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基于“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以“面试技巧”内容为例

2021-11-22 08:12潘婷婷王滨生刘蒋胜禹马碧茁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工作坊就业指导岗位

文/潘婷婷 王滨生 刘蒋胜禹 马碧茁

新文科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在新文科背景下,改革就业指导课程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共识,但如何改、怎样做才能有效指导大学生就业,有待进一步研究[1]。

一、传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的所学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两大部分内容。一是教学内容通常单调乏味,使学生上课的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学形式单一。从各个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形式来看,形式比较单一,以课件为主,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不能只采用单一的课件形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通过实践、体验才能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学生口中的“大课”,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上同一门课,人数众多,不利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2]。

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可行方向

自2013年起,将“工作坊教学”用于就业指导课中成为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一个方向。强化课程思政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将成为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可行方向。

面试技巧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仅靠理论讲授无法达到教学效果,要求更多的是参与和体验。以“面试技巧”内容为突破口,基于“工作坊教学”开展教学,是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践。

三、课程目标

(一)就业指导课程的专业教育目标

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程教学,让大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1.观念层面:通过教学,大学生要树立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将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

2.知识层面:通过教学,大学生应基本了解就业的阶段性特点,更加清晰地认识自身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人才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

3.技能层面:通过教学,大学生应掌握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求职技能,并透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

(二)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就业指导课程既强调就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发展,将个人成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三)基于“工作坊教学”的就业指导课教育目标

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从不同角度理解面试、体验面试,从而学会准备面试、参加面试、通过面试。同时,面试之前要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并准备对应职位的简历。通过一次面试体验课,将职业定位和面试的技巧一并融会贯通。

四、设计思路

通过模拟一场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让学生扮演招聘或应聘的角色,每一个角色类别不同职能进行体验,使学生在真实感受中引发思考,从而实现知识、技能、实践经验多方面的积累与提升。

五、设计方案

(一)确定模拟招聘单位和岗位

选取上课当天在学校进行专场招聘,并有相关专业需求的2个正式岗位。选择授课当天在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的真实单位并设定2个需求岗位。

(二)学生分组

在课前,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1组为招聘组,1组为应聘组。招聘组分为五个小组,分别为:需求分析组、面试方案制定组、简历收集及筛选组、面试实施组和结果审核发布及招聘过程总结组;应聘组分为应聘岗位1组和应聘岗位2组。每组人数按照班级人数具体确定,招聘组和应聘组人数大致为3:2。

(三)明确各组任务

1.招聘组任务

(1)需求分析组—对根据岗位描述和任职要求对岗位需求什么样的人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提供给面试方案指定组。

(2)面试方案制定组—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面试方案。

(3)简历收集及筛选组—根据需求分析搜集并筛选简历。

(4)面试实施组—实施面试流程,筛选面试者,拟出候选人名单。

(5)结果审核发布及招聘过程总结—对候选人名单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发布录用通知并对整个招聘过程进行复盘总结。

2.应聘任务组

(1)应聘岗位1组—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岗位1准备简历并投递简历,获得面试机会后参加面试,如未获得面试机会观摩面试并思考简历未入选原因。

(2)应聘岗位2组—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岗位2准备简历并投递简历,获得面试机会后参加面试,如未获得面试机会观摩面试并思考简历未入选原因。

(四)明确各组具体时间及任务

将90分钟课堂分为上课0至5分钟、第6至15分钟、第16至20分钟、第21至30分钟、第31至65分钟、第66至75分钟、第76至85分钟、第86至90分钟8个部分,每一组在每个时间段内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

(五)课堂要求

1.对招聘组的要求。各组之间是协作关系,可以并列进行,内部要有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过程,之间有对抗协作、互相支持的过程,整个过程要保持工作状态,做无关事情的组失去加分机会。

2.对应聘组的要求。每个人都要按照岗位要求写简历,投简历。经过简历筛选的成员要认真参加面试,未进入面试的体现作为观察者关注整个过程。

3.对总结和加分的要求。每个岗位都招到适合的满足名额要求的人选视为任务完成,并在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开启加分程序。各组推选1人作分享总结,1.5分钟,不可超时。招聘组和应聘组中表现最好的一组全员加分。表现最好的确定方法为通过网络投票,招聘组给应聘组投票,应聘组给招聘组投票。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提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2.分组。课前1天,盲选分组。

分组说明: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体验整个招聘流程,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招聘、应聘过程,从而对自己的简历、面试的准备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盲选分组是为了避免学生因喜好选择受限,影响课程效果。与此同时,盲选也增加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好奇,增加了课程投入度。

3.布置教室。利用桌牌等工具,在教室中按照组别设置明显的功能区,如招聘区、应聘区,招聘区中设简历投递区、面试实施区、观察区、候场区等,应聘区设等待区、观察区等。

(二)课程实施要点

1.活动开始前,教师讲解课程设计的意义、目标、活动规则、任务分配、时间要求等。

2.营造单位专场招聘会气氛,介绍单位和岗位。3.按照分组、时间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三)课后调研

为确认课程效果,问卷法进行课堂效果反馈调研。

(四)知识、资源及材料的补充

在课上及调研过程中发现缺乏或需求的知识点、资源及材料,进行补充。

(五)调研结果反馈及总结

下一次上课时,将调研参与情况和学生提出的建议予以反馈,对课堂表现、课堂效果、问卷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升华课堂效果,完成教学目标,结束整个环节。

七、结语

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课后调研结果显示,这一教学设计体现出学生参与度高、体验感强、教学效果好的特点。参与度达到100%,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对面试这一过程有直观的体验,从而达到了体验面试过程的效果。同时,本研究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整体改革,为就业指导课程其他内容的工作坊式教学改革提供了积极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工作坊就业指导岗位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