产,因此在这些企业就业的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失去就业机会;第二,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业不断出现涌现,但农村外出务工农民并不具备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资质;第三,很多传统企业为了提高效率,不断升级生产技术和劳动产品,导致农民工就业机会逐渐变少;第四,受疫情影响,前期内外需求都受到一定影响,企业开工明显不足,为了节约成本,一些企业也采取了内部结构调整、裁员等措施,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外贸企业,导致农民工失去就业机会;第五,由于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在城市就业面临的压力,为了保证毕业后能及时有效地获得工作机会,很多大学毕业生降低了就业门槛,无形中也挤占了一些农民工原来可以胜任的一些工作岗位,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空间被压缩;第六,一些户籍在农村的大学毕业生面对城市高房价、高物价的生存压力,选择回到具有一定创业和生活条件的家乡进行创业;第七,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到日程上来,国家也出台很多助农惠农兴农政策,农村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些城市转产企业和个人看好农村发展前景,主动转向农村就业创业;第八,近年来,随着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的提升,农民工返乡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活力。经过长期的建设,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农村越来越成为宜业宜居之地,农民工也乐于返乡创业。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出现了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转产人员叠加而成的“返乡潮”,而且这种态势有进一步扩大并持续存在的趋势,给农村创业带来了一定的生机与活力。各地各部门应因势利导,加强思想引领和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服务意识,助推返乡者顺利实现创业[2]。

二、“返乡潮”给农村创业带来的影响分析

(一)提供人才保证

制约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专业人才缺乏问题,因此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中,为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提供人才支持。从前期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情况来看,农村中的人群主要是缺少劳动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的老年人,大部分具又劳动能力和一定创业创新能力的青壮年以及通过教育走出农村的大学生,大都选择到城市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创业创新面临人才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导致各种创业创新缺乏活力。“返乡潮”的出现给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注入了活力,这些人返乡创业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办,成了乡村振兴的引领者,接受过各种各样新技术、新技能、新思想的返乡人员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主力军,为乡村振兴提供各种人才保证[3]。

(二)奠定思想基础

制约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思想保守问题。要推动农业农村创业创新,要先解放思想,使人们的思想从禁锢创业创新的各种桎梏中解放出来。此前,一些留守农村从业人员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创业创新理念,依然用传统的眼光看待农业农村发展前景,用比较保守、落后的方法创业,导致创业创新结果与社会发展趋势相脱节,与自己预期的创业结果相差甚远,或直接导致创业创新失败,严重打击了创业创新者积极性。而当前返乡创业创新者由于经历社会大环境的洗礼,对竞争、市场、标准、互联网、大数据、电商、合作、现代农业、政策法规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思想上更能引领当前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返乡潮”为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三、返乡创业创新的思想引领分析

(一)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应优势互补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两者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传统农业严格遵循自然规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简单劳动工具等方式进行生产,生产方式历史悠久,精耕细作,低能耗低污染,产品安全、健康、营养,深受消费者青睐。但传统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靠天吃饭,劳动成本高,劳动效率低,随着人口激增、土地短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传统农业已逐渐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效率的需要。现代农业注重市场分析、质量控制、营销手段,采用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大生产,并在管理方式上加强创新,使现代农业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作物单产大幅提高,加上产品加工业和延伸产业可以拓展时空,大大节省了人力,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农业的约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现代农业又不能很好解决健康、营养、个性化需要等问题。农业生产应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优势互补,才能既保持传统农业的自然、淳朴、健康、营养,又发挥现代化农业的主动、高效,这是创新创业者和政府扶持需要思考的。只有学会将两者优势互补,才能确保传统农业安全有效向现代农业转变,既保持传统农业的特色,又能分散农村创业风险、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激发创业创新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传统守业与创业创新应兼容并蓄

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留守农村的农业基本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勤劳、质朴,对传统农业和传统农耕文化坚持着并拥有丰富经的验,但他们很多是返乡创业者的父辈、祖辈,对创业创新基本持谨慎或反对态度,即“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小富即安的封闭意识导致农民创业者创业意识薄弱、观念狭窄;部分农民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种地,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创业对农民来说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4]。走出农村到城里打工或上学、当兵的年轻一代,他们已经接受了现代教育或培训,对效率和市场都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对社会发展趋势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因此,他们对创业创新的意识更强烈、更自信,但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更差一些。如何将两代人的思想观念融为一体,使传统支持创新,创新守正传统,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不同的创业形式、不同的创业人群、不同的创业阶段提供不同的合理建议,制定不同的政策,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他们以兼容并蓄的空间,使他们都能安居乐业、各有所成,并在比较中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富裕富足与道德法律应相向同行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由原来的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各种利农、惠农、兴农政策将不断出台,未来农村农业发展前景看好,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将大有可为,农民富裕富足不再停留在梦想。然而,要引导农民在创业创新追求富裕富足的同时,教育农民始终守住道德和法律底线,以道德法律为创业创新、富裕富足而保驾护航:一是要做好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安全工作,保证向市场提供安全、健康营养食品;二是要做好土壤、水源、大气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保护乡村美丽环境,保证乡村宜居宜业;三是要杜绝黄赌毒和黑恶势力在农村的滋生蔓延,净化农村社会风气,保证乡村健康发展;四是要注重良好家风家教塑造和教育,倡导家庭美德,提倡夫妻和睦,维护农村家庭的和谐稳定等。总之,要引导农民过健康向上的生活,保障乡风文明、环境清洁、社会和谐、家庭稳定,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四)政策扶持应有力助推自主创业

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离不开国家政策方面的扶持。目前,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税收优惠、金融支持、财政扶持、涉农项目支持、农产品流通扶持、人才支持等政策。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更应把政策落实好。在实践中,尽管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数量较多,但在具体操作上却存在问题[5]。基层政府要在落实政策上下功夫,真正把中央政策落实到实处,比如政府应将惠农资金用于支持农民创业创新上,改变过去过多用于培训农民工外出劳务方面,还有在改善农村宜居宜业方面,政府应及时兑现农村旧房改造、农村环境治理、农业设施建设等的补贴补助,改变过去光鼓励不支持、不兑现的做法。返乡创业者也应学会用好国家政策,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助推自主创业创新。

四、结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转移到农村,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需要越来越多人才,“返乡潮”为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思想基础。但政府除了在产业引导、政策和措施扶持、创业环境优化、人才培育上下功夫外,还需要在思想上加强对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引领,以确保农业农村创业的有效开展。当然,各创业创新者也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处理好创业创新与其他相关方面的关系,成为新形势下成功的返乡创业创新者。只有这样,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才能真正实现。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民工农民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