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道合一”理念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2021-11-22 09:30管建强
武术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习练淡化

管建强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1 武术教育

武术教育通常给人以“有技术、无内涵”,“能打人,能打架”的印象。因武术教育的技术动作出现了偏离成熟和动作内涵欠丰富,加剧了人们对武术教育的不重视。要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应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创新与整合,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价值观的形成都源于其民族传统文化。[1]我们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教育价值观源自于古雅典和古斯巴达教育观,美国的教育价值观重视“人自身的本质价值与尊严”的传统。中国作为一个优秀的文明古国,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将武术技术视为“武”,认为是虫篆之技;只有武术动作的“武”相对应武术文化的“术”—也就是“道”,才是形而上学的,才是真正要把握武术本质价值的。因此,只有以“道”为思想底蕴而用“技”,才会出现这种“技”与“艺”、“术”与“道” 浑然一体的表现。[2]中国武术文化强调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武术教育看来,也就是“学练结合”。 “练”指的是武术套路动作当中的技术和应用的能力,“学”指人的知识思想技能所蕴含的规律性。只有不止于练的取得,只有不断地将武术动作的“练”和武术思想的“学”相结合,武术的教育才能提升自身的本质与价值,才能真正发挥武术教育的作用上。

2 中国武术中的“术”与“道”

2.1 中国武术中的“术”

武术的术也就是套路,它分为多种功能,如养生功能的武术套路太极拳,太极拳适合中老年人习练,动作柔和缓慢,连绵不断,在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时期,武汉医生带领患者习练太极拳,钟南山院士说到太极拳有助于慢阻肺康复,中老年应习练太极拳。这是术的养生功能,还有竞技功能的武术自选套路,适合武术专业的人习练,套路是由自己编制并在一定时间和场地下,把自己的套路演练出来进行评分,还有段位制武术套路,为了增进人民体质,推动武术发展,国家体委专门编造为武术技术而定制的武术套路。[3]武术在不同功能下,习练的套路多种多样,各有不同。

2.2 中国武术中的 “道”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人们根本无法完全掌握所需要的所有知识, 人们也不太可能花很多时间在对自己并不是很重要的知识上, 所以知识须要简化, 要用简单的方法去理解复杂的事情。[3]那也就是道家的“去繁为简”,不纠缠武术的技术复杂表象,不浪费在无意义的技术难度动作上,而是准确地发现动作的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后进行检验。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曾提出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关理论,现在的武术两极分化,练套路的不能打,练散打的动作不优美,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动作进行去繁为简后实践,再与哲学思想合一。如“天人合一”寻求的终极目标是宇宙、自然、人、物质的和谐统一,以和谐统一为价值方向观念衔接着武术的思维思想模式与实践行为规范之中。[4]武术的价值方向就是和谐对立,不管是健身功能、养生功能、技击功能等多种类功能的方法都是相对立的统一和谐,如,武术形与神、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攻与防、动与静、刚与柔、虚与实、开与合、进与退、起与落、收与放、屈与伸、快与慢等。武术是身体的运动也是心灵的哲学,通过心灵的感悟,实现自然对立的和谐统一。中国哲学道家思想与武术与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所以武术应去繁为简,追求实践在与哲学思想相结合而形成武术的道。

3 “术道合一”理念下中国武术的发展路径

3.1 淡化、优化、强化手段相结合,追求去繁为简的道

武术套路如何能追求去繁为简的道,故而有“淡化套路”“优化技术”和“强化技术”三种手段。在2013年时全国学校武术联盟就提出:武术套路教学应该以“强化套路”为基础,认为“淡化套路,提倡攻防”的教改理念。当“淡化套路”提出之后,有些学者和专家针对“淡化套路”存在异议,认为武术套路是武术不可或缺的部分,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不宜“淡化或淡出”,应该采用“功套用”为一体的原则,进行“整合拳种,优化套路” 认为“淡化套路”的提法不妥,应该根据学生群体的需求,注重“套路、散打和擒拿”三种运动形式,进行“优化套路”。“淡化套路”不是减少套路动作,而是选择一个的典型的拳种,从中选出反映这拳种的技术内容和历史渊源,以实用、易学的动作组合减少编排大段的套路,改成小段的组合动作来进行武术教学。优化技术的前提是防身自卫的需求,在武术动作中去掉不适用花招。而“强化能力”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会这几个动作,还要培养学生养成技击意识,具备技击能力,增加套招、实战等动作教学的能力。这三种武术套路教学手段,与以前的武术操化教学相比,既能激发学生练习武术套路的兴趣,也能提升武术套路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只有通过淡化套路、优化技术、强化能力这三种手段才能有效化解武术套路的现实困境,从而追求去繁为简的道。

3.2 打与练的并进与结合,追求实践检验的道。

打练并进应是武术教学训练理念,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擒拿等都应并进学习,形成自己创造的攻防套路动作,创编成小段套路,即动作简单易学又要实用性高,从而形成打练结合,在演练武术动作时能及练又打,体现武术“功套用”一体的特征,教学内容以“踢、打、摔、靠、拿”为基本元素,教学手段上可以单式、拆招、喂手、散练、套招等方式既体现武术的攻防特点又按照“打练结合”的原则,将武术套路、格斗与功法进行融合,以此实现武术教学的“打练结合”从而追求实践检验的道。

3.3 哲学思想与修炼过程相结合,追求天人合一的道

何为“术道合一”,也就是学练结合。这里的“术”指的就是武术的套路动作,而“道”呢?在这里就单指道家思想。中国哲学道家思想与以文化为主体的武术与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如“天人合一”意指人的发展、人的行为与世界万物、自然规律的调和、一致、一体。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具有根本性的中国文化传统。[5]寻求的终极目标是宇宙、自然、人、物质的和谐统一,而武术的文化价值方向也是对立的和谐统一,武术攻击动作与防守动作的相对立统一和谐、动作刚与柔、动与静、虚与实的相对立统一和谐等。

武术是形体论的表象,形体下的文化是多种思维学问,是对人体生命潜能和本质进行深层探索的途径,蕴含浓厚的传统文化,练习武术不是学习它的动作,而是认知自己的形体,感受自己的思想,要先学会呼吸和静心;在面对现实时,我们很难平静下来,事实上,静下来呼气可以立即影响人的血压,释放身体里的压力荷尔蒙,调节血液里的酸碱值。所以,习练套路配合呼气可以有效地去感受身体的状态,习练套路配合静心去感受身边的环境,感受道家学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6]在从道家的角度来观察武术动作的攻防、动静、刚柔,步法的虚实、开合、进退、起落,节奏的收放、屈伸、快慢下的武术文化内涵中多种交叉融合思想,从术的角度来观察武术的边界,大脑也应为特定的模式而做出改变。武术不是在那看腾空难度、动作美漂亮的这些形体,而是看形体之外的哲学理论。

从武术动作习练者变成有思想的武者,习练武术应“术道合一”,武术即是身体的运动也是心灵的哲学,通过身体的运动对心灵有着重大的感受及体悟,从而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习练淡化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海水淡化前途无量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稳定 衔接 淡化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