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下药学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1-11-22 08:12岳显文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双高药学岗位

文/岳显文

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即双高计划);在2020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再次联合印发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产业转型升级加速致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双高计划”中,特别强调要服务地方经济,根据2019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通知》内容,吉林省对医药健康产业高度重视,以打造“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为目标,笔者所在的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按照“双高计划”的要求,服务医药健康产业链,组建了药学专业群。药学专业群包含药学专业(骨干专业)、中药学专业以及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对接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流通、药学服务等岗位群[1]。

一、构建“双向互动”“四元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撑体系

能否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行业对岗位及能力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地的重要标准。药学专业群在“双高”建设指导下,构建“双向互动”“四元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撑体系,即学校与企业双向联动,在教师、学生、岗位、能力四元素中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承担的任务[2]。

(一)健全多元育人培养机制

组建科尔沁草原地区药学专业群职教共同体,健全“医教协同、校企联动、多元育人”的培养机制。校院、企业双方建立沟通机制,企业选派核心团队入驻,开展“员工化”职业综合素养培训[3]。

(二)成立校企合作产业学院

结合高职扩招政策,依托新校区建设,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联合招生、课程研发、横向课题等方面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或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开办通辽泽强连锁药房、优尼普瑞食品(药品)第三方检测中心、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心,设立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站。

(三)建立专兼一体教学团队

要以校外医院(企业)工作站、校内药学服务工作室为抓手,形成“校院(企)共建,专兼一体”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依托行业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互聘共用、双向流动、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4]。

(四)开发虚拟仿真教材资源

基于信息化技术,特别是 VR/AR技术的应用,校院(企)以中药炮制工、药物制剂工、基层药学服务技术人员岗位技能为基础,开发了工作任务单、实训活页式、工作手册等教材。

(五)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聘请企业一线人员参与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以真实岗位项目开展模块教学,升级药品生产模拟仿真车间,建设中药检测分析实验室,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技术研发、技术推广等项目,开放实训基地服务社会。

(六)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开展系列社会药店企业项目训练营,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模式教学,团队共同学习[5]。与连锁药店合作,建设线上售药校内实训中心,让学生在校内模拟进行药品线上销售。

二、构建“双线三维度”人才培养模式

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形成职业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培养“双线”并重,在教学活动全过程中,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三维度”,构建药学专业群“双线三维度”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培养“双线”一体课程体系。将职业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培养贯穿于药学专业群的全过程,将创新创业培养的理念融入职业能力培养转化的教学内容中,以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两条主线,通过“感知—认知—练习—实践”四层递进式教学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在职业能力培养中,分为通识能力培养、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四个阶段,在创新创业培养阶段分思维开发、素质提升、比赛获奖、成果转化四个步骤推进学生“双线”能力提升:首先,以职业能力感知、认知为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能力教育之中,通过对职业能力基本素养的培训,增进学生对职业岗位需求的了解,培养学生岗位认知力,达到岗位胜任力;其次,以能力提升为主,在职业能力课程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创业教育通识课、融合课和拓展课,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互融互通,同时突出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课程化,将有创新意识和有创业意愿的同学组织起来;再次,参加各层次的“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业技能,给予学生创业信心;最后,以围绕能力拓展和成果转化为重点,重点突出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对创新创业的开放性指导和扶持。整个过程中注重总结在职业能力培养和创新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在就业和创业实践中少走弯路,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三、结语

职业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产业升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双高”建设,尤其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立足于高水平学校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正确对待“双高”建设的职业性与教育性,在遵循企业岗位需求与职业教育评价的基础上,确立知识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水平专业群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既要实现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思维向“校企合作”双向育人思维的内涵转变,也要落实从单纯“理论教学”向双线“创新创业”的培养目标转换。在“双高”计划背景下,药学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双高”建设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关键环节,凸显了服务于吉林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响应了国家关于新时代高水平高职学校办学定位和育人功能。药学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用学校、企业“双向互动”,形成命运共同体,调动双方资源,成果互享,从而支撑教师、学生、岗位、能力“四元融通”,在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三维度上,形成“双线三维度”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双高”建设打造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双高药学岗位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