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2021-11-23 00:01康琳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就业指导毕业生

文/康琳娜

一、背景概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要求。

在全球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把加大“六稳”工作力度提到新的高度。不久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据最新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909万人,首次突破900万人,同比增加35万。2021年加上往届未落实就业的毕业生人数,2021年的就业情况极为艰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学生的就业率只是衡量学生就业情况的一项数据,而就业指导过程性工作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意义,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只是以结果为导向,过程工作同等重要。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就业意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是学生就业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作为高考成绩不理想的高职学生,学习没有规划没有目的,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入大学校园自我放纵的多,有学习计划、职业规划的少,对就业的认识不足,有“等靠要”的潜意识。二是缺乏科学的择业观念,专业学得差的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毕业后不一定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恶性循环导致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得不理想,专业学得稍好的学生期望值过高,对社会上的就业状况没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只要课本知识学得好,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实际工作中,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更为重要。三是创新意识不强,怕苦怕累,习惯于追求高薪稳定的工作,按部就班,拼搏进取意识不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没有把就业当做在校学习情况的期末考试对待,甚至有的学生把毕业当做挣脱学校、原生家庭束缚的开始,紧盯眼前利益,眼光不长远。

(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规划不够全面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没有从“三全育人”的理念出发,衡量就业工作单纯以结果为导向,对过程的把握不到位。一是把就业工作局限于毕业年级,就业观念的引导应是从入学开始,在入学的时候就应该设立相关课程,正方向引导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向往之心,树立积极良好的面对社会工作的心态,让大学生对整个大学生活做出有意义的规划,不要荒废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时间,把积极就业观念的观念贯彻整个课程体系[1],每门课都应该结合就业要求明确学习目标,课程设置中要有学科职业规划,让大学生尽早对自己有一个深度的了解,以学习专业知识为目标促进教学方法运用的多样性。二是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实训项目不只是做一个项目、教师讲解,而是要紧贴工作岗位,模拟实习机会,根据学习专业选择对应的工作目标,将专业知识运用到模拟工作岗位中,由此分析大学生能够在当前模拟岗位的项目中产生什么价值,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利润;另外任课教师要有计划地下沉到企业进修或者兼职,及时更新知识库、了解经济形势、行业趋势,把最新的行业信息传递给学生,做好课堂和企业的桥梁作用。三是就业指导大众化,缺乏精准服务。在做好上级部门的规定动作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征要开展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根据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不同的专业学科背景,分析大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积极指导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就业宣传,减少学生因就业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烦躁情绪,搭建信息化平台,为学生第一时间、精准地推送工作岗位,才能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四是学校职能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普遍认为就业工作只是班主任、辅导员、就业部门的工作,团委的社会实践、校友会、学院的宣传报道、产学研单位都是就业工作的有力抓手,要利用就业这个链条把各部门联系起来,齐心协力地带动大学生就业服务这项工作。

三、解决的途径和对策

(一)推行全员育人,拓宽就业指导范围

高职院校的教职工一般都是学校招生的主力军,把学生招进来再把学生圆圆满满地送出去,有利于学校的口碑宣传,有利于教职工后续的招生工作,有助于学生真正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取得三赢的局面[2]。在全员育人的范围内,任课教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专业上他们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自带光环的角色更便于在课堂中增加课程思政元素,在课堂上找到与学生进行思想碰撞的火花,真正触及学生的认知的深处,基于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环境下开展,学生才能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引导学生对职业规划有个深层次的认识,对未来就业进行思考[3]。

(二)提倡全过程育人,构建专业的就业指导体系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而不是止步于即将走入社会的毕业生,从新生到毕业生,要分阶段、分年级进行就业指导服务。

1.新生阶段,充分了解专业背景

从高中到大学,同学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第一次脱离父母、第一次自主生活……N个第一次容易让大一新生充满迷茫,从陌生到熟悉,充满了挑战也肩负着压力,对专业的认识也五花八门,专业课程要针对高职生的特点把学生吸引进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把专业学习与生活中所见所闻联系起来,把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运用,作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推动器。

2.二年级,职业生涯规划雏形阶段

经过一年的大学课程学习,对所学专业有个初步的自我认识,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在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共同的熏陶下,形成自己对职业前景的认知。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项比赛,让学生建立自信,以赛促学,帮助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在这个阶段,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发挥重要作用,捕抓学生自身优势结合专业特点,选择钻研方向,支持学生选择自己愿意从事的职业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发挥个性,从实践中得到今后择业方向的依据,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增加今后的就业竞争力。

3.毕业季,就业指导关键时期

一是要让毕业生充分了解最新的国家政策和就业可供选择的途径,比如:升学、入伍当兵、考公、自主择业等,做好就业准备。二是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帮助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通过面试技巧的专项培训,帮助毕业生瞄准心仪的行业和岗位。三是就业服务应该是个性化服务,一把抓的就业指导成效甚微,要结合精准帮扶、三联三创的党建工作,全体动员,统筹资源,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推荐方案,群策群力地为毕业生提供岗位资源。

(三)强化全方位育人,建立专业的就业服务平台

就业工作不应只停留在事务性的工作,而是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建立专业的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网络化服务工作。一是针对高职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强,在校期间树立榜样的力量,引进合作企业的HR担任职业规划导师、优秀校友召开励志讲座、座谈会,优秀校友专场招聘会等形式,让学生们增强自信心,增添成功砝码[4]。二是给学生提供带有经济效益的社会实践项目,促学习进步,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学习成就感。三是搭建优质信息化就业服务平台,从就业协议书的远程签订规范要求到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从日常的就业指导到职场技巧,为学生提供“管家式”就业指导服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四是协同社会资源提供精准的就业信息,充分利用政府的人才引进政策,做好宣传、落实工作,做好学生与政府的桥梁作用,不仅助力地方经济,还能提高学校就业质量。五是提供精准就业帮扶工作,针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沟通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要“量体裁衣”“一对一”地提供就业帮扶,了解就业意向、建立就业信心、产生共鸣,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给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随着国内疫情的全面控制,国内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高校作为学生与社会的纽带,在疫情常态化时期更要发挥好作用,帮助同学们抓住机遇,提高就业率的同时提高就业质量。同时,就业工作是学院办学价值的一种体现,好的就业率才能带来好的生源,形成良性循环才有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生源好的高职院校不仅就业率高,而且优质就业率占比也高,职业院校就业率承担的功能太多太重,只有从“三全育人”角度出发,实实在在地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程思政理念,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才能与时俱进地探索出新的路径。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