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规范相关思考

2021-11-23 00:01郑帆周文俊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过程教育

文/郑帆 周文俊

高校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的问题,也是教师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时会受到固化形象的约束[1]。新时代,随着思想观念的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也需要改变,高校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导向,而高校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这一时期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有志青年。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关心和尊重学生,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营造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校教育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校的很多学生是离开父母在异地求学的,面对新的环境,他们的内心有较多不安,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加上各自的生活经历与环境的不同,导致心理、行为会出现差异。通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爱,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2]。

(二)提高教学质量

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学活动更加容易展开,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教师的状态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良好的情绪和状态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消极的情绪会使教学质量变低,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通过相互帮助、相互信任可以促进整个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3]。

(三)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教学活动不仅为学生传授了文化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通过道德规范对师生关系进行处理,可以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给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影响。作为人民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言传身教、引领学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好坏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十分重要,想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自己必须身先士卒,走在前面,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想政治建设,做学生的表率和样板。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好坏在学生日常工作当中也十分重要,综合素质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教师一定要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多去发掘学生的长处,在管理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用自己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来引导学生去学习、拓展。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的行为状态也是各式各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的经历和特点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教师自身的优点,教师的行为举止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

(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民主平等的观念也逐渐地在社会群体之间得到推广,学生在日常事务中表达自我意见的意识也逐渐地增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有着绝对权威,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教师要多关心、多爱护学生,平时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其能感受到被关爱和关注。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处于民主平等的状态中,尊重学生的权利,对学生进行自主表达起着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可以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五)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道德品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提升了个人价值。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师生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不良的师生关系种类

(一)冷漠型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基本的责任心和耐心,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完成上级的任务,将教育工作当成谋生手段,对学生行为采取放任、冷漠的态度;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对单位不满而对工作缺乏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不够,对学生缺乏宽容。教师是教学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的想法放在第一位,以自我为中心,只是通过线上平台来发布通知,使之与学生的面对面沟通次数减少,会产生隔阂,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建设[4]。

(二)冲突型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对师生关系定位不够准确,在教学时总是摆着教师的架子,害怕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缺乏基本的尊重,认为学生应当服从自己的命令,一旦与学生陷入冲突,就会对学生进行言语辱骂和肢体冲击,使师生关系紧张。事实上,教师不可能每一件事都比学生做得优秀,因此需要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真诚地表示赞许,虚心向学生请教,与学生共同成长,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偏爱型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于自己的原因会对部分学生较为偏爱。目前高校教师的年龄逐渐年轻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师生关系较为亲密,虽然这种关系表面看似和谐,但为教育工作埋下了隐患,一旦师生关系的平衡被打破,教师就会失去了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在对学生进行管教时会被学生质疑[5]。

三、加强高校师生关系道德规范的途径

不良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当前,许多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生,对一些管理规定有一些抵触情绪,给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这时候教师就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聊天、谈心等方式帮助他们解答困惑,明确纪律,让他们知道这些规定会帮助他们积极向上地成长。另外,教师对待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一定要细致,发现问题苗头要及时处理,不能任其发展,把日常谈心交流工作普及到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以下通过介绍三个方面来加强高校师生关系道德规范。

(一)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将师风师德谨记于心,时刻警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去关心和尊重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发展具有较大的个性化,教育事业需要人文关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关心和热爱,通过点滴帮助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进行处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尽职尽责,摆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对教育树立敬畏之心,加强自身的师风师德建设。

(二)重新定义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张弛有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力满足学生的全部要求,也不能胡乱地对学生严加管理,应该制定一些合理的管理制度。例如,对一些思想上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对一些思想上比较落后的学生,要制定一些激励的制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对学生负责,帮助学生成才,每位学生自身的情况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根据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通过实际情况来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调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遵守教师的要求[6]。

(三)提升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对自我学习能力和思想道德境界进行提升。通过自己的思想进步来引导自己的行为举止。教师处于教学的前线,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学生的交往是一件较为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如何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课题。但与此同时,教师也不能对自己专业知识技能放松,要利用一切时间来进行自我的提升。在学习教学过程中用宽容的态度来与学生进行交往,不能因为学生表现不好而对其漠不关心。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正视自己的不足,补足自己的短板,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坚持以德育人,大抓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坚持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促使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质,同时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关爱和尊重学生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过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