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服与纹饰

2021-11-23 02:06
中国纤检 2021年2期
关键词:官服乌纱帽武将

明清时期,官员的服饰颜色逐渐趋同,但为了区别尊卑等级,人们开始在纹饰上做功课,出现了各种飞禽走兽的纹饰,这些纹饰主要用于区分官员的等级。如今,我们常用“衣冠禽兽”这个词形容道貌岸然的人,实际上,这个词最初指的是衣服上绣着飞禽走兽。在古代,只有官员才能穿这样的衣服。据《舆服志》记载,明代官员的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而且等级森严,不得逾越。

比如,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象征仙风道骨和长寿,又鹤立鸡群;文官二品绯袍绣锦鸡,象征威仪和显贵;文官三品绯袍绣孔雀,象征吉祥、文明和富贵;文官九品绿袍绣鹌鹑,象征安居乐业。武将一品、二品绯袍绘狮子,象征勇猛;武将三品绯袍绘老虎,百兽之王,象征智慧;武将四品绯袍绘豹子,象征灵敏快捷;武将九品绿袍绘海马,象征江山的稳定等。

需要说明的是,清朝主要承袭了明朝官服的样式,略有所变化。官员的服饰都统一为石青色,服装前后各有一块补子,上面有图案,被称为“补服”。清官员的服饰颜色最终统一定型,区别的标志只剩下补子上的图案。

现在,我们常用“乌纱帽”代指官员的“饭碗”。这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官服的帽子也随着历史的变换不断变化。唐朝时,官吏流行穿圆领窄袖的袍衫,帽子流行“幞头”,幞头有四带,二带系脑后,二带反系头上,曲折附顶,这是一种用黑色纱罗做的软帽,也就是后来俗称的乌纱帽。宋代的帽子比较有特点,在乌纱帽的基础上加了两个帽翅。发明人据说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尤其反感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于是就在幞头纱帽后分别加上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长,以后越来越长,这样官员并排坐着交谈很困难了。明朝的乌纱帽帽翅有了变化,帽翅直挺,呈椭圆状。到了清代,乌纱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用乌纱帽象征官位的传统意味仍在。

猜你喜欢
官服乌纱帽武将
金国初期女真武将有多猛
百姓也戴乌纱帽
外婆家的“花武将”
“衣冠禽兽”是骂人的话吗?
“乌纱帽”的起源和发展
官服是个奢侈品
官服是个奢侈品
南北朝官服的“轮回说”浅析
日本女性喜欢男人扮武将
斗联话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