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以呼伦贝尔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为例

2021-11-22 03:24成欣欣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

罗 莹 成欣欣

(1.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2.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呼伦贝尔市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宜人,是北方少数民族聚集地,主要有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等40余个少数民族。呼伦贝尔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为这片土地创造了丰富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年代久远,许多非遗传承人的手艺没有及时得到保存和传承,导致逐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失传。基于此,呼伦贝尔市政府成立了“呼伦贝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保护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呼伦贝尔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呼伦贝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于2012年12月,其非遗项目档案资料室收录了呼伦贝尔市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以来的纸质资料700余册、非遗照片8600余张、光盘1400余张、数据存档50GB、非遗图书480余册等。

呼伦贝尔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全区占比重12%),自治区级146人(全区占比重15%),呼伦贝尔市级465人。呼伦贝尔市非遗中心拥有自治区级传承人7人,市级传承人6人。

二、非遗为基因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在《英国创意产业文件路径》(1998 年)中,首次阐述了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经过几十年的全球化发展,这种强调创造力的产业文化已成为各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行文化创意产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也开始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探索。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虽发展相对滞后,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态。自 2006 年以来,我国国务院发布了相关文件,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努力和支持下,通过组织举办针对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的培训班、非遗手工艺培训班、文创培训、论坛学术研讨会、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产业展会等相关活动形式,提升了对非遗文化合理利用及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才真正兴起并进入较好的历史发展时段。

当前国内的文化创意产品大多数以北京的故宫、上海的博物院为引领,他们都有自己的专业设计团队,其总体设计质量较高。而大部分商家开发的文创产品缺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大专院校和设计公司开发出来的文化创意产品缺乏从系统的角度成套、成系列的设计。

三、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品市场调研分析

(一)呼伦贝尔文创产品的现状

呼伦贝尔的少数民族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有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等。这些民族的旅游纪念品种类繁多,主要是围绕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主的产品。下面把市面上的文创产品分为两部分进行比较分析。一部分是实用性的旅游纪念品,具有日常生活的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游客更愿意购买、保存以及留念;另一部分是非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具有纯装饰价值和审美意味的文创产品,没有实用功能。这就要求做工精致、有档次、具有能够长久留存的价值、具有特殊意义等。

图1 呼伦贝尔文创产品分类

经调研显示,现有呼伦贝尔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占整个呼伦贝尔文创产品的60%,非实用的文创产品占整个呼伦贝尔文创产品的40%。(图1所示)由此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具有功能性、实用性的文创产品,注重使用的过程和文化的体验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的愉悦和审美的满足感。

(二)呼伦贝尔现有文创产品概述

呼伦贝尔文创产品的种类很多、造型较丰富,材质、功能、用途各不相同。下面主要从材料、功能、色彩、造型、图案、寓意等几个方面对呼伦贝尔地区现有文创产品进行概要介绍。(见表1)

表1 呼伦贝尔地区现有文创产品概要介绍

(三)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调研分析

呼伦贝尔市场上严重短缺文创产品,现有的大多是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以低端产品为主,很难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文创品的设计水平、制作水平、工艺水平、技术水平都无法与国内著名景点的出售品相媲美,其原因是缺乏对整个呼伦贝尔的文创产品进行整体规划;在主要景区、景点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成组、成套的系列产品设计。针对市场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设计主题不明确,缺乏整体规划设计意识,创新度不高。可从销售渠道入手,根据呼伦贝尔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非遗的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服饰、技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文创产品设计。

(1)以节庆活动为主的文创产品设计。例如:鄂温克族的瑟宾节、鄂温克族抢“枢”、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婚礼、鄂伦春族篝火节、达斡尔族“夺宝”、蒙古族的陈巴尔虎祭火和巴尔虎婚礼等;

(2)以体育赛事为主的文创产品设计。例如:达斡尔族的昆米勒、劲力、摔跤、板棍、扎恩达勒、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等;蒙古族搏克(布里亚特搏克)、蒙古族射箭(布里亚特射箭)、蒙古族搏克——巴尔虎陶力亚特搏克、蒙古族搏克——巴尔虎陶力亚特搏克等;

(3)以服饰为主的文创产品设计。例如:鄂温克族萨满服饰与器具、通古斯鄂温克萨满服饰、鄂温克族服饰——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猎民服饰、达斡尔族服饰——达斡尔雅都根服饰与器具、布里亚特服饰、巴尔虎服饰等;

(4)以技艺为主的文创产品设计。例如:桦树皮制作技艺、鄂温克族鹿哨制作技艺、鄂温克族欧鬲住(柳条包)营造技艺、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刀剑锻造技艺、鄂温克族五畜绳制作技艺,达斡尔族车制作技艺、达斡尔族民居营造技艺、达斡尔族糕点“瓦特”传统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斜仁柱制作技艺、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狍角帽制作技艺、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布里亚特马鞍制作技艺、蒙古族射箭(布里亚特射箭)、蒙古包营造技艺(巴尔虎蒙古包营造技艺),蒙古族绳艺(巴尔虎牛皮绳索制作技艺)、巴尔虎索海固图勒制作技艺、铜银器制作技艺——巴尔虎银器制作技艺、巴尔虎制毡及搓毛绳技艺等。

2.新材料和当地原生态材料结合不够,加工工艺水平低下。可将本地的原生态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与新型材料结合,设计出具有呼伦贝尔地区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例如: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非遗的桦树皮材料与粘土、皮毛、滴胶、金属等材料结合;鄂温克族非遗的柳条材料与羊毛毡、皮毛、芦苇、金属、布匹等材料结合;鄂温克族非遗的五畜绳材料与皮毛、芦苇、柳条、串珠等材料结合;巴尔虎蒙古族非遗牛皮绳材料与羊毛毡、皮毛、芦苇、金属、布匹、柳条等材料结合。

3.市场和消费人群的调研不够,产品档次分类模糊。可将市场调查从消费人群入手、按年龄进行分层,可分为18-28岁、28-38岁、38-48岁、48-58岁等这四个年龄段消费群体。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研,每个年龄段都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进行市场调研,从而形成纵横双向立体交叉式的市场调查模式,来确保市场调研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4.文化内涵意向表达不到位,民族历史文化挖掘不够。可将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非遗的英雄传说、神话故事、史诗、民间故事等民族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给予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以历史文化积淀,从而设计出具有呼伦贝尔文化符号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例如:桦树皮文化、鄂温克基垫驯鹿文化、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神话、达斡尔族萨满文化、巴尔虎英雄史诗、巴尔虎民间故事等。

四、非遗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范例分析

现提取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非遗文化题材的作品,以实物的形式,提供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品的具体创新设计范例:

(一)以蒙古族非遗服饰和马文化为例的非遗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图2 《车载香盒》是从呼伦贝尔的布里亚特和巴尔虎蒙古族非遗服饰和器皿上提取的盘肠纹图案,进行再设计的车载香薰。呼伦贝尔知名画家的绘画作品制作文化记忆瓷盘《内蒙记忆磁盘》(见图3),运用布里亚特蒙古族非遗的马文化元素,使其蒙古族马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创新。

图2 车载香盒

图3 内蒙记忆磁盘

(二)以鄂温克族非遗的驯鹿文化和太阳花、太阳姑娘为例的非遗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图4《鹿扣挂件》从鄂温克族非遗的驯鹿文化中提取驯鹿造型,应用现代技术结合现代材料(铜和钨钢),制作成具有实用功能的钥匙扣,经过市场调研,深受游客们喜爱。图5《鄂温克太阳花手机壳》从鄂温克族非遗的“太阳花”和“太阳姑娘”造型中提取太阳花的造型,应用太阳花的串珠材料,制作具有实用功能的非遗手机壳设计。

图4 鹿扣挂件

图5 鄂温克太阳花手机壳

(三)以达斡尔族非遗的哈尼卡形象为例的非遗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韵》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设计的案例,根据达斡尔族喜爱的非遗哈尼卡形象的服饰图案,与旅行中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刻的调研,从中发现呼伦贝尔地区是个高原地区紫外线比较强烈,旅行中需要带伞来防止紫外线对皮肤晒伤,同时又注重在旅游地还要拍照留念的功能,从而设计出这一款集达斡尔民族非遗文化的多功能自拍旅行伞。(见图6、图7)

图6 韵(展开图)

图7 韵(成品)

(四)以鄂伦春族的非遗乌娜吉、民族服饰为例的非遗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乌娜吉》运用鄂伦春的传统植物纹样,寓意美好、吉祥,主花枝蔓缠绕曲线缠绕且有十指连心之意,主花四周印有日、月、星、神示意图,四周为经典植物二方连续图案、纹样为闭合,并运用六种鄂伦春民族的色彩搭配,材质采用真丝面料,使得本设计更具有实用性,使游客旅行回来馈赠亲友的好产品。(见图8)《鄂伦春绽放·徽章》运用鄂伦春族民族服饰上的纹样,制成佩戴的徽章,材料选用现代金属做底、上面附一层滴胶的材质,通过印刷技术而成,徽章小巧便于携带,从而传播鄂伦春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见图9)

图8 乌娜吉

图9 鄂伦春绽放·徽章

结语

呼伦贝尔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非遗保护可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便利,通过高科技手段对非遗资料进行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是基于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经济水平和文化诉求下的产物,必须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和实用要求。如何设计出符合呼伦贝尔地区地域特色并受到大众喜爱的少数民族非遗文创产品,使其具有各个少数民族的典型特点,并兼具实用性,就必须在市场调研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下功夫,找到市场空缺和需求,运用现代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出呼伦贝尔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民族非遗文创产品。

在互联网时代,呼伦贝尔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非遗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与传播,势必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并取得同步发展。文化消费的激活、游戏软件的开发、艺术跨界发展等都将是呼伦贝尔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非遗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思路。本文通过论述和具体范例阐释出呼伦贝尔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研发思路和方向,旨在引起业内重视,并开发出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非遗文化基因的高质量非遗文创产品。

猜你喜欢
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
研学课程开发视角下达斡尔族谚语的应用与传播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刺绣艺术的社会学意蕴研究
鄂铁柱:达斡尔族老人12年“淘”出一座民俗博物馆
鄂温克族音乐文化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
中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美容文化研究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鄂温克族之柳条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