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通过直播教学助力人才培养

2021-11-22 08:12祁建斌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云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文/祁建斌

一、高校直播教学的内涵

“高校直播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高校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托各信息化技术平台,以直播的手段代替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知识信息的传递。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高校直播教学最大的差异在于教学主体的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基于线下场所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而直播教学则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通过实现实时的交互与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这反映出了高校直播教学最大的特征—交互性:学生能够通过在线学习的交互体验,突破时间与距离的限制,实现与授课教师的信息交流与互动[1]。

二、高校直播教学的现实意义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重大责任。对高校学生而言,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的技能的培养是高校对其在读期间提出的要求。而直播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更加有利于对人才这两方面的培养[2]。

首先,在线直播教学可以提供一个更庞大的信息量,在单位时间内提供更高密度的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密集地吸收课程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互动对自身无法吸收的知识点实时质疑,获取解答,在这样的交互过程后,学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其次,直播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在直播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者可以基于对自身学习和直播满意度的感知调节自身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进度,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直观的信息源的刺激,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更能够自主获取视频、文档资源,开放地消化知识,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从而不断实现能力的提升[3]。

三、高校直播教学的培养目标的转变

由于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兴起,高校直播教学也开始在高校中不断摸索发展,从当前已有的少数高校直播教学实践来看,存在许多与当前教育教学现状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教学方法、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而这相关问题的背后,突显出传统教学模式中规定的培养目标和直播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矛盾。为此,高校直播教学应积极转变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具体而言,信息化时代的高校直播教学教育,以全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为背景,教育部门、高校、在线直播教学平台以及学生各主体协同参与直播教育全过程中来。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过程的知识培养目标应由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转变为重难点突破,能力培养的目标应由信息接收能力转变为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把培养学生的终身能力体系为终极培养目标。

四、高校直播教学助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为加快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步伐,也为适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高校应着力构建直播教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思路以助力国家人才的培养目标[4]。而对于这一新思路构建的探究,笔者认为应基于学生满意度的角度,从高校及教师两端入手,只有不断提升高校和教师管理运用直播教学的能力与水平,才能真正助力高校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应加强对直播教学云端教师的培训与管理

对参与直播教学的云端教师而言,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更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更强的授课能力、更好地接收并运用新鲜事物的能力等。因此,高校层面需加强对云端教师的培训工作,引领云端教师端正态度、认清角色、掌握技术、调整方法,以更好地适应直播教学的课程模式。同时,高校应当加强对直播教学云端教师的监督与管理,定期监察、定期汇报,使教师能够真正运用好直播教学平台,发挥其优质教学平台与传授优质教学资源的实际作用,避免教师利用平台之便产生教学懈怠的行为。如此,从高校的顶层管理入手,促进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为直播教学提供制度与管理层面的保障。

(二)教师应着重培养自身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若要真正通过直播教学助力高校的人才培养,仅依靠高校管理层面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参与到在线直播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体的努力,教师应着力培养并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水平,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课程教学提出的挑战。具体而言,教师应从自身角色转变,在信息技术认知、教学研究模式等方面也做出相应的改变[5]。

1.自身角色转变。直播教学对高校教师而言,是对自身角色认知的巨大冲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从备课、授课到评课自身能够涉足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自身的教学参与感极强。而直播教学则为高校教师的角色带来了巨大变化,很多教师在整个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会对自身教师角色的必要性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幕后的资源供应者、作业批改者以及成绩录入者,无法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而事实上,直播教学对高校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兼顾幕前与幕后的双重管理,更要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且直播教学本身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便捷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需具备极强的反应能力与专业素养储备,这对于教师本身均是极大的挑战。教师应积极适应授课模式的转变,以更快地融入新角色。

2.信息技术认知。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基本上决定着网络教学模式的质量与效果。教师应充分提高信息技术的认知,积极加强对直播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终端平台获取专业前沿知识,加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好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熟练掌握直播平台等信息技术终端设备的使用,并灵活、创新地运用于直播课程教学中。

3.教学研究模式。采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教学研究模式,是提升教师直播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新兴的直播教学模式,教师更应加强教学协作研究,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方式探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课程模式与课程管理,汲取优质教学经验,共同创新教学资源,分享教学模式,对直播教学中的教学问题及教学重难点进行重点分析,激发教师灵感,以更优的教学研究模式助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

(三)教师应注重对直播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与设计

在直播教学的模式下,高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保持动态性,教师应当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直播教学意味着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极强,海量的视频及文档知识点强度及密度均超出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因而对直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实时予以动态化设计,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使教学内容的设计兼具趣味性、全面性、完整性,在整合优质在线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各直播教学平台的信息资源优势,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生态化教学内容系统。在满足学生知识吸取需求的同时,着重将内容的设计倾向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变革教学设计原则与目标,不断完善自身在线教学的教学理论,以不断适应教学内容设计的变革。

(四)教师应加强对云端教学管理与学生心理的关注

1.云端教学课程管理

同以往的线下课程教学不同,在线直播教学使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产生了一定的挑战,而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云端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学生直播在线时长、互动记录、资料下载、作业提交以及测试结果等多方面的考查,加强对直播教学中学生的管理,以充分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在云端直播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时刻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的情绪无法完全掌握。为此,教师应当加强心理知识理论的学习,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出现心理变化的学生应当加强关注与引导,并在直播过程中适时与学生开展交流与讨论,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在直播教学的背景下能够实现知识与心灵的双丰收。

总体而言,直播教学的发展和覆盖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便捷的教学模式与发展前景,而高校管理层面与教师层面作为直播教学的参与主体,应当积极变革自身,充分适应教学模式的变化与发展,为新时代人才高效培养提供便利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云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云端之城
美人如画隔云端
行走在云端
云端创意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