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影响

2021-11-22 08:12张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胜任显著性红色

文/张茜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往往与工作成绩相关,其创新创业素质具有动态性,且要求具有识别利用机会的主观性,但这点也是角色个性特质的优势技能。识别和抓住合适的机会,在创业过程中调动整合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综合资源[1]。因此,创新创业素质是融合了多种技能及特质的综合能力评定标准。且一部分机械加总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意识能力相辅相成,这也是国家创新创业思维的核心导向。通过对创业教育的培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整合整体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通过系统培训和专业教育来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探讨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模式,在界定创新创业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新领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领域,探索并分析了个体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利用胜任素质、区分个体绩效水平作为特征等相关因素,并利用机会并预见识别工作岗位的胜任素质。通过人口特征与技术两方面对创新创业的素质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现今对综合绩效要求的知识入手,在计算中小企业绩效和成败风险的问题上,对创新创业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做整合识别的处理。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理论概念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即对未知的创业机会识别预见并利用的综合胜任力。由于创新创业素质对个性特质及技能的要求很高,这决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是否足够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竞争的能量。与此同时,能够让企业更加成功也是创业创新素质的综合体现。在对手头现有的资源作出整合并识别的过程中,利用捕捉机会获取整合资源的综合能力,总结个体胜任力综合体现的素质内容,并将品质知识与能力技能相融合,通过担当角色取得优秀成果的实践结果。

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素质通过对学生的创业意向产生影响从而完成创业教育课程的整体培训,对不同影响能力的创新创业模式实施创新、交流和总结。虽然创业创新素质与基础性创业教育间无明显的学习性教育痕迹,但这也是创业意向对创新创业大学生产生为数不多的正面影响的内容。通过创业课程影响创业创新学生的学生竞赛创业素质,并以此作为创新创业素质个体对机会的吸引能力,通过创业创新大学生个体的行动倾向评价自身创业能力的大小。并通过独立性、恒心毅力与创业敏感度判断个体创新创业素质个体的创业意愿,以此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识别内容[2]。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不足之处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创业特征在组织能力上展现不足,出于对创新能力发挥的考量,培养重要的行为特征需要做情绪胜任力与学习胜任力的补充。这也是胜任特征给予大学生创业者理论机会的特征概念,因此,组织能力与成就导向为相同的创新特质识别能力,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学习能力普遍缺失。在部分就业能力创新维度的团队维度导向下,对创新创业能力的维度模型做素质胜任研究。虽然创新创业的胜任特征在统一的创业活动框架下,能够与素质创新维度契合,但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责任心并不强,使得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丧失,在建立团队维度上考虑不周。这样一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团队创新维度规划从根本上就存在着隐患,只能根据现有的创业活动维度做框架调研,走一步算一步,而没有明确的创业创新框架做核心的支撑。

对创新创业的意向也包括在创新创业素质中,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做好对创新创业承担失败风险的心理预设,这也使得学生对风险承担的心理状态不好,同时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决定了创新创业意向的创业行为,这同时也与组织形式相关,所以后续的创新创业组织普遍面临困境。

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意识不强,花费太长的时间来确定目标,而且对于自己行动的调节和修正能力不足,针对取得进步和克服困难的目标设定过远,这也使得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中,部分群体的工作表现出的适应性也不同,对他人需求提供服务的意识丧失[3]。

三、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影响

(一)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形成

对于创新创业的意识形成来说,必须结合社会实践从历史中汲取的养分,通过红色文化锻炼学生的自我敏捷性,并通过正确的红色文化导向,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利用红色文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根据红色文化调整学生的自身规划认知,针对红色文化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从红色文化入手,开展创新创业学习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输送红色文化创新创业意识。并利用就业方向调整企事业的单位目标,规避单一化就业目标造成学生创业精神的缺失。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重新对自我的就业前景作出全新的定位。利用红色文化帮助学生脱离对工作生活稳定追求的落后思想,并渗透创新创业的意识理念,举办创新创业竞赛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就业目标。

在向创新教育方向转变的过程中,对社会复合型人才做新形势树立标准,并以就业能力与就业意识结合为基础,做学生技能水平素质的创业培训。

(二)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进取意识

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组成部分可知,创业创新的进取意识是决定素质能力中重要的一项。在此基础上,通过红色文化的根本利益影响创新创业的进取实践意识,并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辅助,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的方向。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价值观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奋斗利益观,通过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目标。通过红色文化带动创新创业的发展方向,结合新的产品和系统应用,共同开发创新创业的训练模式,根据创业创新培训的企业投资方向,构建创新创业协作团队的运行机制。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学习创新创业的进取理念,并通过完备的积极举措拓宽创新创业的合作层面[4]。

四、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实践模式

(一)样本基本情况

利用KMO和Bartlett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进行调查,计算得出样本中的KMO取值为0.802。在契合筛选原则的基础上做创业行动意向统计,并根据创办企业的狭义意向做信度检验调整,根据两个不定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值作出创新创业素质总量表,确定信度检验聚类题项,并以此作为信度检验的一致性测量标准。对样本中男女大学生的调查数量维持在1:1.5。其中本科大三大四的学生占调查数量的50%,样本中大部分大学生人群的创业氛围良好。

(二)分析方法

利用多元线性分析对创新创业素质做分析,并针对回归模型做控制变量调查,应用类似回归步骤的方法对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素质分析。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思维敏捷模型对模型2的VIF值进行调整,将样本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膨胀系数确定在1.027~7.233之间,并对接近于2的DW值做自相关残差项处理,通过多重共线性变量对模型中的回归向量做标准化计算,由此得到创新创业自变量与回归项之间的显著性正向模型。调整显著性正向影响下的创新创业回归项,并根据回归项的多元线性结果控制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在接近1.031~7.352的范围内区分变量的多重共线区域。已知当创新创业素质的显著性共线变量越大时,证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素质更高。

(三)结果分析

统计得到该样本中接受红色文化创新创业教育前与接受红色文化创新创业教育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显著性共线变量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数据分析可知,在该样本中接受红色文化创新创业教育前,大部分显著性共线变量在1.500以下,而男性的显著性共线变量结果的平均值为1.475,女性的显著性共线变量结果的平均值为1.430。在接受红色文化创新创业教育后,男性的显著性共线变量结果普遍处于1.700以上,女性的显著性贡献变量结果普遍平均值为1.734。因此,可见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路径,并根据红色文化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未来应继续进行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路径的教学改革,运用就业理念,转变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建立创新创业理念,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平台,并与企业紧密联系。

猜你喜欢
胜任显著性红色
红色是什么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红色在哪里?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追忆红色浪漫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