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伴体育同行

2021-11-22 09:56叶艳苏州市吴中区临湖实验小学
灌篮 2021年4期
关键词:意识德育体育

叶艳 苏州市吴中区临湖实验小学

近几年来国家提出“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①所谓立德树人,“立德”为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树人”则是以人为本,从学生本身出发,发展其品质、完善其人格。体育与健康课程有着其学科的独特性,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优化体育教学,发挥体育的德育价值。

一、体育的德育价值体现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各个学科教学密不可分。是毛泽东曾在其《体育之研究》中对体育的功能价值总结为“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②体育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发展其勇于挑战、顽强拼搏的品质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德育要素,借助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可操作性强,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推动学校德育教育有着现实意义。

二、小学生的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制定有效教学计划的前提,所谓学情分析,即对小学生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行为特点、学习特点等进行剖析,从而制定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措施等。

(一)身体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正处快速成长的时期,但身体素质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和平衡素质。通过体育运动干预,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在群体中的优越感和自信心。

(二)心理特点

新时代下的家庭成长环境下,大部分孩子们从小衣食无忧,为家人所宠爱,从小沉溺于各种赞扬和夸奖,导致他们尊心强、抗挫能力较差,缺乏吃苦的精神和意志力;也有一些孩子胆小内向、敏感脆弱、争强好胜。

(三)学习行为特点

孩童时期的他们活泼好动、喜欢玩耍;易兴奋、易疲劳,三分钟热度;喜欢结伴,擅长模仿,容易被环境所影响。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人和物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善于模仿,但缺乏自主意识和自制能力,无法自我监督和控制,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三、渗透德育的路径分析

体育教学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是渗透德育的首要任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重要主导者,如何渗透德育,一方面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另一方面则需要制定好教学计划。下面将从提高教师素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一)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需要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德育内容的把控,从而更好地将德育融入到每一节课中。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孔子也曾在《论语》中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知行合一,言传身教,用行动去影响学生,用语言去引导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完善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维度,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对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身体活动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基于德育的教育目标,应更注重情感价值方面的培养,主要包括:自主学习意识、关爱他人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竞争意识、集体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丰富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体育知识、基本活动和游戏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活动教学和游戏教学是主要内容,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往往不够充足。体育教师可在室内课时间,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安全和基础知识教学,如观看相关图示、视频等。同时在户外教学时,在讲解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贯穿对体育基础知识和道德的教育。

(四)优化教学方法

体育课堂是灵活多变的,不可控因素很多,教学组织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实践出真知,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探究和学习,逐步完善和改进,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教学和分组教学的优势,发展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教学语言上多以正向、鼓励、积极的语言为主,但同时批评指正也不能少,需要严慈相济,奖惩分明。

四、渗透德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爱国精神不能少

现在的学生从小接触电子产品,被各类娱乐视频和游戏影响,不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灌输积极的思想,正确的能量,宣扬爱国情怀。可以利用室内体育课播放相关视频,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如观看阅兵式,奥运会,大型体育比赛等,提高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荣誉感,认同感。在学习运动项目时介绍我国运动员在该项目上取得的优异成绩,树立运动榜样,逐渐体会到体育强国的含义。

(二)道德品质是核心

1.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是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精神导向和内在动力源泉。因此我们在日常竞赛活动中要不断灌输公正、平等、竞争的体育精神,将练习活动多以竞赛的方式呈现,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勇敢挑战不放弃,同时也要使学生懂得在比赛中友谊和安全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尤其在游戏或者比赛中,不可为了求胜恶意阻碍他人或伤害他人。

2.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学生的内心单纯简单,认知也很有限,因此对其进行感恩教育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利用室内课观看与感恩教育相关的影片,使学生懂得感恩师长,并组织学生谈一谈自身的体会,以及如何用实际行动来感恩师长。这样会使他们在学校更愿意主动去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以及课堂秩序和教师提出来的一系列要求。在合作、练习互动时,教导学生感恩同伴的帮助,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良好的社交关系是健康心理的保障。

3.磨炼意志

磨炼学生的意志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保护他们的内心不受到伤害,避免产生消极和懈怠的情绪。体育运动本身就是磨炼身心的活动,尤其是径赛类练习项目最能够磨炼人的耐力和意志力,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可多设置跑步类比赛活动,长跑活动等。鼓励引导学生多次尝试练习,不断突破自己,达到自身最大极限,培养其能吃苦、肯坚持、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三)综合素质是关键

综合素质包含多个方面,本文主要对有关于德育的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主要有安全意识、竞争意识、集体意识、规则意识、自主意识,其中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在体育精神方面已经有所体现,此处不再赘述,接下来主要对安全意识、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作讨论。

1.安全意识

开设安全课,讲解安全问题。培养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如在练习过程中关注安全问题,不做危险的行为,与同伴保持安全距离。此外在约束自身行为的同时也能够监督他人,在班级中建立互相监督机制。如当班级中学生出现危险行为,如打架行为、携带刀具等危险物品、攀爬楼梯栏杆时,懂得及时劝阻同伴,如劝阻未果时,懂得及时报告老师,时刻把安全问题摆在第一位。

2.合作意识

如何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乐意与同伴合作,在课堂练习中,有很多的教学组织方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如多组织小组练习,引导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监督,合作练习,共同进步。如在跳绳练习中,有的孩子可以连跳过百个,而有的学生只能单个跳,这时候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不要骄傲和嘲笑他人,要学会主动帮助鼓励他人练习;在跳大绳活动中,自愿轮流加入摇绳,为同伴的练习做好工作;在体操技巧类练习活动中,学会保护和帮助同伴完成练习等。

3.集体意识

所谓独木不成林,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脱离不了组织和集体,集体可以是一个小组、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乃至整个国家。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需要不断地灌输集体主义思想,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内化,建构思想。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间操评比;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类接力赛;低年级的课堂中,采用小组比赛排队活动等一系列集体活动,均可以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激励教育。

(四)有效教学是基础

1.个性化教育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关注个体差异性,关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使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受益。在身体活动练习时,尤其在新授课时,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在情意表现方面,学生之间也迥然不同,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能够关注到班级中的特殊学生,特别是内向、自卑、自闭症、多动症、智力低下、身体残疾等学生,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独立教学指导,多以鼓励肯定的方式进行教学,并教育其他学生要多关爱此类学生。

2.分层式教学

让学生在运动上获得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在课中获得成就感,从而爱上体育课,爱上运动。我们可以借鉴分层教学的方式,按运动技能进行分组,如擅长跑步的学生划分到“飞毛腿小分队”,擅长跳绳的则为“跳绳小分队”,擅长体操技巧的为“技巧小分队”等,弥补学生在某些项目上技能欠缺而产生的不自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特长的并且在班级中有归属感。

以在课堂表现进行分组,如“气氛小组”总是能在课堂上发出欢乐的笑声,让课堂氛围很欢乐,还有“热心小组”总是能主动帮助他人练习,时常主动要求帮助教师整理器材,是老师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还有“沉默小组”总是能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秩序,按照教师要求,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练习,“活跃小组”他们常常出现在课堂的各个角落,奔走跑跳是他们的爱好,不善于约束自己的行为。各小组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进步。

3.拓展式教学

学校体育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体育社团活动,体育社团是学校体育生命力的体现所在,也是发展学生运动兴趣的一大平台,通过成立各类项目的兴趣教学班,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该类运动,同时在兴趣和教学的双重影响下,运动技能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另外社团也是学校体育人才培育中心和运动员的储备中心。

五、结论

虽然各学科都担有德育的任务,但体育学科有着其学科优势,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已成为必然,德育与体育二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体育教师们更应该重视起来,重视自身道德素质的养成,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切身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感化教学。此外在教学中明确德育目标,不断反思和革新,优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学校德育工作增光添彩,为体育教学工作推波助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运动兴趣,逐步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注释

① 马卫宾.立德树人语境下中小学体育开展德育的文本解读和实践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7.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65-81.

猜你喜欢
意识德育体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们的“体育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