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学环境下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策略初探*

2021-11-22 02:25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511458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2021年20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变式辅导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511458) 郭 欣

1 背景

无论在任何时代,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永远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传统的转化方式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为了扭转当前学困生转化工作效率低下的被动局面,作为一线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采取新的方式和策略去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近年来,南沙区与科大讯飞公司合作,在区内多所学校搭建了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校园管理平台以及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助力南沙区的一线教师在智慧教学环境下实施精准、高效的学科教学.经过了近两年的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在智慧教学环境的支持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2 智慧教学环境下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笔者现以“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的辅导教学为例,探究基于智慧教学环境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2.1 基于精准学情数据库的课前导学

在集中辅导之前,笔者为了全面了解学困生对等腰三角形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在智学网自带的题库中根据知识点挑选以下练习并发布到智学网上,由学困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10°,则它的底角为____;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70°,则它的顶角为____;

3.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120°,则它其余的两个内角为____;

4.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30°,则它其余的两个内角为____;

5.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4 和8, 则它周长为____;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8 和11,则它周长为____;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0°,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

当学困生在网上完成作答以后,笔者应用智学网的大数据库进行学情分析,得到以下反馈:

表1 等腰三角形基本性质前测分析

由上表的反馈可知, 题组中前3 道题的正确率达到了70%以上,说明这批学困生能够较好地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去解决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可是一旦遇到需要深层思考的问题时,他们的解答情况就不如人意.由此可知他们的思维能力较弱,无法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与当前所学的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笔者在转化工作中要集中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还应用“学生学情”这一功能详细了解到每个学困生在完成上述练习时所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他们的学情设计了微课和学习任务单,通过智学网和学生平板上的班级空间推送给学困生,指导他们完成对知识的初步内化.例如,在解答第6 题时,很多学生只考虑到了锐角三角形而忽略了钝角三角形的情况,因此笔者应用几何画板来制作微课,通过动态的演示三角形形状的变化来向学困生们直观地展示他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思维上的误区和难点;学生在观看完微课后,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反馈给笔者,而笔者则根据学生的反馈去制定集中辅导的策略,做好课前准备.

图1

与传统的转化工作相比,基于精准学情数据库的转化工作的针对性更强,能够极大地减少转化工作的盲目性,提高转化工作的效率.

2.2 基于智慧教室的课堂辅导

课堂辅导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学困生由于思维能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听课习惯不佳等因素导致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课堂辅导效率是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一线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难题,而基于智慧教室的课堂辅导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笔者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P76 例1 整合成一道课前导学练习:

题目如图3,在Δ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ΔABC各角的度数.

在课堂上,笔者应用“学生讲”这一功能交由课前练习中正确率高的学生对该题进行拍照讲解, 而笔者会在学生代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巡堂, 一方面督促开小差的学生认真听讲,另一方面为个别学生进行答疑.在学生代表完成讲解后,笔者随即向全体学生推送了一道相应的变式:“如图3,在ΔABC中,AB=AC, ∠A= 36°,BD平分∠ABC, 求∠ABD”.笔者在课堂讲授时通过“随机选人”、“抢答”、“表扬”(“点赞”)等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研讨等形式主动完成对变式问题的学习,并在分组归纳总结中通过“PK”板功能得到最优的结论:“结合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方程思想去求解未知的角度”.由此可见,基于智慧教室的课堂辅导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的教学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目的.

图3

2.3 基于互动平台的课后研学

在传统的转化方式中,由于时空的限制,学困生在课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连续的巩固复习时间,导致转化效果差强人意.智慧教学环境下的班级空间等互动平台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笔者在课堂辅导时讲述了作业中一道思维度比较综合的问题:

题目如图4,等腰ΔABC中,AB=AC,点D为底边BC中点,DE⊥AB与E,DF⊥AC与F, 请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并证明.

图4

在当天晚上的师生研讨中,部分学生反映在课堂时不能很好地理解笔者的讲解,于是笔者会将录制好的课堂实录推送到班级空间中的学困生讨论群组中,并根据学生在观看之后所产生的疑问进行答疑.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学困生的思维,笔者会将以下变式题组在讨论群组中呈现给学困生:

变式1如图5,不改变原题的条件,连接BF,CE,求证:BF=CE;

图5

变式2如图6, 不改变原题的条件, 连接EF, 试判断EF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图6

笔者与学困生之间根据此变式题组的解答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并得出结论: 变式1 是在原题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证明RtΔDEBRtΔDFC后, 得到BE=CF这一结论, 并以此结论作为条件去证明ΔBECΔCFB, 进一步证明BF=CE; 与变式1 类似, 变式2 同样需要先通过证明RtΔDEBRtΔDFC后得到BE=CF,再由AB −BE=AC −CF得到AE=AF,最后应用等腰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得到:= ∠ABC,并以此作为条件,得到最终结论:EF//BC.

在网络研学后期,笔者会在智学网上发布与当天网络研学内容相关的解题视频和答案,供学生进行自我对照和订正,并通过私聊的方式获得学生的反馈,调整辅导方式来帮助学生消除思维上的障碍,避免让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

2.4 基于错题数据库的巩固强化

在传统的转化工作中,学困生的学习活动本质上是浅层的思维活动,学习方式以机械模仿为主,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一旦需要独自解决数学问题时,他们的表现与在教师指导下的情况是大相径庭的,导致转化工作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教师需要进行连续的刺激来促使学困生主动完成知识的深度内化,在透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学以致用,实现真正的提升! 为此,笔者应用智慧教学环境所提供的“个人错题本”和“学情组卷”两个功能将学困生的错题以及相应的变式编制成巩固练习,以10 天为一个周期定时发布到班级空间中,要求学困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笔者以期通过此项措施来强化学困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突破学习中的难点,提升思维能力.

3 智慧教学环境下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效

笔者应用大数据库对所转化的学困生们近两年的几次统测成绩进行统计和纵向比较分析,发现近55%的学困生的成绩呈现了稳步上升的良好趋势,有近36%的学困生的成绩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出现了波动, 但是通过复课后的调整,他们的成绩已逐渐接近年级的中等水平;另外,笔者也邀请了区内一位兄弟学校的同行一起参与实践研究.经过沟通,笔者将自己班内参与研究的学困生们视为试验样本,而该同行则在所任教的班级内选取了与试验样本入学时数学学习水平相当、人数一致的学困生作为对照样本,通过对两个样本4 次统测成绩的横向比较分析,笔者发现试验样本在两年的转化工作期间,其每次统测的整体平均成绩略高于对照样本的平均成绩,而且两个样本之间平均成绩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当笔者对试验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时,得到的反馈如下: 83.5%的学困生已经适应了智慧教学环境下的转化方式,并能积极参与;85.2%的学困生认可这种转化模式;而线上的学习资源和师生互动是最受学困生欢迎的.同时笔者也欣喜地发现近8 成左右的学困生在书面表达、数学计算、思维能力等数学素养有了较大的改观;近6 成的学困生逐渐地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良好转变.

4 有效开展智慧教学环境下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因素

4.1 转化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智慧教学环境为学困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地强化和拓展,而智慧教学环境下的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要取得真正的效果,其决定因素在于转化主体——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这要求学困生加强自控能力,在课堂以外的学习时间里提高专注力和学习意志;同时也学会合理地协调好各科的学习,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提升自己数学学习的任务.鉴于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教师应与家长形成强有力的家校共同体,研究具体的转化策略,督促和帮助学困生学会自律,积极、热情地对待教师在智慧教学环境下开展的转化工作.

4.2 教师的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当前仍有不少一线数学教师仍以“扶着学”的传统思路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并对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持有否定的态度.在教育信息化2.0 时代开启之际,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要学会整合各种资源,学习最新的教育信息技术,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合理运用线上、线下各种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授人以渔”的数学教学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5 结束语

智慧教学环境能够很好地辅助教师在学困生转化工作方面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基于智慧教学环境的学困生转化工作不但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更好地体现了南沙区所大力打造的“适合的教育”这一民生工程的意义.笔者将会在日后继续开展智慧教学环境下的转化学困生的研究,在实践中反思与完善,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最好的自我!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变式辅导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一个基本模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