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企业学院”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2021-11-22 08:12陆孙琦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产教职业院校校企

文/陆孙琦

产教融合作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企业合作创办学院(以下简称企业学院)是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其有力地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完善职业教育的体系,就必须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初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就是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在此背景下,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的指导思想陆续开办了“兰斐女装学院”“方向传媒”等企业学院,努力践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方案,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机制,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的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的根本理念[1]。

一、企业学院的内涵及意义

企业学院是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业开展合作育人、合作研究、共享资源等为目的而共同建设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主要依托校企双方在专业技术能力、人才培养方式、人才需求导向等方面形成的新型合作育人新模式。

企业学院的建设是职业院校时代发展的需要,企业学院的主要任务包括输送人才,引进企业来实践高校的科研资源,从而实现双方信息资源的共享。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兴办企业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服务平台、共享科研资源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形成满足社会需求的特色专业技能,实现职业院校的育人初衷。企业学院的真正优势就是能够做到校企协同育人,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共赢,不但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与资源,也有利于高职院校节约教育成本,推动高职院校的产学研不断发展。

二、高职院校建设企业学院的现状及困境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教育都比较重视,其毕业生的就业率教高,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如德国,其所采取的为“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即企业与院校的无缝对接,学生刚毕业就可以进入企业工作,从而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就业竞争力。在我国,由于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部分职业院校未能认识到企业的需求导向,固有的办学体制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技术人才紧缺。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大力推进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协同育人的联合办学模式,但高职院校对国家政策的认识不够,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不足,多数流于形式,而忽视了真正的内涵建设,所以,当前的企业学院建设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2]。

(一)校企价值观存异,利益诉求不同

建设企业学院的校企双方在本质上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诉求,企业建设企业学院的目的更多的是想降低企业成本,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高职院校建设企业学院考虑更多的是想利用企业的资源和条件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所追求的则是公益性原则,因此两者的利益诉求不同。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需要考虑企业的成本和支出,具有营利性;高职院校是国家公有性,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己任,具有公益性。所以,在营利性和公益性之间必然会存在着价值取向矛盾,导致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机制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二)校企合作主体模糊,激励机制不足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实施的产教融合起步较晚,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涉及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较少,致使各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认识不足,主体模糊,因而没有发挥校企合作应有成效。建设企业学院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而并不是单方面引进企业。针对校企合作的企业方面,高校应该实施相应的激励或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对于专业化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高校也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教学或企业科学研究。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企业学院与高校自身严重脱节,企业只负责企业自身的部分,而忽视了参与教学的内容,高校教师也未能与企业有效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三)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监督体系不全

高校在促进校企合作形成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大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没有相应的刚性需求,导致当前的校企合作双方存在“校热企冷”的现象。企业对其所获利益关注更多,往往忽视了校企合作的真正内涵,对于合作育人、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的积极性不够。同时部分高校为了能把企业引到园区,成立企业学院,更好地与企业合作,对企业的要求较低,未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无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考核,导致部分企业学院合作育人的项目有名无实。

三、企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建设企业学院,创新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自2017年以来,学院分别与永鼎集团、方向传媒、兰斐女装等企业合作,建设了一系列的企业学院。合作双方以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为基础,通过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验实训场所,共享生产实训设备,共用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了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联动机制,实现学生培养的“私人定制”,提高专业培养的针对性[3]。

(一)校企深度合作,健全考评机制

校企合作企业学院建设的效果如何,需要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来验证,以往都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及教师的考核机制上,忽视了对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的考评机制。因此,需要健全企业考评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考核体系。通过考核达到发现产、教、研之间所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与此同时,将各种创新创业等项目纳入企业考核计划,保证企业在完成实践教学后,对企业所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预期效果提出具体要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学院制定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校企双元育人的主要内容,加强了企业和各二级学院、专业校企合作绩效的考核,建立了促进校企合作有效深入开展的保障激励机制。

(二)加强校企沟通,完善培养方案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学院与企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依据市场需求设置相应的岗位,同时依据岗位要求来确定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基础课程,建立相应的培养体系,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如方向传媒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最大的优点就是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市场紧缺人才的岗位要求来培养相应的学生,从而使学生毕业即可实现就业,明显提升了就业竞争力。企业学院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通过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采用案例教学、任务教学、情景教学、实操演练等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4]。

(三)岗位互联互通,共同编写教材

企业学院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了更多实训课程,校企双方在岗位设置时,需考虑各自的特征,学院应考虑企业的灵活性,而企业需考虑学院教师的工作安排。通过互联互通,协商组建企业学院的各项工作岗位,充分满足在岗人员,从而调动其参与企业教学的积极性。为满足企业学院的教学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合作,组织编写一套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特色教材。教材既包括了理论知识体系的传统形式,又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实践性。如兰斐女装学院与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共同编写纺织设计、服装配色、服装CAD等教材及课程。

(四)学做知行合一,共建实训基地

学以致用,是兴办企业学院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学院在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时,要充分考虑到设备的可操作性和实训功能,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训操作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更多的技能性、综合性人才;同时,学院购买的各种设备和器材与企业生产同步,既可以帮助教师满足实训要求,还可以避免学生脱离市场需求,做无用功;校企双方制定的实训教材方案根据在校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找到进步的空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当前,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地探索企业学院的实践模式,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能力。但在推进企业学院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片面盲目,一味地追求形式,忽视企业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性。企业学院的建立是校企双方合作的成果,通过健全企业考评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岗位互联互通,共建实训基地等,实现可持续的企业学院发展模式。与此同时,要做到换位思考,加强校企沟通,坚持合作共赢,夯实校企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产教真正融合。

猜你喜欢
产教职业院校校企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