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经济学与中俄全方位经贸合作

2021-11-23 10:52赵传军邢玉升
北方经贸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俄领域战略

赵传军,邢玉升

(黑龙江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俄两国进一步加强、深化和扩展战略合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俄的战略合作是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和长远发展,也是基于对重大国际问题和国际规则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中俄把这种战略合作归结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战略合作是多维度的,包括安全合作、政治合作、经贸合作和人文合作等诸多领域。我们认为中俄经贸合作是中俄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础和纽带,是中俄战略合作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在近年来美国及西方国家不断对中俄经济、科技实行打压和制裁的形势下,加强、扩展和深化中俄经贸合作,巩固和强化中俄战略合作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是否能实现互利共赢,还取决于两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和对外战略。例如,中国与美国可以在多个经贸领域进行互利共赢的合作,然而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是“打压”、“围堵”和“脱勾”,所以使中美经贸合作陷于今天这种混乱局面。俄罗斯则不然,普京政府多年来一直奉行对华友好合作的政策,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迄今为止,俄罗斯在经贸领域奉行的是普京经济学,如无特殊情况,预计未来十年普京经济学仍将占主导地位。普京经济学的目标是实现大国复兴、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俄罗斯人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在对外经贸政策和经贸合作方面,俄罗斯希望与欧美国家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然而现实是美国对俄罗斯经济进行打压和围堵,经济裁制不断加码,千方百计破坏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合作项目“北溪2 号”。欧洲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也极为有限,迄今仍然维持欧盟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在这种形势下,俄罗斯把对外经贸合作的重心转向亚太、转向中国是顺理成章的选择。多年来普京对中俄经贸合作一直持积极态度,无论是贸易领域、投资领域,还是科技领域和产业领域都是如此。在特朗普政府全面打压和围堵中国经济和科技,并向其盟友和伙伴施压旨在组织一个打压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西方联盟的形势下,我们应放弃幻想,不要指望美国换了总统就会改变对中国的政策,而应尽快地、积极地行动起来,与俄罗斯共同协商如何全面推进经贸合作和科技合作的总体方案、具体路径和实际项目,这是两国的共同需要。过去我们经常说中俄合作具有很大潜力和空间,现在我们要把这种潜力变成现实的合作项目,要把这种合作空间充分利用起来。

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可分为战略性经贸合作和基础性、常态性经贸合作。有些领域的经贸合作对于中俄双方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可称为战略合作,这些领域包括:

第一,能源合作。能源是一种战略性物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第一大能源进口国,而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是对外出口和获取外汇储备的主要商品,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对于俄罗斯来说能源生产与出口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俄能源合作是双方的共同需求,也是双方的战略需要,可以实现互补共赢,因此双方要共同努力,大力推进中俄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框架和长期稳定的合作规划,使中俄能源合作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基础和示范领域,把目前的中俄能源合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新阶段。

第二,农业合作。中国14 亿人口,保证粮食供应、粮食储备、农副产品供应及工业加工所需要的原料等,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问题,尤其是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国际敌对势力打压的形势下,粮食安全问题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俄罗斯地大物博,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而农产品出口尤其是粮食出口是俄罗斯贸易的一大天然优势。中俄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具有明显的互补性质,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只是中俄农业合作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两国在农业合作中的优势组合还没有真正形成。所以,中俄两国在公共卫生事件和美国、西方对中俄进行不断打压和围堵的形势下,应在农业合作方面形成共识,制定规划,调整政策,全面推进中俄在农业领域的战略合作。

第三,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合作。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不仅极力阻止中国的和平崛起,也对俄罗斯的强大与复兴进行压制和破坏,在这方面西方的目标和理念是一致的,只不过美国表现得更露骨、更直接、更疯狂而已。美国及西方对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已经到了恐惧的地步,对于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也是非常忌惮和忧虑,所以中俄两国应彻底抛弃与西方进行深入的、实质性的科研合作、技术合作,尤其是军事技术合作的幻想,全面深入探索、协商中俄开展科技合作和军事技术合作的有效路径与可行模式。俄罗斯科技力量基础雄厚,尤其是军事技术研发、航天航空技术研发和一些基础科学领域的科研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中国在通讯技术、产业技术等领域已走在国际前沿。只要中俄能建立起真正的政治互信和战略互信,能够充分认清当代的国际形势,能够在科技合作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优势组合、强强联手,就会在科技合作、军事技术合作方面共同登上新台阶,创造新成果,实现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目标。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俄罗斯的基础设施是前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经济遗产,近三十年来没有得到很好维护和彻底改造,大部分处于老化、破损甚至无法利用的状态。从普京任总统到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俄罗斯经济虽然有较快增长,但由于俄罗斯欠账太多,很多关键领域和迫在眉睫的项目需要政府投入,因此,对于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在普京任总理其间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然而,金融危机的冲击、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迭和接踵而来的美欧经济制裁,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被搁置下来,政府显然已经无力顾及。然而,经济要复苏、要发展,尤其是从宏观经济视角和长期发展的战略视角看,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步伐,对于扩大投资、刺激消费、提高就业率和增加居民收入等都具有积极效应,也是宏观经济调控和反危机、反衰退的有效政策选择,这就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在1929-1933 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时期被证明是有效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建设技术、建设能力和建设速度方面可以说是世界一流水平,同时还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为灵活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因此中俄应在这一领域开展广泛性和长期性的战略合作,实现供求衔接,优势互补,既破解了俄罗斯的难题和瓶颈,助力俄罗斯摆脱困境,加速经济复苏和发展,也可以发挥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产能优势,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力在中俄之间的合理流动,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扩大中国劳务出口的规模。

第五,金融合作。中俄在金融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前景,因为双方不仅已有合作的基础和条件,还有现实的合作需求。我们知道,自金融危机和石油价格下跌之后俄罗斯的资金状况就越来越紧张,外汇储备消耗较大,而对外贸易盈余日渐缩水,向西方借贷的利率较高,而近年来欧美又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其中就包括金融制裁,所以在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情况下,俄罗斯的日子过得是紧巴巴的。中国是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外汇储备总额超过3 万亿美元。中国又是储蓄率较高的国家,所以银行的资金比较充裕。因此中俄在金融领域可以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以实现两国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两国经济的发展。目前中俄在贸易中用本币结算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这是金融合作的标志性成果。除此之外,中俄两国在项目融资领域还有很大潜力需要挖掘和释放,包括资源开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技合作研发项目、北极开发项目、军事技术合作项目、文化旅游项目、航天航空项目等。除项目融资外,中俄之间应大力开拓商业贷款业务,包括亚投行的对俄商业贷款业务。这方面俄罗斯有很大需求,而中国商业银行又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二者可以说相互需要,一拍即合。然而,这方面的金融合作却规模有限,成果廖廖,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商业信用问题和风险规避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我们建议:一是中国的一些相关金融机构,如国开行、农发行等,应组织力量对俄罗斯的金融市场需求、商业信誉和金融风险等进行深入调研和评估;对俄罗斯相关的金融法律和规则进行深入研究,要对我们这个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有全面的、深入的、真实的了解,为开展金融合作奠定基础。二是可考虑与俄罗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合作,根据俄罗斯企业的需求或大型项目的需求,采取转贷方式为俄罗斯企业或项目提供资金。三是可与俄罗斯政府协商建立商业贷款的资源补偿机制,即用土地使用权、林业开采权等资源使用权补偿商业贷款。

总之,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既有需求,又具备基础条件(如政治互信,战略合作关系等),关键是双方要共同协商,创新合作方式,建立商业信誉,确保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中俄领域战略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2020 IT领域大事记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领域·对峙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