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无效指令语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21-11-22 03:24斯琴图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语速指令英语课堂

红 鸽 斯琴图

(1.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2.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指令语是一种言语行为,它具有让听者完成某项事情的功能,诸如建议、要求或命令等都是指令语。[1]早在20世纪末,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分析课堂指令语。Harmer[2]提出,在下达指令时教师应尽量使用较简短的句子,且指令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Parrott & Ur[3-4]提出,教师给出指令时,如出现了学生无法理解的情况,应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再解释并有必要时采用图片或举例说明,确保学生理解;学者朱东华[5]认为教师应选择常用的具体词汇来组织指令,放慢语速,对每个重要词汇着重发音,且尽量使用结构简短的句子来传达指令;姚仁环、洪微[6]两位学者对初中二年级英语课堂指令语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个案研究,并得出教师指令语要立足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注重学生的思维启发,呈现方式要多样化的结论。事实上,课堂受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教师知识水平的有限性,英语教师在使用课堂指令语时存在许多使学生无法理解的无效指令语。

一、 小学英语教师指令语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本文通过对小学师生发放问卷,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无效指令语的现状,探索教师使用无效指令语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文利用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X盟三所小学的37名英语教师和15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在观察3名英语教师的课堂指令语使用的基础上,编写10道问卷调查题。学生问卷共有7道题,分析无效指令语的原因和问题,并运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

教师教学对象是学生,无论教师是否在课堂上使用课堂指令语传达指令、组织活动,还是用来管理纪律,最终都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因此,可以从学生对于教师课堂指令语的态度来证明其有效程度。笔者对小学五年级英语课堂指令语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学生反馈信息统计如下:

图1 课堂指令语使用频率

由图1可见,学生反馈中只有4%的小学英语教师不使用课堂指令语进行授课,44%的教师在课堂指令语使用较少,52%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应用指令语。为了解教师课堂指令语是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帮助,本文分别设计了“你认为教师授课使用指令话语对英语课堂学习有帮助吗?”“上英语课时,你对老师下达的指令能听懂吗?”等研究问题,统计数据如图2、图3所示:

图2 课堂指令语是否有帮助

图3 学生对课堂指令语理解程度

如图2所示,70%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时使用指令语对英语课堂学习有帮助,另有20%的学生认为课堂指令语有一定帮助;如图3所示,30%的学生完全能听懂教师的指令,还有40%的学生能听懂大部分。这说明教师使用的大多数指令语学生能听懂且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帮助。但也有28%的学生只能听懂一小部分,10%的学生认为帮助较小。由此可见,英语课堂指令语也存在部分无效指令。

为了进一步找出教师使用无效课堂指令语的成因,笔者从学生调查问卷中“对于教师下达的指令,你听不懂的原因有哪些?”这一问题统计出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指令语无效的原因统计

如图4所示,指令语无效原因统计中,其中有42%的学生认为教师指令中含有生词,比例最高;有32%的学生觉得指令语意思不明确或过长。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自身原因导致教师指令语无效。

笔者设计问题“你希望教师在下达指令时,应该怎么做?”,调查学生对教师使用课堂指令语的期望值。如图5所示:38%学生希望“教师在下达指令时放慢语速”,其次是“重复和适当停顿”。因此,教师在设计和传达指令语时特别注意和避免语速过快,适当可以进行重复复述或停顿,避免指令语无效的问题。

图5 学生对教师使用课堂指令语的期望值

2.教师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对X盟三所小学的37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17位教师执教五年级。对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指令语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1)教师使用课堂指令语频率

表1 教师对课堂指令语了解程度统计

表2 教师使用课堂指令语频率

如表1、表2所示,大多数的教师知道课堂指令语且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使用课堂指令语,其中完全不知道或完全不使用的教师占比较少。此结果与学生问卷调查图1的结果一致,表明大多数的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授课时会使用到课堂指令语。

(2)课堂指令语的效果

表3 课堂指令语的效果统计

表4 学生对课堂指令语的理解程度统计

表5 课堂指令语的有效性检验法统计

如表3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使用课堂指令语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帮助或有一定帮助,说明教师使用指令语授课已成为常见的现象。教师作为下达指令语的主体,学生是否能够听懂或理解所下达的指令语是十分清楚的。由表4中的数据可知,有11.76%的教师认为学生只能听懂一部分指令语,此结果与学生问卷调查中图2、图3的结果一致。表明教师授课时所使用的指令语有一部分是学生听不懂,出现了无效指令语的现象; “教师使用哪些方式检验学生是否听懂课堂指令语”,如表5,大部分教师表示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组织活动的情况及提问学生的方法验证其有效性。

(3)课堂指令语的使用现状

表7 课堂指令语的备课程度统计

表8 影响使用课堂指令语的因素统计

表9 指令语语速程度统计

从表6中可知,只有35.29%的小学英语教师参加过关于课堂指令语的培训或学习过相关的知识,而大部分的教师缺乏相关的师资培训;表7结果表明,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备课充分,会在课前设计好指令语,然而也有29.41%的教师会设计一小部分;表8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在设计课堂指令语时,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表9所示,有64.71%的小学英语教师在下达指令时,语速会比平时慢,有5.88%的教师语速比平时快。导致课堂指令语形成无效的原因到底有哪些,笔者从教师角度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无效指令语的原因统计

可见,52.94%的教师认为学生听不懂课堂指令语的原因为语速快;82.35%的人认为指令中含有较多生词;另外64.71%的人认为指令意义不明确;还有一部分人以为学生语言水平低,学生理解能力差。

二、使用无效指令语的成因及对策

(一) 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无效指令语的成因

经过对师生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时使用无效指令语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没有足够的指令语知识储备

大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教师指令语的培训,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课堂指令语的教学内容,这使得教师在设计指令语时缺少理论的依据,容易从主观臆断出发,忽略学生的身心和认知发展水平,指令语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师在课前没有对课堂指令语进行充分的设计

教师在课前设计好指令语非常重要。笔者在教师课堂观察中发现有些教师指令不够简洁明了,如,“Can you tell me what your favourite animal is?”其实根据小学生习得语言的特点,尽可能运用简单、清楚、有模仿性的语言,如,“I love many animals. My favourite animal is the dog.What is your favourite animal?”如没有经过教师的深思熟虑和精心设计,教师在课中临时想出指令时,达不到有效传达教学活动内容、程序或解决课堂突发状况的目的。

3. 教师下达的指令中含有生词,指令意义不明确

通过笔者数理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听不懂教师指令语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指令中含有生词。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深厚,在英语词汇方面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而小学生正处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掌握的词汇量很少。教师在设计解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程序的课堂指令语时,会不自觉地运用一些学生还未学习过的词汇,引起无效指令语,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4. 教师下达指令时语速过快,指令语过长

小学英语教师在下达指令的语速和句式,据调查统计,学生由于教师语速过快、使用的句子过长而听不懂指令的比重较高。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高,因此教师讲解内容较多、程序较复杂的知识点时,应适当停顿、放慢语速,避免多且长的指令语,应给学生预留理解的空间。

(二)小学英语教师避免使用无效指令语的对策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可理解输入理论及中介作用理论,本文针对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无效指令语的成因提出如下对策:

1. 教师应具备课堂指令语的知识储备

指令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向学生提问或管理课堂纪律时,大部分人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Do you understand me,Do this or that,OK Am I clear”等核实指令,因为对此指令语的普遍回答都是“Yes”,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听懂或没有认真听指令语。因此在设计指令语时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教师要多积累课堂有效指令语相关知识。

2. 教师在课前应对指令语认真进行设计

优秀教案的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指令语作为教师课堂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在教案中进行精心设计,应充分考虑课堂指令语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3. 教师应尽量运用简单易懂、意义明确的直接指令语,应适当放慢语速

根据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理论(The Comprehensible Input Theory)i+1公式,语言信息的输入既不能等同于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即“i”,又不能超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7]。据笔者调查,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存在很多无效教师指令语现象,因此教师下达指令时要以校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语言水平、理解能力等为出发点,设计学生能理解的指令语,尽量放慢语速,调整语言表达节奏,给学生预留反应消化的时间。

根据塞尔(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按照说话人语言使用的目的不同,将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指令作为一种言语行为也有直接与间接之分。[8]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使用“Listen carefully, Write it down, Speak louder”等祈使句下达直接指令较多,而“I hope..., Let’s..., It’s time ...”等商量、缓和语气的词语用的较少。一些教师会在指令后加表示请求的please,让学生觉得教师在尊重他们,更容易接受。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多使用简短的直接用语,避免使用无效指令语。

4. 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指令语的反应

根据费厄斯坦(Feuerstein)的中介作用理论(Mediation Theory),中介作用的第三种特征是共同意图,即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教师必须有明确的共同意识,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意图并做出相应的反应。[9]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活动进展、学生主动举手提问情况,随时采取重复指令或变换指令形式等措施,有效使用课堂指令语。

结语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法,结合中介作用理论、可理解输入理论及言语行为理论,实证研究了小学英语课堂无效指令语的成因及其对策。建议小学英语教师要多参加指令语相关的培训,增加指令语知识储备,注重课堂指令语的精心设计,运用简单易懂且意义要明确的词汇组织课堂指令语,从而充分发挥指令语再课堂中的作用,有效提高师生互动,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语速指令英语课堂
辩论赛之语速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让学生感受英语课堂之美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中断与跳转操作对指令串的影响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一种基于滑窗的余度指令判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