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助力人才培养

2021-11-22 08:12张粉荣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四史立德思政

文/张粉荣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立德树人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四史”,是新时代的社会需求。高校育人理念要随之改变,注重素质教育、高效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育人。高校要切实抓好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人才学习综合素质提升的本质,创新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学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体两翼、三经四纬”的人才教育改革路线。“一体”是指“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两翼”是指“立德”与“树人”,是根本任务的两个有机方面;“三经”是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三个育人层次,“四纬”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育人方面。在“一体两翼、三经四纬”的总体框架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理论落实到实处[2]。

“党史”记录了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中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走向成熟的全部史实;“新中国史”记录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逐步实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较完备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团结一致、带领人民从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到经历漫长的探索,再到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由此可见,“四史”整体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进程,获得经验教训,学习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正确认识国情的保障,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对成年人来说,“四史”教育是很好的营养剂,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一、高校深入开展立德育人“四史”教育的意义

“四史”并非只有党员才去学习,应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且不应该有目的、有功利性地去学习,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项学习。可以多去实地考察,参观一些历史遗迹,给予学生视觉上更深刻的体验,使学生由此产生思考,深入地去挖掘历史,吸取历史智慧。

立德育人,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以德育人。大学很重要的育人理念,就是通过师资力量的引导,先学会如何做一个正直、积极的人。要始终坚持德育,拓展大学生的精神领域,强调现代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民族精神的传播。

要观察每位学生的优点并给予鼓励,不以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学生明白这是未来就业路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集体荣辱感、价值观[3]。

二、引导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切实做到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与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就业发展的需求密不可分。要推进立德树人渗透到人才培养中,以理论宣讲、班级竞答、情景演绎等多种方式展开讲述。加强立德树人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全局性,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就业逻辑性和系统性,提高对当前求职市场大事件的深度了解。

加强“四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建设中有着全局性,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提高对历史大事件理解深度。在这一环节中,红色是重要色彩,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推动思政课的创新,让“四史”深入每位同学的心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教师也是学生学习“四史”的主要阵地,只有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才能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

三、学生理解程度不同,教师需要加强引导

(一)学生眼中的历史

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多数只是停留在年份和大事件的简单层面上,对历史认同感缺乏深度的思考和强烈的历史认同感,深层次的挖掘在于教师的讲述。历史有其独特的背景、时代意义等等,学生不善于结合历史,现阶段学生不能将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导致历史认知是条块状。历史不能被孤立,历史在其下的政治格局有一定的联系,应体现整体性。

(二)改变教学方法,引入“四史”

以史为鉴、以情景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不要触犯历史的错误,牢记历史的教训。以正反举例的方式,让学生铭记历史的错误,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印记,提醒学生去思考。时空是平行的,这里发生了这件事情,同一时间,那个地方又在发生着这件事,相信它们有一定的联系,考虑到时代的因素,可以结合政治条件将其融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和认知。

四、思路和方法

(一)整体思路

笔者所在文学院的党建工作与高校思政课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因此,要将党建工作渗透到思政课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强化学习党的知识,提高政治敏感度,增强历史文化认同感。在“四史”教育活动中,可以根据在党支部内开展“四史”专题学习、班级开展“四史”专题学习、分别收集学习感悟、结合研究内容中的教育教学难点工作制定学习计划这四个大步骤的整体思路研究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学习“四史”的主题教育情况。

(二)具体做法

第一,笔者所在的文学院有三个党支部,其中“四史”主题教育的重心在第二、三党支部。这两个支部主要成员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党员。他们的思想觉悟较高,对时事政治具有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在他们之间进行“四史”主题教育开展的“试点”工作,将“四史”教育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贯通起来,与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相结合,建立系统的“四史”教育体系。

第二,根据“试点”工作的经验,在任课的班级里组织开展学习“四史”主题教育。此外,由于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应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官方网站向学生分享“四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形成一股自主学习的热潮。

第三,为进一步了解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的“四史”教育情况,收集党支部与任课班级同学的主题学习感悟进行分类分析。各党支部要定期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切实做到教育学习常态化,学习“四史”教育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大家受益匪浅,并主动向身边同学宣传所学知识起到了较好的带头作用。在群众中的学习“四史”教育活动开展比较缓慢但是持续进行。

第四,根据有关工作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1.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灌输层面,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地灵活采取一些实践活动(课外),以便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2.要将历史与人结合:在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智能时代,大部分大学生都比较浮躁。适当地设置问题或者让学生自由发问、互相提问,改变原来枯燥的学习方式,激发大家了解历史的积极性。3.要将正面与教训结合:尊重历史的两面性,不要对历史进行平铺直叙式地泛泛而谈,而是学习和总结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创新之处

(一)开展形式创新

学习教育,要立足于新时代,不仅要学好基本知识,而且要从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升历史思维,强化历史担当。在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之后,发现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四史”教育,必须不断地进行形式上的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四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更倾向于形式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高校思政教师要统筹运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思想教育模式,努力做到让课堂知识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四史”教育知识竞赛、理论宣讲、主题党日和手抄报创作等形式来促进和实现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四史”教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把握好教育教学方式

一是要把握“四史”教育的政治性,要求思政教师在以历史背景为基础的条件下,有序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四史”教育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历史的教育,逐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的领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走向富强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增强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认同感。

二是要把握“四史”教育的方向性,着力端正大学生的思想偏差。“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思想与时代的前进历程,是一种相对同步的状态。高校思政教师在引导大学生学习“四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自觉跳出各种局限,紧跟时代潮流并自觉抵制各种落后的思想倾向。

三是要把握“四史”教育的时代性,着力提高学生的使命意识。全方位地拓展学生的视野,要与当代中国政治紧密联系,服务于现实。大学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让高校大学生化抽象理论为具体实践,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推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

高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和大学生在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方式,进而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精神;要求高校学生自觉地将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树立个人和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要做到历史结合现实,理论联系实际,让当代大学生把“四史”思想融入工作中,激发创新就业创业精神。作为一线高校教育工作者,他们广博的知识、广阔的思想和独特的视野,决定了应用型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发展方向。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四史立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