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1-11-22 18:11黄太玉
名师在线 2021年8期
关键词:在实践中创设情境

黄太玉

(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福建泉州 362700)

引 言

教育改革在高中阶段的逐步深入,对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关注理论内容的讲解,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地理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多样的课堂活动中,有效提高其实践水平。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是高中地理学科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设计多样且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优化和完善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为他们之后的地理学习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自由实践平台

在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学过于机械化,教师通常只关注理论内容讲解,目的是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略了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应诉求,限制了他们下阶段的地理核心素养发展。因此,当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调整教学观念,全力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加自由的时间平台[1]。首先,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指明实践方向,鼓励他们根据学习任务自主实践;其次,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群体,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每位学生的实践情况,解决因学生学习自由度提升导致的课堂监管力度下降的问题,保障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2]。

二、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丰富学生实践途径

情境教学法是高中地理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将情境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浮于表面,没有真正发挥情境的作用。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要调整教学策略,正确发挥情境的作用,创设多种地理实践情境,有效丰富学生的实践途径。地理实践情境的创设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确定实践的理论出发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实践有关的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将其作为学生实践的理论依据。第二步,使用合理手段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引入信息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将原本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实践目标,确定下阶段的实践方向。教师要将教学现状和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情况相结合,不断优化情境创设策略,为学生提供多样又高效的实践途径。

例如,在教学“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工业改革的视频,分别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初步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地理情境。其次,教师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扮演传统产业老板的角色,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新兴产业老板的角色,要求他们代入角色,探究如何选择自己公司的区位。这一情境充满了实践乐趣,让学生都认为角色扮演的趣味十足,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情境中。

三、提倡合作探究,提高地理实践质量

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地理能力的差距是普遍存在的,而这些差距影响着地理教学,容易出现学优生越学越好、学困生越学越差的情况,也不利于部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合理引入合作探究,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地理实践,使学生的能力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践合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以下两个步骤的落实。一是合作小组的合理分配。教师在分配实践小组时要体现公平性和互补性两大原则,让每个小组的学优生和学困生数量大体一致,且能力互补。二是实践任务的正确设计。教师设计的合作实践任务要紧贴教材,同时可以具备一定的竞争性、趣味性,使学生更愿意投入实践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气候”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应用合作探究来完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课前,教师按照学生能力特点,在体现公平性和互补性的基础上完成小组分配。课堂开始,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两张图,一张是全球降水量图,另一张是全球气温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两张图,并根据气候特点,绘制出一张新的全球气候图。这一任务对学生的地理能力是不小的考验,既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气候知识基础,也需要他们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合作任务,学生会明确分工,如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生符合根据两张图的内容整合信息,确定每个区域的气候特点,得出正确的气候名称;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绘制气候分布图,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图纸……随着合作的深入,学生之间也会相互交流,分享地理学习心得。比如,基础扎实的学生研究实践技巧,从其他成员身上汲取养分,弥补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明确了实践离不开理论的结论,为之后更好地实践、更积极地投入理论学习奠定了基础。课堂最后,教师展示每个小组的实践成果,让学生相互分享实践的心得体会,以班级为整体,共同探究地理实践的真正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完善课堂反馈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巧,教师会减少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干涉。若课堂反馈变得不及时,教师不能感知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不能给出修改建议,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甚至部分学生养成了不好的实践习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要着力于完善课堂反馈体系,构建完整又高效的课堂反馈机制,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保障。教师可以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把他们视作课堂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串联点,根据学生干部提供的信息了解班级中其他学生的实践情况,同时能让学生干部带头,根据反馈信息一起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难题。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开展学生互评。学生在实践中沟通交流,能更轻松地感知他人在实践中出现的小问题。这恰恰是教师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部分,并且由于学生对同学的评价接受程度更高,他们也愿意根据反馈信息做出调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气候”的内容时,每个小组中选出了一位小组长,教师给小组长布置了任务:留心观察每位小组成员的实践表现,相互对比,记录他们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这一方式有效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教师不用花费大量精力观察每位学生,而是化大为小,将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小整体,让小组长整合反馈信息,以方便教师之后调整教学。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小组长也会直接说出其他人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后五分钟,教师鼓励学生互评,指出其他小组成员制作“气候分布图”过程中的不足。有的学生指出,部分成员在实践中不懂得变通,按照经纬度进行气候划分,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如地理位置、地貌特点等;有的学生指出,部分成员在实践中脱离教材,按照自己的想法绘制图纸,导致实践效率低下,绘制的气候图纸也是错误的……教师归纳整理学生给出的实践反馈信息,将其作为下阶段教学调整的重要参考,在之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保证针对性原则的充分体现。

结 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理应打破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结合每位学生不同的实践能力和培养需求,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来提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效率,使学生能明白实践和理论学习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地理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在实践中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党纪与国法在实践中要相互契合分析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本期主题:为学
读报的启示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