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融合

2021-11-22 08:12赵倩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校企专业学校

文/赵倩

高等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把1+X证书制度作为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合理应用,以确保人才培养能有效结合培训体系,进而保证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文化水平,保障现代企业人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参与企业建设,推进现代企业发展。为进一步明确现代高等院校如何使其教育工作落实1+X证书制度,特此进行本次研究。

一、1+X证书制度

在高等院校开展教育工作时,1+X证书制度具体指的是学历证书与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其中学历证书具有教育功能,而技能等级证书则具有职业功能,学生在参与课程教学时,不仅需要取得学历证书,还需要取得相关职业等级证书。在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1”是学生专业发展的基础,而“X”则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拓展,二者相辅相成,具有相同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同时,学习成果也可以相互转化和有效融合,确保高等院校具有更加灵活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更大的内生动力,进而确保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能够合理地融入社会力量,使校企合作育人与产教融合得到进一步推广,并合理完善其育人机制,确保能够实现多元办学格局的有效形成[1]。

二、1+X证书制度下有效融合培训体系和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调整教学方案

基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1+X证书制度能够有效补充原有的学历教育,针对该种教育制度的应用特点,院校在具体实现校企合作时,需要科学组建专业群,利用证书标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分析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各个岗位,根据社会需求制定教学标准和课程矩阵图,并与优秀毕业生和企业专家在线交流,确保能够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修订。举例来说,软件技术专业在与企业合作时,通过分析证书标准,针对外包和UI设计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中合理纳入与web前端开发的相关内容。将证书考证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学习和考证可以实现无缝衔接。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考证内容进行,学校在编制教学教材时,还需要与企业有效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与软件开发的岗位要求和实际过程,确保课堂教学能够和证书培训有效结合。通过该方式可以使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项目开发,进而保障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参与软件开发行业。

(二)丰富教学资源

首先,需要科学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优质教材,学校需要组织建设教材选用机构,由教研人员、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开展该项工作,对其教材选用制度进行科学完善,合理规范教材选用程序[2]。例如学校可以设置活页的课程教材。其次,还需要合理应用学习平台,学校需要与信息化教学有效结合,使其所有专业课程实现融合,我国目前已出现了清华在线、职教云等学习平台,需要教师对其实施合理应用,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地参与课程学习。最后,还需要应用数字教学资源,合理构建优质特色课程,同时还需要科学开发立体化教材,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整合当前企业、行业、教育等方面的最新资源,同时涉及试题库、习题库课件、电子教材、动画、视频、音频、图片、文字、虚拟拆装、虚拟加工等资源信息,在学校教学资源中科学设置资源库,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保证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和自主学习。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仿真实训系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

(三)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需要加强课程群建设,高等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需要根据职业技能标准制定模块化课程群,同时对试点专业进行合理设置,针对专业需求开发职业技能标准,确保技能标准和课程教学有效衔接,并针对职业技能建立等级制度。其次,还需要强化课程改革,保障学生具有更高的职业能力,学校需要和当地企业有效合作,合理开发相关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认知需求,分析职业资格标准,科学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确保课程标准能够有效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并对其课程教学的各项要求进行合理规范,进而确保能够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最后,还需要强化教材建设,与相关企业有效合作,针对生产实际,开发出适合于生产实训的教学教材,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科学引进优质教材,合理应用网络信息资源和优质教学资源,确保能够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并对教学资源实施有效地共享,使用优质教学资源。与此同时,还需要大力推广工学结合,科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保证学校能很好地适应实际工作,有效结合企业实践考核和校内成绩考核,实现实习地点和课堂教学一体化,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全面推进,积极探索顶岗实习、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有效推进,开展专业教学,使相关企业有效实现校企合作,使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

(四)改进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合理优化教学改革,结合结果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科学构建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得到专业的评价。在具体构建评价体系中,实施职业能力测评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院校需要根据合作企业和专业教学特点的具体情况,展开职业能力测评,使其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评估[3]。在具体实施专业教学时,学校需要根据项目教学课程,对学生实施随堂考核,同时也需要校企合作开发相关软件技术,与学生项目教学和校外实习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并与相关企业共同测评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强化校企合作

学校要根据教学需求和企业需求,科学改善实习实训环境,强化校外顶岗实习,使院校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校外顶岗实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同时,还需要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实验、虚拟工艺、虚拟车间、虚拟工厂等,根据学院建设的特点,组建实训基地。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合理优化校企融合模式,确保校企双方可以实现互惠互利。首先,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具体应用该种模式进行校企合作时,学校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教育工作,在专业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结束后,由相关企业和学校共同设置考核标准。其次,还需应用学徒制教学模式,在大一第一学期设置基础课程,在期末由企业进行介入宣传,然后在第二学期进行组织学校和企业进行面试,学生和企业双向挑选。并在挑选完学徒之后,就可以签订学徒制合同。大二阶段,学生可以直接到企业进行学习,在学生进入大三之后继续回到学校,补充相关理论知识,深入企业正式实习。最后,教育部门和相关企业可以共同办学,为校企合作提供明确的发展思路,基于利益共赢和权益对等的原则,设定校企双方的职责权利。

(六)完善教育保障

要结合当地就业环境和区域经济强化专业改革,有效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促使教育工作能够高度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根据办学条件,对相关专业实施科学设置和调整,并让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企业、行业和区域,保障学生具有更高的就业能力,科学构建保障措施。首先,要加强专业建设的领导,高等院校在实施教育工作时,专业建设的有效落实可以有效保障其教学质量,学校在具体的课程建设时中,要充分发挥指导委员的指导作用。教研室和各系还需要根据学校建设规划的原则、指导思想、任务和总体目标,强化系统建设,搞好重点课程和优秀课程的科学建设,同时带动系列课程,在开展日常工作中,还需要总结自身的课程建设经验,加强教学改革,合理构建优秀课程。其次,要加大投资力度,针对专业建设设置专项资金,严格遵循重点建设和择优扶持的工作原则[4]。同时,每节课程还需要科学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和教学内容,学校需要按照课程建设计划实施项目投资,科学地评价其课程建设,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学成果奖励中。最后,有关院校需加强教学管理,实行课程评估制度,教学管理使高等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更是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必需要加强教学管理,实行各教学环节的科学管理,有效落实三级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和教师评课制度。与此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分析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其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改进,确保能够实现课程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高等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通过调整教学方案、丰富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改进评价体系、强化校企合作、完善教育保障等措施,确保人才培养有效融合培训体系,使其教育工作实现1+X证书制度,进而确保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保障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为高效地参与企业建设,进而确保学生在未来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推进现代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校企专业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